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作品数:45 被引量:14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典型房室文氏阻滞引起的Lorenz-RR散点图图形的分离现象及特征性心电瀑布图一例 被引量:5 2019年 患者女性,51岁。因'活动后心悸2年余',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间RR间期散点图夜间呈3层分布,曲线比较整齐,相应的Lorenz-RR散点图呈7分布,且有两两分离现象,心电图呈不典型房室结文氏阻滞(PR间期有跳跃延长现象),心电瀑布图表现为短PR、长PR间期以及长短PR间期交替的P波分布,有时也表现为P带的连续波动现象(短PR与长PR间期的平滑连续过渡)。结论不典型房室结文氏阻滞有其特征性心电散点图及特征性心电瀑布图。 王黎 马兰 向晋涛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散点图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2023年 确定三种不同心电图标准在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05例心电图示CLBBB并疑似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Sgarbossa标准、Smith标准和Barcelona标准进行心电图判读,分析比较这3种心电图诊断方法对CLBBB合并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巴塞罗那标准对诊断CLBBB合并AMI患者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p<0.05),三者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巴塞罗那标准有助于提高CLBBB合并AMI的检出率,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江婷婷 马兰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QT间期延长(LQTS)伴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心电图特征、相关病因及诱因。方法选取获得性LQTS伴Tdp发作住院患者19例,观察其QT、QTc间期和TdP发作特征。结果 19例患者QTc间期变动在0.49-0.87s(平均0.63±0.09s),伴随T波电交替4例,Niagara瀑布样T波3例,Tdp触发方式和发作时间不同。相关诱因和病因包括电解质紊乱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7例,药物过量4例。15例患者抢救成功,4例发生院内死亡。结论 LQTs伴Tdp起病急骤,院内死亡率高,了解其心电图特点、相关诱因及其危险因素,及时防范,对于减少院内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时志城 马兰关键词:心电图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速 动态心电图检出154例室性心动过速分析 1998年 目的探讨154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应用Dalmar9500A型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CM1、CM5二通道24h心电图。分析动态心电图检出的154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结果室速患者常伴有房性心律失常,部分伴不同程度ST-T改变,晚间发作较白天多,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提示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忽视夜间用药。 马兰 韩卫星关键词:心动过速 室性 动态心电图 应用遥测心电监护诊断变异型心绞痛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遥测心电监护对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遥测心电监护实时监测记录的13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期心电图。结果 13例患者发病时心电图均伴一过性ST段抬高,幅度3~15mm,持续时间2~15min,有2例表现为巨"R波"型抬高,1例合并缺血性J波,1例合并继发性QT间期缩短,6例伴不同类型心律失常。13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均未发展为心肌梗死。结论遥测心电监护可实时观测变异型心绞痛发病时的心电图改变,对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以及减少严重心脏事件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修杨 马兰 唐宝龙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 ST段抬高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特点。方法选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进行分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A组)59例,合并高血压Ⅰ级(B组)57例,合并高血压Ⅱ级(C组)54例,合并高血压Ⅲ级(D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各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以及异常TO、TS的发生率,分析各组数据间差异。结果 A组的TO(%)、TS(ms/RR)、异常TO发生率(%)、异常TS发生率(%)分别为(-0.23±0.68、7.31±2.67、15.3、11.9),B组的为(0.41±0.88、5.91±2.56、24.6、22.8),C组的为(0.83±1.02、3.96±2.01、38.9、37.0),D组的为(1.20±0.98、2.77±1.87、48.8、41.9),四组相比较,在TO、异常TO发生率和异常TS发生率方面,A组低于B组、C组、D组,B组低于C组、D组,C组低于D组,而在TS方面,A组高于B组、C组、D组,B组高于C组、D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更加严重,且严重程度与高血压病等级有关。 陈欣然 徐心怡 许苗苗 吴月娥 徐锋 马兰关键词:高血压 室性并行心律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利用逆向技术分析室性并行心律(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43例频发室性早搏(PVE)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筛选出Lorenz散点图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或复杂分布的39例频发PVE患者为病例组,余204例频发PV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逆向技术分析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结果 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及复杂分布患者的VPSR检出率分别为69.56%、100.00%和50.00%,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17.16%,其中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分布患者与对照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renz散点图和逆向技术可提高VPSR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吴月娥 马兰 陈欣然关键词:室性并行心律 LORENZ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矢量角联合B线斜率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s)矢量角的价值,及其联合B线斜率在提高心律失常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9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早组)、5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组)和54例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二度Ⅱ型组)患者的LPs,测量B线斜率及矢量角,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B线斜率、矢量角及两者联合在组间的诊断效能并使用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评估B线斜率、矢量角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室早组与室上早组、二度Ⅰ型组与二度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斜率、矢量角以及两者联合鉴别室性与室上性期前收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84、0.87,鉴别二度Ⅰ型与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的AUC分别为0.76、0.78、0.80。矢量角的ICC优于B线斜率(观察者内0.99 vs 0.98、观察者间0.97 vs 0.96)。结论矢量角可用于鉴别心律失常类型,且具有较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其联合B线斜率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高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吴月娥 胡泽平 李菡 马兰 郑林林 王仙云关键词:LORENZ散点图 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诱发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2012年 患者女性,1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余”人住我院。体检:心率9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未及震颤。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 王黎 马兰关键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 收缩期杂音 房间隔缺损 心脏杂音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期间心电图异常的潜在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过程中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并分析除ICIs这一明确因素之外,是否存在其他独立影响心电图异常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ICIs治疗的200例NSCLC患者,作为ICIs治疗组;另按照1∶3的近似比例选取71例接受常规化疗的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收集ICIs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SCLC病程、病理类型、ICIs用药方案、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炎症感染、骨转移、脑转移及心包转移等14项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异常情况将患者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上述因素对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影响。结果ICIs治疗组200例患者中,134例(67.00%)在ICIs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电图异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T波或ST段变化等;对照组中,有23例(32.39%)发生心电图异常,包括高尖T波或ST段变化、房性早搏等,其中心脏停搏2例。对照组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ICIs治疗组(32.39%vs 67.00%,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NSCLC病程、病理类型、ICIs用药方案、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炎症感染、骨转移、脑转移及心包转移等14项因素均未显著影响心电图异常的发生(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化疗,ICIs治疗可显著增加NSCLC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性别、年龄、NSCLC病程、病理类型等14项潜在因素可能不是ICIs治疗中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纳入更多潜在影响因素,以深入探讨ICIs治疗过程中心电图异常的机制及其独立影响因素。 黄山 刘泽岩 马兰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心电图异常 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