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多特征选择的鲜食玉米需水量预测及可解释性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鲜食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农产品,精确的需水量预测对于科学灌溉保障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与气象采集设备在线获取连续2茬次的鲜食玉米需水量及气象数据,联合布尔塔算法(boruta algorithm,Boruta)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了影响鲜食玉米需水量变化的主要气象特征,并建立梯度提升决策树(categorical boosting,CatBoost)、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鲜食玉米需水量预测模型,最后采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全局和局部的事后可解释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Boruta与LASSO联合的特征选择方法,明确了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压、日累计日照时数是影响鲜食玉米需水量的潜在因子,CatBoost模型对鲜食玉米需水量的预测效果最佳,其平均绝对误差(0.018 9)、均方误差(0.000 6)和均方根误差(0.055 2)均最小,并且用时最短(23.93 s)。进一步根据可解释性分析发现,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日累计日照时数是影响鲜食玉米需水量的关键因子,随着空气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增加,鲜食玉米的需水量也随之升高。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地区鲜食玉米的精确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 李晶晶张钟莉莉闫华郑文刚李腾阚晓晴
- 关键词:鲜食玉米需水量预测
- 作物生育期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物生育期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图像识别领域,该方法包括:输入目标温室区域所对应的原始作物图像至图像增强模型,获取待识别作物图像;输入待识别作物图像至生育期识别模型,获取作物生育期;生育期识别模...
- 吕芯悦张钟莉莉郑文刚张馨闫华郭瑞
- 农业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创新模式构建与思考
- 2023年
- 本文通过农业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现状的描述,针对档案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构建了农业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创新模式,对新模式中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档案验收绩效评价、课题实施与产出档案控制及科研诚信与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农业科技档案是当前农业技术进步的见证,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中,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已经成为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依据,其更是企业发展的见证,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决策依据,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
- 陈文焘闫华陈红李伟
- 关键词:农业科技项目档案管理
- 基于分形维数的产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产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作物产量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生育期对应的产量预测特征,产量预测特征包括叶片分形维数特征及花朵分形维数特征、果实面积分形维数特征或果实颜色分形维数特...
- 张钟莉莉吕芯悦曹玲玲李友丽闫华单飞飞
- 基于专利分析法剖析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装备发展趋势
- 2024年
- 我国既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国家之一,又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是全国水资源总体利用的重要组成。农业节约用水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概述了目前我国节水灌溉的现状,并从专利的视角,使用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分析2014—2023年全球专利申请量、申请专利类型、申请人区域专利数量排名、“五局”流向、重要技术分支地域分布、申请(专利权)人专利数量排名、创新词云及领域地图等情况。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专利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居世界第1位。在“五局”流向分布中,我国是占比最大的技术来源国和技术应用国,但在国外市场的开拓方面远不如美国。我国专利研发机构以科研院所、大学为主,虽然活跃度不断提升,但是相较于欧美国家的专利公司还有一定差距。基于上述分析,建议未来增强企业专利研发实力,促进节水灌溉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注重专利海外布局,将市场扩大到世界范畴;引入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推动节水灌溉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闫华孙晓冬张钟莉莉褚农农王姝言
- 关键词:农业用水节水灌溉节水增效
- 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法的设施番茄灌溉制度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为研究设施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的最优灌溉制度,以蒸发皿、气象站、土壤水分传感器等仪器设备测定土壤水分信息作为灌溉决策依据,设计5种灌溉处理,以番茄单果重、作物产量、灌水量、糖酸比、Vc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法对灌溉制度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灌溉制度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其中株高、茎粗、叶片数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为苗期生长较快,开花坐果期生长速度减缓,成熟期后基本无变化;叶面积指数则随着生育期逐渐加大,成熟时期趋于稳定。与其他处理相比,T3处理在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方面均表现为最优,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分别为12.62kg/m^(3)和40842.88kg/hm^(2)。且在番茄生育期内的总耗水量表现为T5>T2>T4>T3>T1,其中不同处理在开花坐果期的耗水量最大,苗期次之,成熟期最少。不同灌溉处理下,番茄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表现为T5>T3>T2>T4>T1、T2>T1>T4>T3>T5、T1>T4>T3>T5>T2和T4>T1>T2>T3>T5。综合考虑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番茄产量和灌水量等6项指标,认为T3处理苗期灌水量37mm、开花坐果期灌水量44mm、果实成熟期灌水量17mm可作为推荐的设施番茄最优灌溉制度,评价结果与试验分析一致。该方法在评价指标选择时考虑了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的敏感性,避免了由于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客观、准确、方法简单等优点,为设施番茄灌溉制度的优选和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 姚继超闫华薛绪掌邢振李晶晶黄媛
- 关键词:设施番茄灌溉制度评价指标水分亏缺
- 基于分形维数的产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产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作物产量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生育期对应的产量预测特征,产量预测特征包括叶片分形维数特征及花朵分形维数特征、果实面积分形维数特征或果实颜色分形维数特...
- 张钟莉莉吕芯悦曹玲玲李友丽闫华单飞飞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及对策分析
- 2025年
- 农业科技成果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业科技成果在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被称为“最后一公里”问题。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表现,如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农民培训不足以及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到位等,并提出了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农民教育、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服务转化等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确保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福祉,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 闫华郭焱陈文焘鲍锋李伟
-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科技素质
- 基于“互联网+科技管理”的科研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与实践——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被引量:19
- 2018年
-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X"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科技管理"是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践行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科技管理资源供给出发,通过整合单位批量科技管理资源,形成规范化结构数据,建设涵盖多类资源的综合性科研标准数据库,从而构建科研管理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然后基于数据库资源,开展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构建了科研闭环系统,并探索了基于科研大数据决策支撑的科技管理服务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单位的科技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李斌闫华闫华陈文焘顾静秋
- 关键词:科技管理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 蛋鸡传染病发展阶段预测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蛋鸡传染病发展阶段预测系统,涉及蛋鸡养殖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行车喂料机、数据采集模块和传染病发展预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于行车喂料机的一侧,当数据采集模块随行车喂料机运行时,数据采集模块中的红外相机采集鸡...
- 刘羽余礼根李奇峰闫华高荣华吴文彪于沁杨孙晓冬任志雨蒋瑞祥孟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