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溶假象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IRA)自溶(SR)的假象,探讨S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观察56例考虑梗死相关血管(IRA)自溶(SR)而未予静脉溶栓治疗,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MI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成自溶组(TIMI≥2级)和非自溶组(TIMI 0~1级),比较两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等资料,寻求发生S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非自溶18例,占总例数32.1%,该类病人存在老年、糖尿病、多支病变、侧支循环等因素,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对于存在高度可疑自溶假象的AMI病人,积极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仍是有意义的治疗,可降低病人病死率、改善预后。
- 郭曙军牛美霞马贺赵建全高雯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自溶
- 风心病病人二尖瓣轻度狭窄与二尖瓣重度狭窄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 2012年
- 目的: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病人二尖瓣面积<1.0 cm2(重度狭窄)可产生肺动脉高压使左房失代偿。RHD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减少,CD4/CD8降低与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异。RHD病人二尖瓣轻度狭窄与RHD病人二尖瓣重度狭窄者;单瓣膜损害与多瓣膜损害者外周T淋巴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特点国内无公开文献报道,本文探讨RHD病人二尖瓣轻度狭窄与RHD病人二尖瓣重度狭窄者;单瓣膜损害与多瓣膜损害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D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液相终点散射免疫沉淀法检测RHD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用聚乙二醇法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结果:。RHD病人二尖瓣重度狭窄者CD3、CD4、CD8、CD19较RHD二尖瓣轻度狭窄者明显低下P<0.01。RHD病人二尖瓣重度狭窄者IgG、IgA、IgM、C3、C4、CIC较RHD病人二尖瓣轻度狭窄者高,但无统计学差异。RHD联合瓣膜损害者CD3+、CD4+明显低于单瓣膜损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HD病人二尖瓣重度狭窄者、联合瓣膜损害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于RHD病人二尖瓣轻度狭窄者、单瓣膜损害者。
- 马贺高雯刘永俊董文甫金洋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流式细胞术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2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中间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06-01~2011-12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226例;按其是否并发IMS分为IMS组26例;非IMS组200例。单因素分析中α<0.05的变量确定为自变量;以IMS为因变量;作前向Wald概率似然比统计法多元Logistic回归;由此确定IMS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中毒程度、APACHEⅡ、中毒后有无肌颤、抬头困难、血白细胞计数、PaO2、PaCO2IMS组与非IMS组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抬头困难、PaO2降低、PaCO2增高、APACHEⅡ评分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抬头困难、PaO2降低、PaCO2增高、APACHEⅡ评分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贺张庆华苏文军刘美云金洋王健高雯
-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中间综合征
- 急诊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AMI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急性坏死.其病理基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产生了新鲜血栓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由此产生的心律失常和泵衰竭是AMI住院病死率的主要原因.AMI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改善AMI的预后,溶栓越早获益越大,最好在接诊后立即进行.现对153例AMI病人的急诊溶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高雯马贺张庆华苏文军金洋董海德王建杨志栋
- 关键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 左束支起搏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起搏(RVP)方式对起搏阈值、起搏感知、起搏阻抗、QRS波群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中文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有关LBBP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按照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将提取LBBP和RVP的起搏阈值、起搏感知、起搏阻抗、QRS波群时限、IVMD、LVEDD及LVEF相关数据资料,采用Revman5.4的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14篇相关研究文献,其中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5篇;文献出版时间为2018-2021年;涉及LBBP患者640例,RVP患者551例。LBBP对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参数的影响与R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05~0.02)、(-0.28~0.42)、(-22.34~16.19),P>0.05]。LBBP对QRS波群时限、IVMD和LVEF的影响与RV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45.92~-42.09)、(-16.49~-10.86)、(3.01~5.13),P<0.05)。LBBP对LVEDD的影响与RVP比较有两种不同结果,其中5篇文献对提取的LVEDD值进行效应量合并,两种不同起搏方式对LVEDD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2.21~-0.54,P<0.05);剔除ShigengZhang2020文献后两种不同起搏方式对LVEDD的影响比较无差异。结论:LBBP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Meta分析论证了LBBP的有效性,与RVP相比其更接近生理性起搏,且LBBP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参数稳定。
- 马贺尤云颖苏文军
- 关键词:缓慢型心律失常META分析
- 经不同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01~2012-12在我院急诊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134例,其中78例经桡动脉途径,56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影剂用量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1.两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淤血、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雯马贺苏文军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 急诊PCI术中使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1~2015-12入我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病人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A组),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组(B组),比较两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内应用有较高的TIMI血流分级分布(TIMl3级96.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术后2hsT段完全回落率(84.6%)较对照组(59.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8%)明显少于静脉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5)。结论:PCI术中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内应用可更好地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 张庆华高雯马贺袁向珍
- 关键词:急诊PCI替罗非班心肌再灌注
-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60例,对照组40例,测定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1.冠心病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冠心病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值与冠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经Spearma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s=0.660,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对照组高,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 高雯马贺苏文军
- 关键词:冠心病N末端脑钠肽前体冠状动脉病变
- 持续床旁血液透析滤过在急性重症中毒救治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持续床旁血液透析滤过在急性重症中毒病人中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病人根据其服用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滤过前后病人呼吸、心率、血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情况。结果:应用持续床旁血液透析滤过可改善急性重症中毒病人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床旁血液透析滤过对于急性重症中毒病人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对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治疗作用有限。
- 董海德高雯马贺
- 关键词:急性重症中毒
- 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心肌桥狭窄程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近端狭窄发生率的关系,以及心肌桥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肌桥患者244例,其中女性86例,平均年龄(58.52±6.95)岁,男性158例,平均年龄(54.22±10.34)岁,根据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分级(Noble分级):Ⅰ级(收缩期狭窄<50%),Ⅱ级(收缩期狭窄50~75%),Ⅲ级(收缩期狭窄≥75%)。比较不同心肌桥压迫程度组间性别、年龄、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心肌桥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Noble分级Ⅱ~Ⅲ级组与Noble分级Ⅰ级组间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oble分级Ⅱ~Ⅲ级患者心肌桥近段狭窄率较Noble分级Ⅰ级组明显高(56.4%vs.28.3%,P<0.05)。Noble分级Ⅱ~Ⅲ级患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8%,33.3%)较Noble分级Ⅰ级(12.7%,6.0%)发生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78,P=0.010)、高血压(OR=1.75,P=0.013)、Noble分级(OR=2.31,P=0.016)是心肌桥患者伴有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桥压迫程度越重,心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性别、高血压、Noble分级是心肌桥伴有近端狭窄的危险因素。
- 马贺张家禧高雯
-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