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程

作品数:72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文学
  • 11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25篇文学
  • 19篇诗经
  • 19篇《诗经》
  • 12篇小说
  • 12篇明清
  • 12篇明清小说
  • 9篇文学功能
  • 9篇先秦
  • 9篇描写
  • 8篇学史
  • 8篇周人
  • 8篇文化
  • 7篇意象
  • 6篇叙事
  • 6篇民俗
  • 5篇艺术
  • 5篇意蕴
  • 5篇政治
  • 5篇情节
  • 4篇语言

机构

  • 65篇天津师范大学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文学院

作者

  • 69篇陈鹏程
  • 2篇刘生良
  • 1篇刘生良

传媒

  • 4篇新余学院学报
  • 3篇明清小说研究
  • 3篇焦作大学学报
  • 3篇诗经研究丛刊
  • 2篇兰州学刊
  • 2篇作家
  • 2篇新余高专学报
  • 2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太原教育学院...
  • 1篇沧桑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4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欢喜冤家》反映的媒妁群体与媒妁形象的艺术表现功能
2013年
《欢喜冤家》中的媒妁形象具有很重要的认识价值,反映了媒妁在晚明社会婚姻中的作用及其文化特征。媒妁是婚姻合法性的确证,是男女双方家庭互相了解的基本渠道,其作用贯穿于整个婚姻过程。惟利是图、机巧善言是其基本的文化特征。小说中的媒人形象有助于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展现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推进和收结。
陈鹏程
关键词:欢喜冤家媒妁晚明情节
略论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剑意象的内涵
2008年
诗歌中剑意象大量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剑意象的第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与豪侠人格相联系,成为侠义精神的文学表征。剑意象的第二个基本内涵是抒发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才能不得施展、人生价值不能实现的失意、苦闷、彷徨和愤懑。剑意象的第三个基本内涵是礼赞高雅、真挚的君子友情和傲岸、高洁的人格。魏晋南北朝诗歌中剑意象的大量运用,既有着先秦两汉社会剑崇拜文化的基础,又和魏晋六朝时代风气与社会心理息息相关。
陈鹏程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诗歌剑意象宝剑游侠
明清小说中七夕叙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被引量:1
2019年
七夕是明清社会极具活力的节日,这一文化现象反映于小说就是出现了大量的七夕叙写.这些叙写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史价值.它们凸显了七夕在明清社会节日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揭示了乞巧在七夕诸俗中的核心地位,并对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此外还展现了家宴、取名、烟火等相关七夕节俗.明清小说中的七夕叙写还具有重要的文学功能,七夕情欲元素构成情节推进的原动力,七夕作为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存在,七夕作为展示女性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的重要契机,七夕构成展现人物关系的重要手段.
陈鹏程
关键词:明清小说民俗史文学功能
《吴越春秋》死亡叙事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功能
2014年
《吴越春秋》作为东汉时期一部著名的杂史著作,其死亡叙事取得了较高成就。它折射了崇尚人生命的社会属性而轻忽其生物属性的生命观,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吴越春秋》的死亡叙事有助于具体饱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对增强作品叙事的生动性、有机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陈鹏程
关键词:吴越春秋死亡叙事生命观伦理观
简论《国语》的政治哲学
2009年
《国语》保留了许多时人关于政治伦理的表述,体现了前诸子时代的政治哲学特色。在《国语》时代的哲人看来,政治活动本质上是高贵的道德优越者对道德低下者的教化,以德为政是最基本的执政原则。忠、礼、信构成了西周和春秋社会政治行为的伦理准则。
陈鹏程
关键词:国语政治哲学
试论明清小说中《诗经》元素的文学功能
2020年
作为中国文学与文化元典,《诗经》构成了一种悠久传统,对包括明清小说在内的后世文学发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根据互文性理论,"‘文学词语’是文本界面的交汇,它是一个面,而非一个点(拥有固定的意义)。它是几种话语之间的对话:作者的话语、读者的话语、作品中人物的话语以及当代和以前的……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经》作品的题目、语词、主旨等作为明清小说文本的有机构成元素,发挥着重要的文学表现功能。本文拟对此进行探析,就正于学界同仁。
陈鹏程
关键词:明清小说文学功能《诗经》互文性理论小说文本
明清小说中所展现的观音信仰及其文学功能被引量:1
2015年
明清小说对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观音信仰具有重要的民俗史价值。从明清小说的内容可以看出,观音信仰的信众多以女性为主,观音具有送子、救人于灾难、铲除奸邪、扶助信众等神职功能,其崇拜形式有偶像崇拜、印经和诵经、诞日和成道日庆典等。观音信仰的文学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构成许多小说的内结构,对人物刻画有重要作用。
陈鹏程
关键词:明清小说观音信仰文学功能人物刻画
唯物史观文学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2007年
本文考察了唯物史观的文学艺术生产理论内涵及其实践意义,认为唯物史观经典作家是从两个向度来考察文学艺术生产的。从宏观角度肯定文艺作品的审美精神生产属性,提醒我们必须把其精神文化价值放在首位;从微观角度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文艺生产的考察,有利于我们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规律。
陈鹏程
关键词:唯物史观艺术家审美
《诗经》所反映的周人车马文化及车马描写的文学史意义
在《诗经》时代的社会生活中,车马具有重要地位。《诗经》所展现的车马文化形态极为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交通出行、婚姻、战争、田猎等文化功能。《诗经》中战争、田猎、出行等题材中的车马描写对后世文学发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原型奠基功能...
陈鹏程
关键词:《诗经》车马周人战争
文献传递
《诗经》所反映的周人车马文化及车马描写的文学史意义
2015年
在《诗经》时代的社会生活中,车马具有重要地位。《诗经》所展现的车马文化形态极为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交通出行、婚姻、战争、田猎等文化功能。《诗经》中战争、田猎、出行等题材中的车马描写对后世文学发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原型奠基功能。
陈鹏程
关键词:《诗经》车马周人战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