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姐妹共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探讨家族性MPN的发病机制
- 目的:通过本单位一组同胞姐妹共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引起对"家族性MPN"诊治的重视.方法:复习国内外有关家族性MPN的文献报道.结果和结论:家族性MPN发病率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预后转归等尚需系统...
- 秦娜陈兴华王璇郭树霞
- 河南省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方法通过河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对河南省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河南省2013年1 898个产科单位共出生新生儿1 570 192人,商丘市出生新生儿数最多(164 031人),占10.45%。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5.74%,及时接种率为91.97%,卡介苗接种率为86.84%。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未种原因以转儿科为主(38 345人,57.35%),其次为出生低体重(13 077人,19.56%);卡介苗未种原因以其他为主(65 050人,3.48%),其次为转儿科(48 833人,23.63%)。结论河南省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应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禁忌证的培训,以提高卡介苗的接种率和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 陈兴华王长双肖占沛
- 关键词:新生儿卡介苗产科接种
-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成严重感染组与非严重感染组,比较两组的粒细胞缺失出现时期、发热事件发生率、CRP与PCT水平、住院时间。结果 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无临床感染或微生物学感染者18.33%,感染者81.67%,共检出微生物23株,其中G^-菌占43.48%, G^+菌34.78%,真菌占21.74%。严重感染组的粒细胞缺失出现时期在泼尼松试验结束前比例、粒细胞缺失持续时间、CRP水平、住院时间、发热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严重感染组(P<0.05);两组的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常见的感染类型为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次为G+菌、真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抗感染药物治疗。
- 陈兴华秦娜张晓娟郭树霞
- 关键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原菌耐药性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LDH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AL患者150例为AL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AL组中初治期、缓解期、复发期血清hs-CRP和LDH水平,分析hs-CRP、LDH不同水平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AL组hs-CRP、LDH水平高于对照组(t=4.066、14.110,P<0.05)。AL组初治期及复发期患者血清hs-CRP、LDH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AL组初治期与复发期患者血清hs-CRP、LDH水平比较,P>0.05。AL患者中hs-CRP高水平者5年生存率为32.29%(31/96),低于hs-CRP低水平者的42.59%(23/54),χ2=6.764,P=0.009;LDH高水平者生存率为22.78%(18/79),LDH低水平者生存率为50.70%(36/71),两者比较χ2=21.010,P=0.001。结论 AL初治期及复发期患者血清hs-CRP、LDH水平高于缓解期,且血清hs-CRP、LDH高水平者5年生存率低于低水平者。
- 石瑞平陈兴华李真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
- 2007-2023年河南省0~6岁儿童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及百日咳发病情况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07-2023年河南省0~6岁儿童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及百日咳发病情况,为百日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7-2023年河南省0~6岁儿童百日咳发病数据,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免疫规划管理系统,根据病例身份证号码匹配其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史,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23年河南省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第1~4剂次接种率分别为85.30%~97.86%、94.39%~98.10%、92.56%~97.18%、74.20%~92.99%。2007-2023年河南省共报告0~6岁儿童百日咳病例4769例,报告发病率在0.03/10万~3.27/10万,其中<3月龄的病例有755例(15.83%),3月龄~6岁免疫史不详的病例有1061例(22.25%)。有明确免疫史的2957病例中,免疫史为0~4剂次的分别为227例、234例、100例、421例和1975例,构成比分别为7.68%、7.91%、3.38%、14.24%和66.79%;有2390例(80.83%)完成了当前年龄所需要接种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2007-2023年河南省0~6岁有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史的百日咳病例不同年龄组接种-发病时间间隔和不同接种剂次病例接种-发病时间间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574.830、1169.101,P均<0.05)。结论2007-2023年河南省含百日咳成份疫苗接种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的背景下,探索增加<3月龄小年龄组和>18月龄儿童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接种机会,同时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将有利于控制百日咳疫情的传播。
- 王长双李军白祎然刘倩孔江南王燕马雅婷肖占沛张明瑜路明霞陈兴华张延炀
- 关键词:儿童百日咳接种率
- 河南省2010-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的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为安全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报道的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道的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AEFI分类均为偶合症,3例病例临床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接种后发病时间中位数为0 d,接种后死亡时间中位数为1 d。7例死亡病例接种的10剂次疫苗有8剂次为首次接种。引起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可疑疫苗分别为百白破(无细胞)、脊灰(减毒猴肾)、Hib、流感(裂解)、百白破、麻疹、乙脑(减毒)和卡介苗。结论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常见的类型,儿童接种尤其是疫苗首剂次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应密切关注儿童身体状况。建立完善预防接种后伤害救济机制是处理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关键措施。
- 王长双路明霞张肖肖马雅婷叶莹肖占沛张延炀陈兴华郭万申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疫苗
- 河南省2008—2012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08—2012年网络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2008—2012年共报告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48起,报告病例1 226例,无死亡病例。全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暴发次数和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均为洛阳市(暴发12起,占25.00%;病例350例,占28.55%)。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疫情多集中在3—5月(30起,占62.50%)和11—12月(9起,占18.75%),发病数分别占66.48%和17.54%。2008—2012年全省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涉及47所学校,其中小学42所(占89.58%),中学5所(占10.42%)。48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中,17起(占65.44%)在事件发生当天报告,报告时间中位数为4 d。结论乡级小学是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场所。每年春秋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前应针对敏感人群开展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多种防控措施,并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 王长双张肖肖马雅婷路明霞肖占沛张延炀陈兴华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暴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B细胞NHL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HO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是73.33%,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出现血小板减少、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现象,且两组出现毒副反应人数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B细胞NHL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与CHOP联合治疗,可以有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陈兴华
- 关键词:CHOP方案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
-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及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以及相关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相关易感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和消化道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3%。≥60岁年龄患者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细胞计数<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14 d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易发生院内感染,应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尽早使用升粒细胞药物,以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
- 陈兴华王长双郭树霞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易感因素
- 河南省2008-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8-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探索控制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南省2008-2012年共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起,病例874例,平均罹患率为4.33%。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高峰出现在4-6月(24起,53.33%;发病441例,50.46%)和10月至次年1月(13起,28.89%;发病271例,31.01%)。学校类型分布中,乡小学发生数最多(25起,55.56%;发病491例,56.18%),不同学校类型水痘罹患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724,P=0.000)。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尤其小学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场所,应加强春末夏初和秋冬季节小学生及托幼儿童水痘疫情的预防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痘防病知识宣传,加强水痘疫苗接种工作。
- 王长双路明霞马雅婷张肖肖肖占沛张延炀叶莹陈兴华
- 关键词: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托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