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方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徐汇区医学科研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调查,选择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02例作为调查对象,按1:2配比204名对照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前2个月内经常外出就餐或购买外卖、食用火锅、食用生炝贝壳类、生炝河鲜类食物、生炝海鲜类食物、外出史(包括旅游、出差等)为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R值分别为5.779、3.042、2.592、3.460、3.196和2.492。结论上海市徐汇区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经常外出就餐、食用火锅、食用生炝贝壳类、河海鲜类食物、外出史等危险因素为主。
- 沈红刘景壹陈远方张春华汪轶颖
-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对照研究
- 徐汇区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社区试点探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社区试点探索肝炎疫情新形势下新的管理模式。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开展基线调查,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结果徐汇区和试点社区急肝发病率下降,慢肝管理病例保持稳定;建立肝炎患者签约管理制度,签约率100%;乙肝家庭成员疫苗接种率100%;已签约的慢肝患者满意率96.77%,试点社区人群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96.11%;为师生、事业单位、居民、患者共计3150人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活动。结论试点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还需增加个性化服务。
- 沈红陈远方张俊婕邬安琪刘景壹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 上海市徐汇区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徐汇区法定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传染病资料制定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徐汇区法定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154.24/10万,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14.03%。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6.20%和17.9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比2006年上升了17.46%。结论要持续有效地做好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好上海市"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开展"接触者调查"。加强对徐汇区监测点医院的性病监测、疫情管理工作,加大全民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力度,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病率。
- 张红叶李申生陈远方石敏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发病率
- 上海市一起输入性皮肤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上海市作为特大城市对急性传染病防控的挑战和问题。方法 2019年5月30日上海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皮肤炭疽疫情,上海市CDC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在疫情发生后,上海市CDC收集皮肤炭疽患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伤口创面标本和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患者的7份伤口创面标本中,6份炭疽芽胞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双份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炭疽芽胞杆菌抗体滴度增长4倍,上海市CDC对该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接触者进行了观察。经治疗,病例康复,19例接触者无续发病例出现。结论上海市有必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新发传染病的培训,对输入性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病、传播和死亡。同时需要多部门联防联控,预防和控制继发病例的发生。
- 姜晨彦潘浩俞晓田靓吴寰宇刘景壹陈远方陈洪友朱奕奕
- 关键词:炭疽输入性传染病流行病学监测
- 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评价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徐汇区选择469名中小学生,对他们开展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差异。结果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健康教育前的75.44%提高至健康教育后的98.66%(P<0.01);各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提高,提高幅度在2.77%~37.96%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改变不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知,应开展综合、持续、覆盖面广的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 张俊婕陈远方龚睿婕刘景壹刘敏
-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
- 2006—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下阶段麻疹防控策略提供数据基础及相应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麻疹病例的三间分布及流行特征。结果2006—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麻疹平均年发病率1.23/105,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时间呈现季节性,无明显地域分布差异。186例麻疹病例男女比1.30∶1,37.57%为散居儿童。本市户籍平均年发病率(0.70/105)低于外省户籍人口(2.73/105,P>0.05)。发病人群集中于30~39岁(21.51%)及0~7月龄(20.97%)。51.61%麻疹病例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空白,40.32%免疫史不详。结论上海市徐汇区麻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疫苗,维持含麻疹成分疫苗高接种率;继续推进补充免疫活动,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针对重点人群制订其相应的免疫政策;谨防输入病例。
- 龚睿婕刘敏高燕红刘景壹陈远方周祺茅淑倩吴强松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消除麻疹
- 进口五价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上市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通过主动监测结合被动监测,收集并分析我国于2018年新上市的5价人-牛重配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RotaTeqTM,RV5)疑似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情况。方法对来自上海市徐汇区4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的320名至少接种1剂次RV5的婴幼儿,在接种疫苗后开展主动监测,收集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AE)。同时,与在"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接种RV5后的被动监测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320名接种RV5的婴幼儿开展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95.31%的主动监测对象完成全程3剂次RV5接种。通过主动监测观察到12起与RV5接种相关的AE事件,均属一般反应(包括腹泻、食欲不振、呕吐和发热),报告发生率为1 275.24/10万剂次(12/941)。被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徐汇区RV5接种后AEFI报告发生率为70.27/10万剂次(4/5 692)。主动监测观察到的AEFI发生率显著高于被动监测(P<0.01)。结论 RV5在上海市徐汇区上市后监测的AEFI的发生率处于产品说明书范畴之内,但主动监测的AEFI报告率远高于被动监测结果。
- 龚睿婕刘景壹陈远方茅淑倩周祺周业宏吴强松
- 关键词:安全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2010~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0~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BCG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AEFI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EFIIMS)收集徐汇区2010~2013年报告的BCG接种后AEFI个案数据,通过徐汇区预防接种报表收集接种剂次。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徐汇区共报告接种BCG后AEFI 27例,报告发生率为3.63/万剂次,其中BCG淋巴结炎26例(96.30%),报告发生率为3.50/万剂次。冬春季接种BCG后发生AEFI报告发生率高于夏秋季,不同接种单位报告发生率介于1.01/万剂次~5.98/万剂次,两家BCG生产企业报告发生率分别为3.79/万剂次和2.94/万剂次。BCG AEFI医疗费用支出人均为8 942.4元。结论徐汇区BCG淋巴结炎报告发生率在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发生率范围之内,整体安全性尚可。
- 刘敏吴强松李申生陈远方高燕红周祺周羊娣刘景壹
- 关键词: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高危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可行性分析——以徐汇区为例
- 2020年
-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为托幼儿童、中小学生和60岁及以上的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是一项可行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 陈远方刘景壹玄泽亮吴强松
- 关键词:流感流感疫苗经济负担
- 徐汇区2005~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特征和病原学监测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徐汇区2005~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2005~2009年徐汇区户籍人口手足口病发病率波动在5.86/10万~69.30/10万之间,2007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2006年最低。户籍人口发病以幼托儿童为主,外来人口以散居儿童居多。2009年病原学监测显示89例轻症病例96份样品中(89份咽拭子,7份疱疹液)肠道病毒阳性率62.75,其中EV71占19.71、CVA16占37.50,EV71和CVA16均阳性占1.04,其他肠道病毒占4.17。2008~2009年重症手足口病病例7例,以外来散居儿童为主,无死亡病例。EV71占重症总数的42.86。[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沈红陈洪波刘景壹陈远方周羊娣张春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