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达

作品数:66 被引量:658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1篇手足
  • 21篇手足口
  • 21篇手足口病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0篇流行病学特征
  • 10篇病毒
  • 9篇疫情
  • 8篇病原学
  • 8篇肠道
  • 6篇基因
  • 5篇冬奥会
  • 4篇诺如病毒
  • 4篇疱疹
  • 4篇疱疹性
  • 4篇牡蛎
  • 4篇聚集性
  • 4篇基因型
  • 4篇肠道病毒
  • 4篇肠道门诊

机构

  • 63篇北京市疾病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 2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吉林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邵阳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东城区...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65篇霍达
  • 35篇王全意
  • 32篇贾蕾
  • 16篇王小莉
  • 15篇田祎
  • 13篇杨扬
  • 11篇刘白薇
  • 10篇钱海坤
  • 10篇梁志超
  • 9篇高志勇
  • 9篇严寒秋
  • 8篇曲梅
  • 8篇李洁
  • 7篇黄瑛
  • 6篇吕冰
  • 6篇张新
  • 6篇庞星火
  • 5篇吴晓娜
  • 5篇周涛
  • 5篇李仁清

传媒

  • 26篇国际病毒学杂...
  • 10篇首都公共卫生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健康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7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分析2001—2022年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2年发表的公共卫生信息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775篇,刊载于1480种期刊。核心作者257位,形成了3个较大的研究团队。研究涉及401所研究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发文量位列前3位,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关键词网络形成10个聚类,研究重点包括信息化设施建设、技术支撑,以及信息化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业务实践。结论公共卫生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应更加深入,需加强学者和团队间的跨学科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各地平衡发展。
杨帆崔永强周涛霍达赵月娟
关键词:公共卫生信息化文献计量学
我国2015-2016年哨点监测手足口病病原学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1
2019年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例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哨点监测样本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4 783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其中轻症病例3 390例,重症病例1 390例,死亡3例。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81.43%(3 895/4 783),轻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其他EV(52.68%,1 482/2 813),重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EV71(65.31%,706/1 081)。哨点监测显示的优势血清型与同时期现有监测血清型基本一致。其他EV所致病例中低年龄组儿童所占比例高于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χ^2=13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高与男性、高发月份病例、儿童医院病例、样本为粪便、及时采样有关。不同类型样本阳性率均呈现随发病-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粪便趋势χ^2=14.47,P<0.001;咽拭子趋势χ^2=31.99,P<0.001;肛拭子趋势χ^2=24.26,P<0.001)。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脑干脑炎为重症病例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EV71和其他EV所致重症病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哨点监测发现性别、发病月份、接诊医院类别、标本类型、采样及时性是影响手足口病样本阳性率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哨点监测可以收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升监测质量。设立手足口病国家级哨点监测在我国是可行的。
张钟郑亚明郑亚明姜黎黎嵇红陈国平罗平潘静静魏雷雷魏雷雷霍达缪梓萍邹晓妮陈建华廖巧红
关键词: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病原学阳性率并发症
北京市2007—2015年手足口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手足口病病例发病时间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7-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的集中趋势进行分析。结果集中度分析结果为M值0.58,圆形分布分析结果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6月28日,流行期为4月28日-8月28日。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呈春夏季高发、秋冬季低发的特征。
李锡太陈艳伟何战英李爽贾蕾田祎霍达王全意
关键词:集中度手足口病
北京市居民对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认知、需求及认可度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居民对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认知、需求及认可度,为优化配置资源和完善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24年11月4—8日通过在线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涵盖基本情况、认知、需求及服务认可度等方面信息。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340份。95.59%的受访者认可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在健康知识传播中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7.35%)与新媒体平台(92.06%)为主要信息渠道。慢性病管理(85.29%)、传染病防控(84.12%)需求较高,而家庭暴力干预(46.47%)和自杀预防(43.24%)方面需求较低。50岁以上群体依赖传统媒体(80.00%),年轻群体偏好短视频平台(59.09%);慢性病患者更倾向主动服务联系(62.16%vs 46.24%,χ^(2)=5.817,P=0.015)。服务认可度中,传染病防控(4.221±0.896)和慢性病管理(3.953±0.955)评分最高,家庭暴力干预(3.468±1.143)和戒除烟酒(3.621±1.126)最低。结论北京市居民对于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认知良好,建议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等完善服务体系、增加资源投入、提升服务效能,为公众提供更高水平的社会工作服务。
李景植霍达
综合指数法建立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水平分级评价体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制定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水平分级标准,探索客观、实用的手足口病流行水平分级预警模式。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手足口病流行水平分级标准,选择手足口病病例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起数以及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3个指标,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赋予不同权重,计算每周综合指数并对其流行强度进行分级。结果2015-2018年北京市209周的手足口病的流行水平可分为5个等级,从1~5强度逐步递增。其中等级1共98周(47.12%),等级2共32周(15.38%),等级3共33周(15.87%),等级4共34周(16.35%),等级5共11周(5.29%),经专家研讨制定相应等级防控建议。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水平分级评价标准,为北京市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了一种相对客观的评价方法。
王小梅王宇霍达贾蕾王小莉
关键词:手足口病综合指数法
北京14372例企事业单位人员血脂异常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北京市部分企事业单位人群血脂异常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4 372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6组,分别测定身高、体重及空腹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北京部分企事业单位人群总血脂异常率为30.75%,男性为44.75%,女性为18.66%。男性、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肥胖者更易于患有血脂异常,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升高血脂异常率增高。结论该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且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30岁以后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刘相佟霍达陶丽新王召平陈东宁郭秀花
关键词:体检人群血脂异常
2013-2015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为预防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其中发病时间为2013-2015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信息,分析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概况及其病原学分布等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存在夏季高峰(6-8月)和冬季高峰(11月)。高发人群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20~39岁青壮年。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分别占每年发病总数的40.57%、40.00%和40.50%。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每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确诊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比例最高,三年分别占实验室确诊病例的51.04%、49.53%和49.48%。结论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危人群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实验室诊断报告率亟待提高。
田祎贾蕾高志勇霍达钱海坤王全意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
2021—2023年北京市疱疹性咽峡炎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21—2023年北京市疱疹性咽峡炎疫情特征,为制定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的时空及人群分布特征、疫情规模、报告时间等进行分析。使用ArcGIS Desktop 10.8软件进行地区分布可视化;采用χ^(2)检验等比较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停班措施与疫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北京市2021—2023年共报告疱疹性咽峡炎疫情701起(涉及2458例病例),其中2023年占比最高(57.34%),空间分布呈现城市发展新区聚集特征。病例年龄中位数5.34岁(IQR:4.42,7.21)。疫情规模以2例病例的聚集性疫情为主(51.07%),最大规模疫情涉及23例。首发病例诊断至疫情报告时间中位数为4 d(IQR:2,5),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3 d(IQR:1,4),不同机构类型疫情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H=18.412,P<0.001)。停课措施及时性与每起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_(s)=0.718,P<0.001)。病原学检测显示CVA6引起的疫情占比最高(63.91%)。结论北京市疱疹性咽峡炎疫情中,学校相关疫情占比高、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应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以有效控制疫情规模和持续时间。
冯家鑫赵好董帅兵李仁清梁志超杨扬贾蕾张代涛冯兆民霍达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疫情
大数据与健康北京被引量:1
2020年
信息技术与当今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被誉为“21世纪的金矿”。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利用大数据实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1]。依据“健康中国2030”,北京市制定了《“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明确构建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医疗信息协同与大数据应用[2]。
陶丽新霍达郭秀花
关键词:大数据健康
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比较及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对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三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并探讨应用策略.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3月采集160只市售牡蛎,每组5只,共32组样品,取其肠腺组织采用直接处理法(M1)、PEG 8000沉淀法(M2)和蛋白酶K消化-PEG 8000沉淀法(M3)三种方法进行前处理,提取核酸后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应用串并联法对三种前处理方法的样品阳性率进行分析,利用x2检验比较不同方法的阳性率差异,应用一致性检验比较不同方法的一致性,对荧光RT-PCR所得到的Ct值进行ANOVA检验.结果 M1、M2、M3三种前处理方法诺如病毒阳性率依次为15.63%(5/32)、34.38% (11/32)和37.50% (12/32);M1/M2/M3并联使用的阳性率最高,为50.00% (16/32);其次为M2/M3并联法,阳性率为46.88% (15/32);M1+ M3串联或M1+ M2+ M3串联的阳性率最低,均为9.38% (3/32).M2/M3与M1/M2/M3的阳性率经x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经一致性检验,kappa=0.931(P<0.05),一致性较高.M1、M2、M3三种方法检测阳性样品的Ct值依次为33.44±0.66、33.70±1.88和33.42±2.44.经ANOVA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监测时推荐使用M2或M3,暴发疫情溯源时可考虑使用M2/M3并联法.
严寒秋霍达刘白薇高志勇李伟红杜轶威梁志超杨扬陈丽娟王全意
关键词:牡蛎诺如病毒前处理荧光定量RT-PCR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