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

作品数:32 被引量:1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宫颈
  • 15篇乳头
  • 14篇瘤病毒
  • 12篇人乳
  • 10篇人乳头瘤
  • 10篇乳头瘤
  • 10篇病变
  • 8篇人乳头瘤病毒
  • 8篇乳头瘤病毒
  • 8篇上皮
  • 8篇上皮内
  • 8篇上皮内瘤
  • 8篇皮内
  • 8篇内瘤
  • 8篇宫颈上皮
  • 8篇宫颈上皮内
  • 8篇宫颈上皮内瘤
  • 6篇乳头状
  • 6篇乳头状瘤
  • 6篇乳头状瘤病

机构

  • 32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绍兴市妇幼保...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32篇陈颖
  • 18篇刘军
  • 18篇卞美璐
  • 15篇马莉
  • 8篇程娇影
  • 5篇陈庆云
  • 5篇夏仲元
  • 5篇陈颖
  • 4篇张小燕
  • 4篇李敏
  • 4篇欧华
  • 4篇朱鹃
  • 2篇丛笑
  • 2篇郝敏
  • 2篇崔慧娟
  • 2篇杨顶权
  • 2篇肖巍
  • 2篇王雪伶
  • 1篇王玥琦
  • 1篇陶萍萍

传媒

  • 8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皮肤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3北京...
  • 1篇全国第八届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美容的现状及对策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美容行业进入空前繁荣阶段。中医药美容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绿色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满足人们多层次美容需求的首选之法。本文通过对近几年中医药美容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从中医药美容的特点以及现状等方面作一总结,以期对中医美容行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等提供一点启示。
王爱娟寇然陈颖杨顶权
关键词:中医美容
补中益气汤调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IDO1/Kyn/AhR通路改善Th17/Treg细胞平衡的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调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犬尿氨酸(Kyn)/芳香烃受体(AhR)通路改善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的作用。方法:将24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组、硒酵母组,每组6只。空白组饲以蒸馏水,其余各组予高碘饮水及免疫注射,形成EAT大鼠模型后,依据分组灌胃给药8周麻醉处死小鼠。ELISA检测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AhR、Kyn、IDO1;HE染色法观察甲状腺组织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h17及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Ab、TPOAb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hR水平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Th17/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硒酵母组血清TGAb、TPOAb水平显著降低(P<0.05),补中益气汤组血清AhR、Kyn表达显著增加(P<0.05),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Th17/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硒酵母组比较,补中益气组TPOAb水平降低(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缓解EAT大鼠甲状腺结构损伤,降低甲状腺抗体,其机制可能与激活IDO1/Kyn/AhR信号通路改善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陆钰原陈颖陈颖刘守尧刘守尧夏仲元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L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L1蛋白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涂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8年9月间,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且其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HPVDNA结果均为阳性,同时有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患者共274例。其中,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10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19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6例、宫颈鳞癌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诊断为炎症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85例、CINⅡ55例、CINⅢ32例、宫颈鳞癌6例。对此274例患者的宫颈涂片,采用全反应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HPVL1蛋白的检测,分析其对宫颈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274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炎症的组织中HPV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8%(67/96),CINI为83.5%(71/85),CINⅡ为41.8%(23/55),CINⅡ为3.1%(1/32),宫颈鳞癌为0(0/6),除CINⅢ与宫颈鳞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同病变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学检查诊断为LSIL的细胞中HPVL1蛋白阳性表达率(75.6%,90/119)最高,其次为ASCUS细胞(63.8%,67/105)和HSIL+宫颈鳞癌细胞(9.8%,4/41),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例未经治疗的ASCUS、LSIL患者中,55例HPVL1蛋白阳性表达者中无一例疾病进展,16例HPVL1蛋白阴性表达者疾病进展的发生率为19%(3/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L1蛋白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涂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了解宫颈的病变程度,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尤其对�
肖巍卞美璐马莉刘军陈颖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癌基因蛋白质类阴道涂片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子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子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评估高危型HPV检测对细胞学异常者子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效力。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检测949例子宫颈超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LCT)异常者[2001年伯塞斯达系统诊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高危型HPV感染状况,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949例LCT异常者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者432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者310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者207例,其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3%、44.8%和89.4%;病理学诊断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者33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2、3级(CIN1、CIN2、CIN3)者分别为388、118和10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者7例,其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7.3%、66.2%、92.4%、97.0%和100%;在ASC-US组中,子宫颈高度病变在高危型HP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0.2%和0.8%,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对子宫颈高度病变的筛查中,细胞学[≥不能除外HSIL的ASC(ASC-H)]和细胞学(≥ASC-H)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0.925和0.991,特异性分别为0.510和0.74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细胞学(≥LSIL)和细胞学(≥LSIL)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0.898和0.982,特异性分别为0.567和0.77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子宫颈病变级别及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对子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可提高筛查子宫颈高度病变的效力。
欧华卞美璐张小燕陈庆云李敏陈颖刘军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瘢痕疙瘩的中医药治疗被引量:10
2017年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对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及作用机制分类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降低复发率。
刘青武王思丹陈静杨知山寇然陈颖杨顶权
关键词:瘢痕疙瘩中医药
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杂交捕获二代(HC-Ⅱ)和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两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探讨两法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为实时荧光PCR试剂盒的应用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877名就诊的妇女用HC-Ⅱ和real-time PCR两种方法检测HPV,并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其中任一结果异常者再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877名妇女中有804名两种HPV检测法结果一致,总符合率达91.7%,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92。在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检测中,HC-Ⅱ和real-time PCR的敏感性分别为96.7%和94.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5%和99.2%。结论real-time PCR与HC-Ⅱ检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用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
程娇影卞美璐马莉陈颖刘军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实时荧光PCR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检测中的临床效用。...
欧华卞美璐张小燕陈庆云李敏刘军陈颖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PCR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HPV检测方法的评价
程娇影卞美璐马莉丛笑陈颖刘军
非哺乳期乳腺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探究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复发危险因素,并基于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外科临床治愈的NPM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NPM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一步通过绘制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分析曲线评估预测模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NPM患者分为复发组16例、未复发组112例。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超重/肥胖、原发性乳头凹陷、口服避孕药、手术治疗史为NPM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NPM复发风险。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为0.818(95%CI:0.710~0.926),CUT-OFF处对应的特异度为97.32%,灵敏度为25.00%。结论:超重/肥胖、原发性乳头凹陷、口服避孕药、手术治疗史是NPM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复发危险因素有助于规避NPM复发风险。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NPM复发有较好的准确性、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
郑洁莹尚汇渊仲文莉陈颖陈颖夏仲元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复发列线图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持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炎性疾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4
2010年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性疾病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科门诊宫颈炎合并持续高危型HPV感染≥2年者作为观察组共137例,保妇康栓阴道用药3个疗程(3个月)。对照组131例,不用任何药物观察。用药3个月后,停药1个月返诊行妇科检查及杂交捕获二代(HCⅡ)、液基细胞学(LCT)检测。结果用药3个月后停药1个月,观察组HCⅡ转阴率(38.0%)、HCⅡ检测RLU/CO比值显著改善率(3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18.3%)(P<0.01)。宫颈炎指标积分变化(LCT积分+宫颈糜烂积分),观察组痊愈率(61.3%)、显效率(29.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4.5%)(P<0.01)。结论保妇康栓具有抗菌、消炎及抗HPV感染作用,适于临床应用。
卞美璐陈庆云朱鹃马莉郝敏刘军陈颖
关键词:宫颈炎人乳头瘤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