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回鹘
  • 8篇回鹘文
  • 6篇图书
  • 6篇图书馆
  • 6篇图书馆藏
  • 6篇馆藏
  • 3篇写本
  • 3篇佛教
  • 2篇缀合
  • 2篇汉语
  • 2篇出土
  • 1篇敦煌出土
  • 1篇敦煌吐鲁番文...
  • 1篇音系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特征
  • 1篇语音
  • 1篇语音系统

机构

  • 12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柏林洪堡大学

作者

  • 12篇阿依达尔·米...
  • 1篇姜南
  • 1篇张戈

传媒

  • 3篇西域研究
  • 2篇敦煌研究
  • 1篇语言与翻译
  • 1篇中国语文
  • 1篇民族语文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敦煌学辑刊
  • 1篇宏德学刊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07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柏林藏回鹘文《长阿含经》写本残片研究
2025年
《长阿含经》是北传佛教《四阿含》之一,共22卷,30部经,于公元413年(后秦)由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出,但梵文原典已失传。回鹘文《长阿含经》以节选翻译的形式译自汉文,译者不详,据正字法特点可判断翻译年代为元代。目前考证出的回鹘文《长阿含经》写本残片共计14件,分藏在柏林、圣彼得堡、伦敦、敦煌、北京等地。本文对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所藏9件回鹘文草体写本残片进行录文、汉译、及语文学注释,确认其属于《长阿含经》第14卷,且部分残片可以相互缀合。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孙炳晗
关键词:回鹘文缀合
从敦煌出土回鹘文佛教文献看汉语对回鹘文佛典语言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回鹘文书写、且又译自汉文的敦煌出土佛教文献和汉语在文献翻译过程中对回鹘文文献语言的影响,揭示回鹘佛教徒使用汉语和汉字的状况和汉语影响下的回鹘文佛典语言的特点等。 全文共分四章,另有汉文.回鹘文词汇对照...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关键词:回鹘文佛教文献语言特征敦煌出土汉语影响
古汉语“使”的小句整合功能
2025年
古汉语“使”(包含“使”“令”等使役动词)的语法化不仅限于使役到条件的演变,从使役动词发展为假设连词,伴随“使”字动词性减弱而产生的小句联结功能,同样也是语法化的结果。估且视作篇章连接成分的“使”可以得到梵汉佛经对勘及汉语-回鹘语对译文献的进一步印证。由“使”整合而成的“使”字句弹性十足,既能延伸扩展,形成大于句子的语法结构“A+使+B”,“使”关联A、B两个事件,构成双事件结构,A、B各自独立成句,甚至可使用复句;还能省缩构式,形成结合更为紧密的使成连动结构,继而成为动结式的源头。如此一伸一缩,共同构成古汉语“使”及“使”字句语法化的完整过程。
姜南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从若干回鹘文献的缀合看敦煌吐鲁番文献流散的另一路径
2024年
国内外各地收藏的回鹘文文献其实皆为流散于世界各地的敦煌吐鲁番文献,其中,北京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等多地收藏的回鹘文文献可以缀合,呈现出其不同的流散路径。敦煌吐鲁番回鹘文文献的缀合研究不仅可以立体地呈现这些文献的具体内容,亦可对全面认识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流散路径提供材料依据,丰富以往敦煌吐鲁番文献流散情况的认识和结论。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阎婷婷
关键词:敦煌吐鲁番文书
出土文献与回鹘佛教史的重构
2025年
回鹘文文献虽存世体量庞大,却因多重研究困境被界定为当代“绝学”:其一在于在学界具备原始文献释读能力的学者屈指可数;其二则因该领域长期处于人文学科研究的边缘地带。自20世纪初,穆勒(F.W.Müller)出版回鹘研究专著算起,该学科已历经百余年的学术积淀,然迄今仍有大量散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写本尚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刊布与深度考释。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关键词:出土文献
国家图书馆藏一叶回鹘文“佛音”写本研究
2024年
国家图书馆藏回鹘文写本GT15-25,是一件以“更胜”(yegr?k)、“更佳”(artuqraq)、“更响亮”(yangquluy)等词为结尾语赞扬佛音的韵文,写本贝叶式,楷书体,一叶两面。柏林吐鲁番收集品亦藏有两页平行文本,由茨默教授刊布。经考证,发现GT15-25之部分表达引自《金光明经》的颂偈,且内容属于随喜类的五悔许愿范畴,表现了回鹘人的忏悔思想和具体实践。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娜迪亚·纳司尔
关键词:回鹘文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一叶回鹘文《增壹阿含经》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增壹阿含经》是北传四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回鹘文《增壹阿含经》译自汉文。在汉文原文基础上节选翻译、回鹘文中夹写从原文摘录的汉字、根据汉文语序进行逐字翻译是回鹘文《阿含经》的典型特点。现已刊布的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片共32件,分藏在京都、奈良、柏林、圣彼得堡、斯德哥尔摩、北京、敦煌等地。文中所探讨的一叶回鹘文《增壹阿含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GT15-61,属于《增壹阿含经》第41卷。与其他回鹘文阿含类文献一样,GT15-61节选翻译,回鹘文中夹写大量汉字,正字法具有元代特征。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关键词:回鹘文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两件回鹘文《圆觉经》注疏残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据称为唐佛陀多罗(觉救)所译。《圆觉经》最初在禅门中开始流行,后禅与华严思想开始融合,尤其经过宗密华严禅的发挥,唐宋时期华严系的《圆觉经》注疏主宰了圆觉学的主流。回鹘文《圆觉经》注疏译自汉文。现已考证的回鹘文《圆觉经》注疏残片分藏在京都、斯德哥尔摩、敦煌等地,分别由百济康义、张铁山和茨默研究刊布,但除可确认与宗密的著作有关外,皆无法确认其翻译时所参考的汉文原文。文献学考证表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新发现两叶回鹘文残片(GT15-39、GT15-20)同样属于《圆觉经》注疏,且与张铁山、茨默合作刊布的敦煌研究院旧藏《圆觉经》注疏(D707)为散落于两处的同一个文献。世界各地收藏《圆觉经》注释文献证明,回鹘人不仅崇信佛教,还深受中原佛法理论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张戈
关键词:宗密佛教文化回鹘文
国家图书馆藏一叶回鹘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疑伪经《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内容杂有如来藏、中观、唯识、密教等大乘佛教教义和道教、民间信仰等,在中土撰于7世纪后半期至8世纪前半期。回鹘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于11世纪译自汉语,到了元代进行了大规模的传抄。该文献现阶段分藏在伦敦、京都、柏林、圣彼得堡、北京等世界各地,总数达400余件。本文对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一叶回鹘文《八阳经》写本(编号GT15-12)进行转写、翻译和语文学注释等,并将其与伦敦本、京都本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该文献不同于其他版本的观点。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关键词:回鹘文
《库曼语汇编》语音系统概述
2000年
《库曼语汇编》是一本重要的中世纪克普恰克语文献。该文献时揭示哈萨克语等突厥语的历史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库曼语汇编》一书的语音系统。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关键词:语音系统
全文增补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