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向红

作品数:51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动脉
  • 12篇心病
  • 12篇细胞
  • 12篇冠心病
  • 12篇冠状
  • 12篇氨酸
  • 12篇半胱氨酸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同型半胱氨酸
  • 9篇氧化氮
  • 9篇一氧化氮
  • 9篇梗死
  • 8篇心肌
  • 8篇心肌梗死
  • 8篇超氧阴离子
  • 7篇血管
  • 7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7篇细胞产生
  • 7篇内皮

机构

  • 5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心脏病学...

作者

  • 51篇马向红
  • 22篇黄体钢
  • 19篇周丽娟
  • 16篇杨万松
  • 11篇李广平
  • 10篇刘洪梅
  • 8篇孙飞
  • 7篇倪燕平
  • 7篇黄群
  • 5篇李飞雪
  • 5篇崔利军
  • 4篇樊振旺
  • 4篇李永健
  • 4篇徐延敏
  • 4篇李昭
  • 3篇车京津
  • 3篇许纲
  • 3篇郑心田
  • 3篇尹力
  • 3篇马军伟

传媒

  • 7篇天津医药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2011年第...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天津政协公报
  • 1篇第七次全国心...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p-e/QT比值和QTd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Tp-e/QT比值和QTd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测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12h内行PCI者12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急诊PCI实现IRA再通者71例(再通组);未能实现血管再通治疗者56例(非再通组)。另选取10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患者入院时及术后心电图的QT值、Tp-e值,计算QT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Lown分级,其中Lown分级=3级者为MVA。分析Tp-e/QT比值和QTd与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Tp-e/QT比值、QTd均高于正常组(P<0.001);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Tp-e/QT比值、QTd均延长,Tp-e/QT比值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r=0.3581,P<0.001);Tp-e/QT比值降幅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Killip's分级、LVEF、CK-MB、cTnI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急性ST段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3621,P=0.0001)。52例STEMI患者中MVA组24例,非MVA组28例,与QTd相比,只有Tp-e/QT比值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P<0.05);再通组中,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Tp-e/QT比值、QTd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与健康者相比,Tp-e/QT比值、QTd均延长,且Tp-e/QT比值更能准确有效地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赵妍马向红李广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QT间期离散度
X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2
2002年
X综合征即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异常、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代谢异常的共同发病基础 ,而这些代谢异常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本文对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检测方法。
马向红黄体钢
关键词: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IR流行病学
血管紧张素Ⅱ对平滑肌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和三磷酸肌醇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胰岛素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超氧阴离子(O2-)、三磷酸肌醇(IP3)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AngⅡ和胰岛素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NO、环鸟苷酸(cGMP)和O2-浓度,3H标记肌醇-逐步洗脱法测定IP3活性。结果胰岛素(10、100、1000mU/L)使平滑肌细胞NOS活性升高,NO、cGMP产生增加,对SOD活性和O2-水平无影响,对IP3活性无明显影响;0.1、0.5nmol/LAngⅡ对NOS活性、NO和cGMP产生无明显影响,1nmol/LAngⅡ使NOS活性下降(P<0.05),NO、cGMP产生减少(P<0.05或<0.01),0.1、0.5、1nmol/LAngⅡ使SOD活性下降(P<0.05或<0.01),O2-水平升高(P<0.01),使IP3活性升高(P<0.05);胰岛素10mU/L+AngⅡ0.1nmol/L、胰岛素100mU/L+AngⅡ0.5nmol/L、胰岛素1000mU/L+AngⅡ1nmol/L使NOS活性下降(P<0.01),NO和cGMP产生减少(P<0.01),SOD活性下降(P<0.01),O2-水平升高(P<0.01),使IP3活性升高(P<0.05);0.1nmol/LAngⅡ+1μmol/L氯沙坦、0.5nmol/LAngⅡ+5μmol/L氯沙坦、1nmol/LAngⅡ+10μmol/L氯沙坦可以改善AngⅡ引起的NOS、SOD活性下降,NO、cGMP产生减少,O2-水平升高,以及AngⅡ引起的IP3活性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使平滑肌细胞NO产生增加,对IP3活性无影响。高浓度AngⅡ使NO产生减少,O2-水平升高,使IP3,活性升高,可以被氯沙坦阻断,胰岛素和AngⅡ同时存在时平滑肌细胞NO产生减少,O2-水平升高,可以使IP3活性升高。
刘洪梅马向红黄体钢周丽娟
关键词:胰岛素平滑肌细胞一氧化氮三磷酸肌醇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人群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125I标记放免法测定血清叶酸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频率分布不同(P<0.05),对照组CC型、TC型、TT型基因频率分别为52.0%,28.0%,20.0%,冠心病组分别为26.0%,44.0%,30.0%。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52.0%,C等位基因频率为48.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的TT基因型者血浆Hcy浓度均明显高于CC和TC基因型者(P<0.05),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冠心病组Hcy浓度高于照组(P<0.05),两组叶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17和-0.588,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MTHFR基因纯合突变是引起高Hcy血症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
祝鸿喜马向红黄体钢倪燕平周丽娟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24例(冠心病组),其中心绞痛患者110例(稳定性心绞痛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另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81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测定RDW、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血脂水平,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冠心病组进行Gensini积分评价,并分析Gensini积分与RDW是否有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RDW升高〔(12.38±0.64)%与(12.1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年龄、BUN、Cr、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33、0.222、0.120、0.199,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ensini积分为RDW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RDW和三酰甘油。结论 RDW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翠苹马向红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冠心病冠状血管造影术GENSINI积分
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以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对照组42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Hcy的水平,同时测定血叶酸(FA)...
孙飞马向红黄群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可以直接观察血管壁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病理改变 ,由于超声可以穿透血管表面 ,所以能清晰显示整个动脉管壁 ,包括全部斑块的厚度 ,从而可以获得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信息和观察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对斑块和动脉壁的影响。
马向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超声冠心病介入诊断
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的患者共227例,其中心电图存在fQRS患者142例(fQRS组),无fQRS患者85例(无fQRS组).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造影参数、心电图ST段回落率.结果 (1)与无fQRS组比较,fQRS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和Gensini评分较高,QRS间期较长,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P<0.01或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电图是否存在fQRS与ST段回落率(r=-0.207,P=0.002)、Gensini评分(r=0.191,P=0.004)、左心室射血分数(r=-0.188,P=0.006)、cTnI(r =0.172,P=0.010)、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恢复至TIMI 3级(r=-0.148,P=0.028)有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有无fQRS(OR =2.908,95%CI:1.095~7.723,P=0.032)、术前fQRS导联数(OR=1.582,95%CI:1.250~2.002,P<0.001)、QRS间期增量(OR =0.955,95%CI:0.924~0.988,P=0.008)与术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相关.结论 fQRS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有关,可用于识别具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大面积心肌坏死或损伤、左心室收缩功能不良的高风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段雯婷马向红崔立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电描记术
普罗布考预防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及光抑素C早期诊断价值的随机化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在早期诊断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方面的价值及普罗布考预防急诊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作用。方法本项前瞻性、随机化临床试验共纳入204例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其中普罗布考组96例,对照组108例)。在术前及术后1、2、3天分别取血测定CyC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以术后CyC增高大于或等于10%作为早期诊断CIAKI的切线值,其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67.23%;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30.32%。以Scr为测定值的CIAKI的发生率是13.24%,其中普罗布考组4.17%,对照组21.30%(χ2=11.53,P<0.001)。以CyC为测定值的CIAKI的发生率是41.18%,其中普罗布考组29.16%,对照组51.85%(χ2=10.79,P<0.001)。结论 CyC是早期排除CIAKI的可靠指标。在急诊PCI治疗术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普罗布考能降低CIAKI发生的风险。
尹力李广平刘彤袁如玉郑心田许纲刘恩照徐延敏车京津刘相丽李飞雪马向红陈欣吴雷樊振旺阮艳何梅李一丁
关键词: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清肌酐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128例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根据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根据术后PR间期分为PR间期延长(PPR)组和PR间期正常(NPR)组。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是否使用肺静脉电隔离,房颤类型及持续时间,PR间期,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NPR组与PPR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43.6±24.3)个月,53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复发率为41.4%。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高血压、糖尿病、PPR患者偏多,LAD大,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高,PR间期长(P〈0.05或0.01)。PPR组、NPR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59.5%(25/42)、32.6%(28/86),两组比较,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间期延长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79,95%CI:1.262~6.566,P=0.012)。结论 PR间期延长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军伟马向红崔利军李昭
关键词:心房颤动PR间期导管消融术射频消融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