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溢晨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江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建筑
  • 3篇文化
  • 3篇共词分析
  • 3篇红砖
  • 2篇湿地
  • 2篇装配式
  • 2篇装配式建筑
  • 2篇美学
  • 2篇街区
  • 2篇旧城
  • 2篇旧城改造
  • 2篇科学计量分析
  • 2篇课程
  • 2篇感知
  • 2篇本科
  • 1篇当代建筑
  • 1篇新教
  • 1篇形式美
  • 1篇形式美学
  • 1篇虚拟仿真技术

机构

  • 12篇福建江夏学院
  • 10篇华侨大学
  • 7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福建省农村信...

作者

  • 19篇陈溢晨
  • 3篇尹培如
  • 3篇刘塨
  • 2篇陈墅香
  • 1篇陈志宏
  • 1篇郑志
  • 1篇杨书杰

传媒

  • 3篇福建建筑
  • 2篇中外建筑
  • 2篇华中建筑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新建筑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古建园林技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莆田学院学报
  • 1篇武夷学院学报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中国生态旅游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街区文化场景舒适物对游客感知的影响机制——以中国澳门老街为例
2024年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记忆空间、文化空间和消费空间,强化游客的文化场景感知是历史街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基于场景理论,以中国澳门3条历史街区为例,利用网络评论文本数据和百度地图兴趣点(POI)数据,通过词频及语义网络分析、主轴编码、核密度估计、舒适物赋分和场景测度计算,探讨历史街区文化场景舒适物对游客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对历史街区文化场景感知主要包括景点历史、建筑风貌、本土特色、艺术展览、活动行为、空间氛围、休闲消费、美食体验8类要素,进而可以将历史街区文化场景感知的舒适物类型分为文物建筑、文化展示、消费体验3大类。(2)文物建筑类舒适物是游客文化场景感知的基础,文化展示类和消费体验类舒适物对游客感知的影响则更加显著。(3)游客的主观感知不仅受客观场景中舒适物密度的正向影响,还受到舒适物类型和空间分布复杂关系的影响。舒适物的高密度分布通常会增强游客感知,但低密度分布不一定会导致低关注度。(4)3类舒适物与“原真性、戏剧性、合法性”维度形成了一对一的紧密关联,各维度表达上的不足会削弱游客的主观感知,以及文化场景的整体吸引力。研究为丰富场景理论应用提供了案例,对促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保护与更新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陈墅香陈溢晨刘塨
关键词:历史街区场景感知
建筑造型与雨水回用一体化设计
2017年
当前,城市一方面大雨天积水成灾,另一方面供水不足。因此,就地进行雨水资源循环利用是生态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基此,文章以国内外多个典型案例,论证了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并结合建筑屋顶、室内、外墙考虑一体化设计,提出建筑造型与雨水回用一体化设计的策略,即"加法"和"凹凸法"。
陈溢晨
关键词:雨水回用一体化
泉州旧城街道改造中的红砖应用研究——以七条商业街为例
无论是新材料的发明还是旧材料的新想法,都是建筑进步的源泉。红砖在泉州建筑中呈现出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但随着材料的更新、施工技术的进步等,红砖在现代框架结构建构模式下的运用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的旧城改造中,运用红砖的方式主要...
陈溢晨
关键词:旧城改造街道设计建筑设计
场景理论视域下红砖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泉州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被引量:1
2025年
基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背景,红砖成为闽台地区鲜明的城市特色,复杂的文化脉络赋予红砖丰富的潜在价值。然而,当前红砖文化基因传承与延续面临困境。应用场景理论,以泉州最具红砖代表性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场景五要素入手,结合载体特征、行为感知和舒适物价值的评价流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探讨街区整体和微观红砖建筑两个层面的场景舒适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1)红砖街区的场景构成要素包括空间环境、功能媒介、多元群体、活动组合和价值吸引;(2)整体街区环境的场景功能包括文物历史、文化展示和消费体验三方面,三者相互关联,但当前泉州西街的整体满意度仍需提升;(3)红砖建筑舒适物可分为色彩视觉、质感肌理、细节装饰和地域特征四类,包括红砖、白石、木材、窗户、阳台、外构筑物、梁上装饰、柱子、砖砌方式、内部空间、主体结构和屋顶12种传统建筑特征。由此提出街区保护更新原则、具体规划措施和红砖建筑风貌控制的建议,以拓展场景理论的中国本土化实证研究,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有效途径。
陈溢晨陈墅香
关键词:感知红砖历史文化街区
当代装配式建筑设计与生产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久远。因其具有绿色低碳的特点,近五年来,发展迅速。研究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延续优势、地方特点入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研究探讨设计与建造协同思维、标准化和智能化建造技术,从而为现代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策略。
陈溢晨陈墅香
关键词:装配式
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外滨水区城市更新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近年来,我国滨水区城市更新研究蓬勃发展,但这些研究都没有放在国际语境中,研究现状和趋势也没有较为准确的定位。为了阐明国内外滨水区城市更新研究的热点、历程、主题和未来趋势,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718篇文章,运用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法,以Bicomb、Ucinet、Gephi、CiteSpace、SPSS软件为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国内外滨水区城市更新研究都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但我国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国外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多元目标的综合统筹阶段。我国滨水区城市更新研究更关注城市双修与水系绿地研究,国外更关注政治生态和环境正义研究。滨水区城市更新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文化挖掘、生态修复、环境韧性、环境正义等可持续性的研究课题。
陈墅香陈溢晨刘塨
关键词:滨水地区城市更新共词分析
厦门地区湿地+中水模式下的住区水环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将湿地概念引入住区,并结合中水设备和回用系统,达到住区水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从雨水利用、生活污水回用、水的下渗透三方面研究湿地+中水模式下的住区水环境,并结合厦门市一些住区分析论证。
陈墅香陈溢晨郑志
关键词:湿地住区水环境
西方现当代建筑中建构发展的四个影响因子被引量:1
2015年
工业化给建筑带来了一场革命,从思想到方法的全面变革。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新材料的涌现、机器化生产模式、新建筑美学观的出现等,新材料、机器化、现代建筑美学观等改变了以往的建构方式。该文从新材料作为物质基础、新美学作为文化支撑、工业生产的新要求以及当代新建构体系的演进这四个影响因子讲述西方现当代建筑的建构发展。
陈溢晨尹培如
关键词:美学
共生理论视角下多功能“人居-湿地”网络识别
2025年
湿地为人居环境提供多种功能,主要包括创造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降低区域雨洪风险,并通过与周围文化设施的互动来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人居环境“生活-生产-生态”需求。然而,目前缺乏有效识别湿地网络中各廊道功能差异的方法,盲目的湿地保护与利用都将破坏人居环境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基于共生理论,以莆田主城木兰溪流域为例,将生活防洪、文旅产业和生态保护3项基本人居环境需求整合到湿地廊道的发展框架中,提出了多功能“人居-湿地”共生网络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涉及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最大熵模型(MaxEnt)、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水文径流分析等,同时,将雨洪淹没风险、人文景观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转化为各功能性阻力因子,提取潜在湿地廊道,优化湿地网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对湿地形成的影响最为显著,占比高达86.9%,其次是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2)在莆田主城流域识别出32块湿地生态源,提取了39条潜在雨洪调节廊道、54条人文滨水廊道和40条生态湿地廊道,其中三种功能复合廊道占56%,两种功能复合廊道占15%。(3)在研究区域内构建了三级湿地网络结构,其中一级湿地网络形成了“三纵三横”的空间格局。为城市湿地及滨水区域的多用途空间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陈墅香陈溢晨刘塨
关键词:人居环境共生理论
虚拟仿真技术下土木工程类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房屋建筑学”教学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信息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创新教学实践模式.虚拟仿真技术下,土木工程类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需倡导创新创业,关注产业的转型升级,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应以虚拟仿真为技术基础,以创新教学为实践支撑,实施创客教育模式,通过开放创新、探究体验和多学科融合,培育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衔接.
陈溢晨
关键词:本科教学创新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