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星
- 作品数:29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性腺外胚胎性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头部患者的及颌下区胚胎性癌(EC)MRI及CT表现特征及其MRI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ECMRI及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中,颅内4例(鞍区1例,丘脑及松果体区1例,大、小脑半球各1例),CT平扫呈等或等高密度,鞍区及松果体区肿瘤的T1WI及T2WI信号均匀,大脑、小脑半球肿瘤信号不均,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多呈高信号。另外1例位于颅外颌下区,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性,呈大片状排列,内可见囊变、出血、坏死。结论颅内不同部位EC影像学表现各有其特点,其MRI表现与病理具有相关性,结合DWI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颅外部位EC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
- 王中领郭亮谢道海陈铟铟马新星虞杰
- 关键词:胚胎性癌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 CT 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后疗效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 CT 脑灌注成像(CTP)与 CT 血管成像(CTA)联合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后疗效的可行性。方法搜集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13例和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14例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脑 CTP 和头颈动脉 CTA 检查。对比分析 CTP 图像感兴趣区手术前后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变化及疗效。CTA 图像采用 VR、CPR 及 MIP 重建方法显示术前血管狭窄部位、程度,术后血管通畅情况、桥血管走行及吻合口。结果脑 CTP 成像显示,27例患者中19例患者脑组织呈低灌注改变,低灌注区术后 rMTT、rTTP 较术前缩短,rCBF 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rCBV 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CTA 成像显示13例行 CEA 患者术前18支颈内动脉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术后血管均恢复通畅;14例行 STA-MCA 搭桥术患者14条桥血管显示清晰,吻合口通畅。结论脑 CTP 成像能观察手术前后脑灌注改善情况,CTA 可以清晰显示手术前后血管通畅情况,将两者相结合,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后疗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刘雨蒙马新星颜燕红徐正昌黄亚波郭亮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CT脑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
- 四种CT扫描模式对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比较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中,双源CT的大螺距Flash模式、双能模式(DECT)、传统128层螺旋CT模式(128-CT)及64层CT(64-CT)扫描模式下,图像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资料与方法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167例患者中,先从Flash模式的患者中随机选出20例,计算体重指数和平均年龄,以此为标准,选出体重指数和年龄匹配的其他3组不同检查模式患者,每组20例。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5级评分及信噪比(SNR)比较,并比较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 Flash组CTDIvol、DLP和ED分别为(3.72±0.74)m Gy、(137.5±28.7)m Gy·cm、(2.34±0.41)m Sv,DECT组分别为(5.31±1.21)m Gy、(181.6±34.5)m Gy·cm、(3.24±0.57)m Sv,128-CT组分别为(5.66±1.47)m Gy、(198.7±42.1)m Gy·cm、(3.58±0.63)m Sv,64-CT组分别为(6.75±1.68)m Gy、(231.5±54.2)m Gy·cm、(4.21±0.89)m Sv。4种方法对肺动脉不同部位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扫描方式得到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双源CT的大螺距Flash模式辐射剂量最小,DECT和128-CT模式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别,64-CT模式辐射剂量最大。
- 戴颖钰马新星陈铟铟周小飞胡粟
-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血管造影术
- 肺动脉CT血管成像在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的低辐射剂量与低对比剂量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量的成像可行性。方法168例临床拟诊肺栓塞患者中,挑选BMI<23 kg/m2的患者105例行CTPA。患者分为3组,每组35例,Ⅰ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37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正弦确认迭代重建算法(SAFIRE);Ⅱ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滤过反投影重建法(FBP);Ⅲ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采用碘克沙醇(320 mgI/mL),图像重建算法为SAFIRE。105例患者中57例经CTPA诊断为肺栓塞,分别测量3组肺动脉1-3级分支、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别比较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的图像质量的SNR及CNR;同时比较Ⅰ组和Ⅲ组的碘摄入量、Ⅱ组和Ⅲ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利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分析各组CTPA图像质量的一致性。结果Ⅰ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4±2.7、7.2±2.5、6.8±3.3及7.1±1.2、6.4±1.4、5.8±4.5。Ⅱ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2±4.3、7.7±3.6、6.2±2.7及7.4±2.4、6.6±2.6、6.0±3.4。Ⅲ组肺动脉1-3级分支SNR及CNR值分别为8.7±1.8、7.5±3.4、6.6±2.3及7.7±3.8、6.7±1.1、5.6±3.9。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的SNR及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较Ⅰ组碘摄入量下降14%,Ⅲ组较Ⅱ组辐射剂量减少45%,3组CTP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CTPA诊断为肺栓塞患者定量分析显示,3组栓子SNR及CNR值分别为1.3±0.4、1.2±0.4、1.4±0.6及7.4±3.3、7.6±1.6、7.3±3.7,3组SNR及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经Kappa检验,各组图像质量分析的一致性较好(P<0.01)。结论在BMI<23 kg/m2的患者中可以使用双源CT大螺距模式、80 kV、S
- 马新星戴颖钰刘雨蒙郭亮
- 关键词:大螺距图像质量
-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多样化探讨
- 2023年
- 基于循环系统影像诊断教学实践,通过采用视频引导法、速读提问法、案例展示法、轻松识记法、画图分类法、思维导图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授课,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面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姜楠翁春娇马新星
-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 MRI表观扩散系数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3
- 2019年
-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对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肿块型PCM及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测量病灶、同侧胸大肌及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平均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即rADC1=病灶平均ADC值/同侧胸大肌平均ADC值;rADC2=病灶平均ADC值/对侧正常乳腺腺体平均ADC值;根据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数据绘制病灶的TI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各项MRI表现及TIC类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rADC值的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ADC、rADC值与TIC类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因子后,对各联合因子绘制ROC,探讨ADC、rADC联合TIC类型对肿块型PCM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肿块型PCM病灶多位于乳晕后区,形态多呈不规则形,边缘多无毛刺,常伴有导管扩张,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强化,TIC多为Ⅰ型或Ⅱ型(90.5%)。肿块型PCM的平均ADC值、平均rADC1、rADC2值分别为(1.17±0.09)×10^-3mm^2/s、0.79±0.08、0.61±0.10,均高于乳腺癌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的诊断阈值为1.47×10^-3mm^2/s,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为0.897,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77.4%,rADC值诊断的灵敏度低于ADC值,但特异度较高;联合TIC类型后,ADC、rADC值的诊断效率、灵敏度均增加,除rADC1外,特异度均增加。结论 MRI平均ADC值、rADC值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动态增强TIC类型后,可提高诊断效率。
- 杨义文胡春洪朱默杨玲马新星
-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表观扩散系数
- Kartagener综合征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KS)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KS患者胸部及副鼻窦CT图像,分析内容包括内脏反位、支气管扩张形态及伴随病变、副鼻窦炎症累及部位等。结果 14例KS均行胸部HRCT扫描,表现为全内脏反位及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9例呈囊柱状改变,3例出现"印戒征",2例出现"蜂窝征",伴随病变包括: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气肿等。7例完全型KS患者中,3例为全组副鼻窦炎症,4例为两侧上颌窦炎症伴筛窦、额窦或蝶窦炎症。7例不完全型KS患者不伴副鼻窦炎。结论 Kartagener综合征具有典型的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及副鼻窦炎的表现,CT是诊断KS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 赵子毓叶爱华顾云斌马新星
- 关键词:KARTAGENER综合征X线计算机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副鼻窦炎
-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分析和总结鼻腔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鼻腔NKTCL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位于一侧鼻腔21例,双侧鼻腔13例。CT检查29例,病灶密度均匀7例,不均匀22例;增强扫描10例,均呈轻中度强化。骨质破坏15例,呈轻微浸润性骨质破坏。MR检查11例,T1WI表现为等信号10例,1例呈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5例,等信号5例,混杂信号1例;增强扫描7例,病变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重度强化1例。33例(33/34)肿瘤伴邻近结构侵犯,多见于鼻翼、鼻后孔、鼻咽、鼻旁窦、颊面部软组织及翼腭窝等部位。结论鼻腔NKTCL极易累及邻近结构而骨质结构轻微破坏,出现此征象可提示诊断。
- 张宏美马新星刘雨蒙刘永浩王希明陈铟铟
- 关键词:淋巴瘤鼻腔磁共振成像
- MRI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MRI表现,比较分析各征象及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HPC与17例AM患者的MRI表现,并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参数,包括标准化T1值(NT1)、标准化T2值(NT2)、标准化ADC值(NADC)、标准化T1增强值(NCE),对两种类型肿瘤的MRI征象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C多表现为分叶状、跨线/跨叶生长、囊变坏死明显、窄基底与脑膜相连,脑膜尾征较少见的特征。两者间NT1、NT2、NC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M表现为明显长T_1、长T_2信号,且其强化程度明显高于HPC,而两者NAD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M与HPC的常规MRI图像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结合T_1、T_2信号和T_1增强信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叶爱华苗焕民马新星胡粟
- 关键词:血管周细胞瘤血管瘤型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 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CT表现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primary pulmonary histoplasmosis,PPHP)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PPHP患者的病理,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病变呈单发或多发肺炎样2例,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状4例,两者并存1例。病灶周围渗出影多见,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PPHP影像学表现多样,但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汪立峰郭亮朱默陈铟铟刘冬马新星
-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误诊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