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

作品数:21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4篇螺钉
  • 4篇内固定
  • 3篇腰椎
  • 3篇髂骨
  • 3篇疗效
  • 3篇骨盆
  • 2篇治疗骨折
  • 2篇手术
  • 2篇疏松性
  • 2篇术后
  • 2篇盆骨
  • 2篇自体
  • 2篇自体髂骨
  • 2篇疗效分析
  • 2篇结核
  • 2篇脊柱
  • 2篇脊柱结核
  • 2篇记忆合金
  • 2篇骨盆骨折

机构

  • 2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连云港市东方...

作者

  • 21篇陈宝
  • 8篇万麟
  • 7篇党跃修
  • 6篇张苍宇
  • 5篇赵海燕
  • 5篇王栓科
  • 5篇张秀
  • 4篇王红
  • 4篇康学文
  • 3篇王永刚
  • 3篇赵斌
  • 2篇冯万文
  • 2篇孙璐
  • 2篇张谦
  • 2篇丁明聪
  • 2篇王秉义
  • 2篇马佩芬
  • 1篇谢建琴
  • 1篇张海鸿
  • 1篇杨同群

传媒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甘肃医药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术中的应用,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06—2010-06采用Jungbluth钳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后柱并后壁移位骨折28例。术后1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程度。术前、术后1年、术后4年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10(80~180)min,术中出血平均210(150~500)ml。28例均达到解剖复位。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经神经营养等治疗后2个月内痊愈。28例均获得随访2~5年,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术后1、4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4.9、81.7分,术后4年Harris评分较术后1年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1,P〈0.001)。结论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移位的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术中的复位效果良好,进而保证内固定术后疗效满意。
党跃修赵海燕陈宝王栓科王秉义
关键词:髋臼后柱骨折髋臼后壁骨折复位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内置法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IN-FIX(internal-fixator,外固定支架内置法)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9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IN-FIX技术复位固定18例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2~62岁,平均44.8岁;道路交通伤11例,坠落伤5例,挤压伤2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通过Majeed评分系统评价功能状态和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4个月。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2.7min。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5.1周。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其中1例最终恢复正常,另1例运动完全恢复,感觉恢复欠佳。1例出现术后尿频,去除内固定后恢复正常。结论 IN-FIX是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但应注意避免医源性损害导致的并发症。
丁明聪魏攀登胡旭昌王振山陈宝张苍宇杨同群万麟张谦
关键词:骨盆骨折神经损伤髂骨螺钉
脊柱结核早期无创诊断和保守治疗
2021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研究的报道,我国结核占世界数量的8.4%,肺外结核约占全身结核的2-3%,其中约10%为骨关节结核,而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系统结核的50%,大部分脊柱结核没有明确肺结核表现,不易早期查觉。我国结核多发生在偏远医疗条件落后地区,采用最简单的无创的方法早期诊断脊柱结核,采用最合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期活动,患者的功能状态的早期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陈宝万麟
关键词:脊柱无创诊断保守治疗
胸腰椎手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处理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将41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按处理方法分成4组,A组:早期彻底清创,保留内固定装置,置管冲洗引流;B组:早期切口换药感染未控制,然后进行手术彻底清创并保留内固定,负压封闭引流(VSD);C组:早期换药感染未控制,后行彻底清创并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D组:早期彻底清创,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结果 A、D组感染治疗时间、术后神经症状明显少于B、C组(P<0.05);A、B组术后腰痛症状明显少于C、D组(P<0.05)。结论胸腰椎手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应早期诊断,彻底清创,置管冲洗引流,结合抗生素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可避免内固定取出,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王永刚康学文王东敏张秀马佩芬王红陈宝
关键词:胸腰椎手术切口感染置管冲洗引流
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骨折的特点与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骨折的特点与疗效。方法对86例髌骨及管状骨骨折患者采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骨折愈合优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此内固定器治疗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时间短、固定牢固、骨折端血运破坏少、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赵斌王红孙璐陈宝王栓科
关键词: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骨折
自体髂骨联合胫骨骨板移植治疗前臂骨不连25例
2013年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联合胫骨骨板骨移植、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对前臂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前臂骨折不愈合行自体髂骨移植,胫骨骨板、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情况。结果本组获随访6~60个月.24例前臂骨折不连(除l例术后并发感染外)均获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应用Meod标准评价前臂旋转功能:优15例.良6例,可3例。结论自体髂骨移植,胫骨骨板、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能有效治疗前臂骨不连及恢复前臂功能。
党跃修陈宝王栓科王秉义
关键词:前臂骨不连髂骨
改良股骨近端正侧位C型臂X光机透视法在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C型臂X光机透视改良方法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9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4例术中应用髋蛙式位C型臂X光机透视股骨颈正侧位,明确内固定物或导针在...
党跃修陈宝
关键词:股骨骨折X光机骨折内固定术
C1后弓侧块、C2椎弓根螺钉在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齿状突骨折在颈椎损伤中占5%~15%,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更高。AndersonⅡ型骨折是最常见的齿状突损伤,常引起寰枢椎不稳定。因颅椎交界区具有特殊的解剖特征,齿状突骨折的有关手术涉及此区,治疗棘手。自2008年7月-2012年3月。我们应用后路经C1后弓侧块、
党跃修王栓科冯万文张海鸿康学文王旭赵海燕王永刚陈宝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侧块后弓ANDERSON寰枢椎不稳定
厚朴排气合剂灌肠治疗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研究厚朴排气合剂灌肠对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腹胀,应用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治疗组)和肥皂水(对照组)两种方式灌肠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分析两种方式灌肠后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评估厚朴排气合剂和肥皂水灌肠各自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7.68±6.24)h、(12.62±7.37)h,P<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0.58±7.15)h,(15.38±7.24)h,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的首次排便时间(76.58±36.95)h,(81.08±27.92)h,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厚朴排气合剂灌肠对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相对肥皂水灌肠更优,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患者可以给予中药厚朴排气合剂灌肠治疗缓解患者腹胀。
陈宝周世英张秀张苍宇万麟
关键词:厚朴排气合剂腹胀灌肠
柚皮苷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柚皮苷(NAR)对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愈合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常规骨折组(CF组)、OPF组、低剂量NAR组(NAR-L组)、高剂量NAR组(NAR-H组)及高剂量NA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NAR-H+CC组),每组12只。通过摘除双侧卵巢与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结合构建OPF模型。应用骨密度扫描仪测定骨密度,三点弯曲实验测定股骨生物力学参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痂组织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与骨钙素(OC)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痂组织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OPF组比较,NAR-H组股骨骨密度、股骨最大载荷、股骨抗弯强度、血清ALP和OC水平、骨痂组织中ALP和BMP-2阳性细胞率及AMPK磷酸化水平均上升(F=58.766~391.646,P<0.001),而血清TNF-α、IL-1、IL-6和CTX-Ⅰ水平以及骨痂组织mTOR磷酸化水平均下降(F=134.086~279.318,P<0.001)。Compound C减弱了NAR对OPF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结论NAR可促进老年OPF大鼠骨折愈合,这种促进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祁正海李延林杨立茂张永臻祁斌陈宝
关键词:柚皮苷骨折愈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