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切除术患...
  • 1篇动脉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磁疗
  • 1篇穴位磁疗法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气体
  • 1篇血液气体分析
  • 1篇用药
  • 1篇有创
  • 1篇有创机械通气
  • 1篇镇痛
  • 1篇置管
  • 1篇治疗效果观察
  • 1篇深静脉

机构

  • 6篇长江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陈伟
  • 5篇朱永祥
  • 5篇张吕胜
  • 2篇夏瑞
  • 1篇毛方菊
  • 1篇肖宝来
  • 1篇龚勇
  • 1篇龚少峰
  • 1篇刘伟伟
  • 1篇陈丽莉
  • 1篇岑琼
  • 1篇曾莉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行深静脉穿刺置管适宜方法。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依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结果:152例次病人中,一针穿刺成功102例,占67.11%;再次穿刺成功47例,占30.92%;单侧失败改对侧穿刺3例,占1.97%;双侧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并发症:导管阻塞1例,为1例休克病人;穿刺点出血1例,为1例DIC病人。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有特殊要求,要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张吕胜朱永祥陈伟毛方菊陈丽莉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置管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发生呼吸衰竭后病死率较高,时常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本文对老年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前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报道如下。
朱永祥张吕胜陈伟龚勇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
内关穴位磁疗预防曲马多术后镇痛并发恶心呕吐
2008年
目的观察内关穴磁疗对术后曲马多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204例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组(A组)104例,铁片组(B组)100例,由专人将磁铁或铁片用医用橡皮膏固定于患者双腕内关穴位处。结果A组有1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5%。B组有40%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关穴磁疗是一种较好的预防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并发恶心呕吐方法。
朱永祥张吕胜陈伟肖宝来
关键词:内关穴位磁疗法镇痛曲马多恶心呕吐
格隆溴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循环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麻醉前静脉给予格隆溴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年3月-2024年6月于该院择期行LC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格隆溴铵组(G组,n=44)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在排除G组3例和C组4例后,最终纳入G组41例和C组4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G组给予静脉注射格隆溴铵4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均随即恒速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记录输注格隆溴铵/生理盐水前即刻(T_(0))、输注后5 min(T_(1))、输注后10 min(T_(2))、气管插管后1 min(T_(3))、切皮即刻(T_(4))、气腹开始后2 min(T_(5))、游离胆囊时(T_(6))和气管拔管后1 min(T_(7))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罗库溴铵用量、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口腔分泌物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组T_(2)、T_(3)、T_(4)、T_(5)和T_(6)时点HR明显高于C组,T_(1)、T_(2)、T_(3)、T_(4)和T_(5)时点MAP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T_(2)时点HR明显低于T_(0)时点,T_(7)时点明显高于T_(0)时点,C组T_(1)、T_(2)、T_(4)、T_(5)和T_(6)时点HR明显低于T_(0)时点,T_(7)时点明显高于T_(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T_(1)和T_(2)时点MAP明显高于T_(0)时点,T_(6)时点MAP明显低于T_(0)时点,C组T_(4)、T_(5)和T_(6)时点MAP明显低于T_(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口腔分泌物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术后24 h口干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T_(1)和T_(7)时点的HR,以及T_(0)、T_(6)和T_(7)时点的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罗库溴铵用量、阿�
颜慧彭敏敬夏瑞母黎李明霏陈伟刘伟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术前用药
采动脉血做血液气体分析的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及采血部位,立即检测,是合格标本的关键。结果110例中成功率97.3%,误入静脉3例,无一例局部出血和感染。结论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有特殊要求,要认真做好每一环节,才能提高采集的成功率,为指导临床及时纠正酸碱平衡,挽救病人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张吕胜岑琼曾莉朱永祥夏瑞陈伟
关键词:动脉血气分析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患者共32例,随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eutaneousdilatationaltraeheostomy,PDT)组16例,外科气管切开术(opentracheostomy,OT)组16例。比较两组术中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气管闭合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及切口渗血量。结果PDT组与OT组相比,PDT组操作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降低、术后渗血少、气管闭合时间及切口闭合时间缩短。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外科气管切开术(OT)相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
朱永祥张吕胜龚少峰陈伟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