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超锋

作品数:80 被引量:49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病毒
  • 20篇手足
  • 20篇手足口
  • 20篇手足口病
  • 16篇肠道
  • 15篇肠道病毒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11篇汉坦病毒
  • 9篇肾综合征
  • 9篇肾综合征出血...
  • 9篇综合征
  • 9篇综合征出血热
  • 9篇基因
  • 9篇肠道病毒71...
  • 9篇出血热
  • 7篇基因特征
  • 6篇疫苗
  • 6篇风疹
  • 6篇病患

机构

  • 74篇西安市疾病预...
  • 2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4篇西安市儿童医...
  • 13篇陕西省疾病预...
  • 8篇陕西中医药大...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户县疾病预防...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陕西省动物研...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成都市疾病预...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78篇马超锋
  • 33篇吴瑞
  • 23篇陈海龙
  • 20篇杜全丽
  • 13篇刘继锋
  • 11篇李恒新
  • 11篇邓慧玲
  • 10篇李焱
  • 10篇余鹏博
  • 9篇郑海潮
  • 8篇李一为
  • 7篇黄银娟
  • 7篇米宝
  • 6篇吴晓康
  • 6篇陈志军
  • 5篇栾阳
  • 5篇蔡正华
  • 5篇李江博
  • 5篇卢晓玲
  • 5篇邢远

传媒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8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现代检验医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疾病监测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状况调查
2012年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状况,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7月采集828份健康儿童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病原分析,在2010年9月采集312份1~4岁健康儿童血液标本检测肠道病毒71型IgG抗体。[结果]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率为6.28%(52/828),在1~4岁儿童中肠道病毒71型IgG抗体阳性率为34.62%(108/312)。儿童血清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尤为密切,儿童年龄越小,抗体阳性率越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感染EV71的抗体阳性率不断增加。[结论]肠道病毒核酸检测不能完全代表健康儿童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状况,肠道病毒71型IgG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迅速增高。其中≤3岁儿童最为明显,属于HEV71感染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易感人群。
邓慧玲马世伟米宝吴瑞王戬李江博马超锋
2004-2012年西安市风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对2004-2012年西安市风疹发病资料的深入分析,掌握该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风疹发病例数、减少聚集性发病乃至和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取2004-2012年西安市风疹报告病例数及流行病学分布数据,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间西安市累计报告风疹5 02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23/10万。时间分布特征表现为2007和2011年为流行高峰年,发病高峰月为3-7月。地区分布特征表现为城区发病率较高,雁塔区、碑林区、新城区、未央区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县;郊区县中阎良区发病率最高(16.33/10万)。人群分布中性别分布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组发病率比较,10-25岁发病率较高,且以10-15岁年龄组最高。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总病例占全市病例总数的89.87%。结论根据风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风疹的暴发和流行,建议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在春节开学后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重点人群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病意识和防病水平尤其是对地处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应重点防控,设法提高通风保暖设施;提高育龄期人群风疹免疫率,进一步降低育龄期妇女的易感性,减少CRS的发生。
刘继锋相晓妹马超锋冀贞浩李倩刘南
关键词:风疹
西安地区2009年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2009年捕获鼠类种类和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分析汉坦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在西安地区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的户县、长安两区县以夹夜法捕鼠,记录鼠种和生存环境。无菌解剖后取鼠肺提取总RNA,扩增汉坦病毒M片段基因进行病毒分型,选取部分阳性标本进行病毒S片段和L片段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结果 2009年两区县捕获鼠类共400只,其中黑线姬鼠244只,占61%,褐家鼠89只,占22.25%,小家鼠43只,占10.75%,其他鼠种24只,占6%;共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鼠肺86只,分型以汉滩型为主,占79.07%;病毒L片段与贵州代表株同源性为95%97%,S片段与贵州代表株同源性为97.7%99.3%。结论 2009年西安地区汉坦病毒宿主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率较高;所携带病毒以汉滩型为主,病毒进化分析与贵州代表株高度同源。
李恒新马超锋左署青曹智伟蔡正华卢晓玲曹务春
关键词:鼠种汉坦病毒基因分型
陕西省ST4821克隆群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发现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针对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的处理,对患者标本及其接触者进行脑膜炎奈瑟菌检验,了解感染原因、分析密切接触者的脑膜炎奈瑟菌携带情况及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患者标本和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分离培养并提取核酸,PCR检测脑膜炎奈瑟菌;分离菌株和患者血清核酸进行血清分群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患者血清及4份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ctrA基因阳性。其中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3株脑膜炎奈瑟菌;患者血清标本及分离菌株均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显示患者血清为ST4821序列型、其余3株细菌分别为ST7623、ST4821、ST5586。结论实验显示一种高致病性的ST4821型脑膜炎奈瑟菌已存在于陕西省健康人群中并引发感染病例致患者死亡,应全面了解本地区脑膜炎奈瑟菌的健康携带和病例状况。
王增国侯铁军魏晓光孙亚辉马超锋吴守芝李平周海健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2013年西安地区柯萨奇病毒A6流行情况及基因特征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 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利用实时荧光逆转录酶联聚合反应检测CA6,扩增部分阳性标本VP1 (viral protein,VP)基因,并测定序列,与CA6其他参考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在250份样本中CA6阳性者共191份,阳性率为76.4%.进化分析显示西安地区2013年CA6与近年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CA6新变种同源性较高,而与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序列比对发现本地毒株VP1与CA6新变种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9.7%~97.5%,编码氨基酸相似性为96.0%~99.7%;与CA6原型株及2006年以前中国大陆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2.3%~83.8%,氨基酸相似性为93.8%~94.9%.结论 2013年西安地区HFMD普通病例病原以CA6为主,流行株为近年来流行于全球各地的CA6新变种.
杨国梁马超锋陈海龙李焱李一为杜全丽李恒新颜虹
关键词:病原进化分析
西安市2004-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西安市人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点,为制订符合本地区的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调查获取病例信息。结果西安市2004-2012年共报告病例8 440例,发病率为11.99/10万;死亡106例,死亡率为0.15/10万;男女性别比为3.07︰1;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疫苗免疫不能保护人群在病例中的构成比为21.21%。结论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针对两个高峰的现象提前准备做好综合干预,降低发病率。同时,需要解决好疫苗保护人群以外防控技术问题,减少防控空白区。针对大专院校新入学学生应采取针对性防控,降低学生发病率和避免暴发疫情出现。
刘继锋马超锋邢远李恒新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西安市与上海市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耐药相关分子特征及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 比较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耐药相关分子特征及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特征,为改进我国百日咳的防治和疫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test法检测2018年至2019年西安市和上海市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可水平转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相关突变位点;采用MA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比较两市菌株耐药性的差异及抗原序列型别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百日咳菌株60株,其中西安市34株,上海市26株。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650,P<0.001)。两市菌株MAST分型型别构成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8.642,P<0.001),西安市菌株以prn1/ptxP1/ptxA1/fim3-1/fim2-1型别为主,而上海市prn1/ptxP1/ptxA1/fim3-1/fim2-1与prn2/ptxP3/ptxA1/fim3-1/fim2-1型别几乎各占一半。两市所有耐药株均检出A2047G位点突变,所有敏感株均未检出该突变;耐药基因中,部分耐药株检出甲基化酶基因ermA和ermB,未检出其他耐药基因;所有敏感株均未发现耐药基因和位点突变。结论 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两市菌株MAST型别分布亦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中国百日咳菌株耐药性和基因型演变的监测。
张娟胜张弟强林晨常玲马超锋陈保忠耿毛
关键词:百日咳鲍特菌分子特征
两种国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试剂检测2009H1N1流感病毒敏感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两种国产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试剂盒检测2009H1N1流感病毒的敏感性。方法用这两种试剂检测已知病毒滴度和血凝素基因拷贝数的2009H1N1流感病毒毒株,计算试剂敏感性;同时与real—time RT PCR方法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结果免疫渗滤法对2009H1N1流感病毒敏感性为2.58×10^5copies/ml,检测底线TCID50为10^2.33/ml;胶体金法为2.58×100^8copies/ml,TCID50为10^5.33/ml。对59份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免疫渗滤法34份阳性,胶体金法21份阳性,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76,P〈0.05)。结论免疫渗滤法虽然操作繁琐,但在对2009H1N1流感病毒进行检测时敏感性明显高于胶体金法。
郑海潮马超锋安建博米宝李一航马世伟马永盛陈志军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敏感性
2011-2013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2011-2013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信息,结合人口学数据信息,对2011-2013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间西安市累计报告发病3 229例,死亡31例,发病较高的区县是周至县、户县、长安区和临潼区等老疫区,新城区、碑林区和莲湖区等城区发病率低;全年发病呈现两个高峰,以大高峰为主;发病仍然以16-60岁农民为主。但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发病构成接近25%。结论近三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现下降趋势,以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起到了作用。此外,低年龄和高年龄疫苗保护人群以外人员发病比重增大,建议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重新评估和定义适龄接种疫苗人群的范围。
刘继锋相晓妹马超锋邢远李恒新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8例免疫功能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将220例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为EV_(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112例)和危重症组(108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血液中T淋巴细胞(CD_3^+)、B淋巴细胞(CD_(19)^+)和NK(CD_(16)^+CD_(56)^+)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尤其危重症组血液中T淋巴细胞(CD_3^+)和NK(CD_(16)^+CD_(56)^+)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B淋巴细胞(CD_(19)^+)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普通型和危重症患儿恢复期T淋巴细胞(CD_3^+)较急性期显著增加(P<0.05),B淋巴细胞(CD_(19)^+)和急性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NK(CD_(16)^+CD_(56)^+)细胞却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对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了解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邓慧玲吴晓康张玉凤马超锋余鹏博陈海龙
关键词:危重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