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病毒
  • 10篇病原学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儿童
  • 6篇柯萨奇
  • 6篇柯萨奇病毒
  • 6篇病原学分析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5篇基因
  • 4篇疫情
  • 4篇腹泻
  • 4篇病毒性
  • 3篇哨点监测
  • 3篇流感
  • 3篇柯萨奇病毒A...
  • 3篇呼吸道感染
  • 3篇呼吸道合胞病...

机构

  • 28篇甘肃省疾病预...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白银市疾病预...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吉林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邵阳市疾病预...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天水市疾病预...

作者

  • 28篇陈建华
  • 22篇于德山
  • 11篇汪鹏
  • 9篇康倩
  • 8篇张慧
  • 6篇孟蕾
  • 6篇张勇
  • 5篇魏孔福
  • 5篇李红育
  • 5篇李保娣
  • 4篇张慧敏
  • 4篇刘新凤
  • 3篇张入学
  • 3篇姜中毅
  • 3篇刘建地
  • 3篇乔瑞娟
  • 3篇杨建军
  • 3篇段莉平
  • 3篇刘海霞
  • 2篇廖巧红

传媒

  • 7篇病毒学报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原学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住院儿童的病原。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甘肃省白银市3家医院采集391例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采用一步法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多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结果 391份标本病原学检出率为91.56%(358/391),病毒和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1.07%和61.38%,单种病原学阳性率为30.18%(118/391),混合感染率为61.38%(240/391)。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2.71%、30.69%、20.46%;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4型)、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69%、18.16%、13.04%、12.53%;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4种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少见,检出率分别为8.18%、6.65%、6.39%、6.14%和3.32%,未检出乙型流感和衣原体,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有典型的冬春季流行高峰。结论甘肃省白银市5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原的比例高,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嗜血杆菌、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主要常见感染原,病毒性感染占优势,混合感染多见。
于德山任丽丽陈建华汪鹏乔瑞娟康倩张入学倪丰安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学呼吸道病原体
我国2015-2016年哨点监测手足口病病原学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1
2019年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例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哨点监测样本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4 783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其中轻症病例3 390例,重症病例1 390例,死亡3例。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81.43%(3 895/4 783),轻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其他EV(52.68%,1 482/2 813),重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EV71(65.31%,706/1 081)。哨点监测显示的优势血清型与同时期现有监测血清型基本一致。其他EV所致病例中低年龄组儿童所占比例高于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χ^2=13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高与男性、高发月份病例、儿童医院病例、样本为粪便、及时采样有关。不同类型样本阳性率均呈现随发病-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粪便趋势χ^2=14.47,P<0.001;咽拭子趋势χ^2=31.99,P<0.001;肛拭子趋势χ^2=24.26,P<0.001)。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脑干脑炎为重症病例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EV71和其他EV所致重症病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哨点监测发现性别、发病月份、接诊医院类别、标本类型、采样及时性是影响手足口病样本阳性率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哨点监测可以收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升监测质量。设立手足口病国家级哨点监测在我国是可行的。
张钟郑亚明郑亚明姜黎黎嵇红陈国平罗平潘静静魏雷雷魏雷雷霍达缪梓萍邹晓妮陈建华廖巧红
关键词: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病原学阳性率并发症
甘肃省康县儿童腺病毒7型流行特征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儿童腺病毒7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样本118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呼吸道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 V)等12种病原进行初筛检测。对HAd V核酸初筛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Hexon基因片段测序,核酸序列采用ClustalⅩ和Mega 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日共报告118例感染病例,均为儿童,年龄最小的仅2个月,最大的11岁,分布在康县21个乡镇中的17个乡镇,〈1岁27例,1~岁37例,2~岁40例;〉5岁14例,其中男性67人,女性51人,男女性别比为1.31∶1。临床特征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部分病例伴扁桃体发炎、腹泻等症状。实验室确诊为HAd V感染的有33例,分布在13个乡镇。118例病例咽拭子经实时荧光PCR检测,HAd V阳性33例,流感病毒H3N2阳性7例,RSV阳性6例,HAd V和RSV混合感染2例。HAd V阳性标本用Hep-2细胞分离到病毒18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复核HAdV7 17株,HAdV3 1株,毒株测序结果表明,HAd V7毒株同源性高达100%,所有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上。结论该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疫情的主要病原是HAdV7;疫情初期为H3N2流感病毒感染,后期RSV病毒感染病例使疫情持续时间延长;当地的恶劣气候,医院门诊对发热患者未按要求进行预检分诊,输液大厅、儿科病房等通风条件差,病例拥挤是本次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陈建华于德山刘东鹏苟发香武海卓高强申明星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腺病毒
白银地区5岁以下住院儿童RSV感染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地区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特征,为甘肃省RSV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疫苗的应用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白银市3家哨点医院,从2012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每月采集5岁以下肺炎住院儿童的深部吸痰标本共1400份,进行呼吸道病原谱的检测,其中RSV病毒使用双通道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5岁以下肺炎儿童RSV感染总体阳性率为33.00%;462例RSV阳性患儿中,247例为A亚型,215例为B亚型,在2012-2014年以RSVB为主,2014—2015年以RSVA为主;2岁以下年龄组较2岁以上儿童RSV阳性检出率高(P〈0.05),RSV感染的高峰季节在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期间;A、B两个亚型交替流行。结论RSV病毒是白银市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病毒性病原的首位,每年冬春季节存在流行高峰。A、B两个亚型交替流行。
乔瑞娟汪鹏康倩王旭霞张入学陈建华倪丰安冯双成李普于德山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流行病学
甘肃省前3例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了解甘肃省前3例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组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为甘肃省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对甘肃省报告的前3例猴痘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应样本,利用Illumina mini-seq二代测序仪完成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处理,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特征、谱系分型和进化树溯源分析。甘肃省报告的前3例猴痘病例均症状较轻,主要为疱疹伴瘙痒和神经疼痛,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主要传播途径为男男性行为密切接触,但使用安全套可能无法有效阻断传播;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序列全长分别为病例1(GanSu-JC)197199 bp;病例2(GanSu-LZ)197200 bp;病例3(GanSu-BY)197199 bp,基因组覆盖度分别为97.12%、99.37%、99.38%,与参考序列(NC_063383.1)相比3例病例猴痘病毒基因组序列分别存在78、88、87处核苷酸突变,分别有38、42、42个氨基酸发生突变,涉及宿主免疫调控、病毒致病性等生物特性发生改变;系统遗传进化分析显示,GanSu-JC序列与韩国提交的序列遗传进化亲缘关系较近;GanSu-LZ和GanSu-BY序列与中国深圳、云南提交的序列遗传进化亲缘关系较近,均属于Ⅱb C.1谱系。甘肃省报告的前3例猴痘病例均为西非亚型Ⅱb C.1谱系,兰州市2023年底之前很可能已存在猴痘病例,提示甘肃应加强猴痘防控宣教、鉴别诊断和防治工作。
张慧王彪张晓曙董茂星梁舒赵哲陈建华魏孔福魏欢王淼
关键词:猴痘病毒流行病学特点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基于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数据被引量:49
2017年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患病情况、病原构成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1 489例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对基本信息、就诊及治疗情况、临床严重程度及病原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多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重症病例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89例重症病例中有7例死亡病例。960例(72.9%)年龄〈3岁,937例(62.9%)为男性,病例大部分居住于农村(63.9%)。494例(33.2%)患者首次就诊时选择村级和乡镇级机构。重症病例的发病-就诊、发病-诊断为手足口病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0~1) d、1(0~2) d和2(1~4) d。并发症有无菌性脑膜炎(51.9%,773例)、非脑干脑炎(25.3%,377例)、脑干脑炎(17.5%,260例)、脑脊髓炎(0.4%,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0.1%,1例)、肺水肿/肺出血(0.3%,4例)和心肺功能衰竭(4.6%,68例)。1 217例纳入病原分析的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病原构成依次为肠道病毒(EV)71(52.8%,642例)、其他肠道病毒(21.5%,261例)、柯萨奇病毒(Cox) A16(3.0%,36例)、EV71和Cox A16合并感染(0.1%,1例)。并发症(Z=3.15,P=0.002)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Z=3.95,P〈0.001)为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农村男童为主,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和脑干脑炎为主。EV71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重要病原构成。确诊的及时性以及并发症类型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郑亚明常昭瑞姜黎黎嵇红陈国平罗平潘静静田晓灵魏雷雷霍达缪梓萍邹晓妮陈建华廖巧红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
2018年甘肃省10岁以下儿童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特征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为了解甘肃省2018年10岁以下儿童中门诊流感样(influenza-like illnes,ILI)病例中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特征,为Flu、RSV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19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病例咽拭子标本共8559份,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对其中的3436份,用RT-PCR法对RSV检测。结果Flu阳性934份,阳性率10.91%,其中甲型H1N1阳性431例、H3N2阳性70例、乙型428例、甲型H1N1和乙型混合5例;RSV阳性320份,阳性率9.31%。14个市州之间Flu、RSV检测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6.99,Р<0.01;χ^2=263.34,Р<0.01)。流感1月份为最高峰,阳性率为50.70%,乙型B/Yamagata系(占53.53%)和甲型H1N1(占39.93%)同时流行。RSV的流行高峰在2~4月,阳性率达13.98%,5岁以下儿童RSV阳性率10.11%,高于5岁及以上儿童RSV的阳性率6.94%.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7,Р<0.01)。结论10岁以下儿童ILI就诊病例中RSV和Flu是主要的病原,每年冬春季节存在流行高峰,建议加强RSV的监测。
于德山傅生芳徐丛杉马超张慧王婉陈建华唐悦李保娣赵忆宁李红育关文竹王健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儿童流行病学
下呼吸道病原与NETs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张慧于德山赵梅娥刘新凤陈建华徐丛杉姜中毅康倩汪鹏刘子梅秦二芳杨旭娟王馨马明辉
1、课题来源与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重大社会经济成本。尽管抗生素治疗和皮质类固醇等辅助措施取得了进展,但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仍然高达5-15%。临床医生仍以经验治疗为主...
关键词: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疾病诊断
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特征和变异变迁研究
康倩张慧敏汪鹏王雪莹陈建华于德山魏孔福张慧李保娣姜中毅
①感染性腹泻为一组广泛存在并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胃肠道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饮食、饮水及居住条件提升,虽然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在所...
关键词:
关键词:腹泻病流行病学
引起2017年兰州市一起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CV-A2的基因特征分析
2024年
为了解引起2017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一起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及其病原学特征,对采集的患儿的37份咽拭子样本开展病毒分离培养,然后对分离到的毒株采取一代测序获取VP1区全长核苷酸序列,根据分子定型的方法进行肠道病毒型别鉴定。根据VP1区核苷酸差异选择3个毒株进行二代测序,获取全基因组序列。使用MEGA软件(版本号11.0)进行病毒的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析,VP1区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Simplot(版本号3.5.1)软件进行病毒重组分析。本次疫情中分离到的毒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2型(Coxsackievirus A 2, CV-A2),分子分型显示属于D基因型,且VP1区第102位氨基酸发生了丙氨酸到甘氨酸(A102G)的突变,与省内2014-2015年分离到的两株CV-A2毒株在该位置的突变不同。重组分析发现,病毒在P2区和P3区发生了以CV-A4为主的重组事件。本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CV-A2存在着VP1区氨基酸A102G的特征性变异及P2区和P3区的重组,需要加强对肠道病毒的变异和重组的监测和研究,以提升预警能力。
陈建华于德山武海卓赵哲赵晓虹张勇张晓曙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