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兴潘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金代
  • 3篇民族
  • 2篇女真
  • 2篇民族关系
  • 2篇金章宗
  • 2篇
  • 1篇修史
  • 1篇应制
  • 1篇政局变动
  • 1篇制度史
  • 1篇史学
  • 1篇庶族
  • 1篇女真人
  • 1篇女真族
  • 1篇伪书
  • 1篇文学
  • 1篇民族歧视
  • 1篇民族政策
  • 1篇金朝
  • 1篇考辨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3篇安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闫兴潘

传媒

  • 1篇北方文物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史学史研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古代文明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末政局变动背景下的都尉司研究
2024年
金哀宗通过拣选骁勇军士而组建的都尉司,是金末军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朝重建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军事力量、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内容。随着都尉司的增多,其所辖军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构成了哀宗时期金军的主力和精锐。在黄河——潼关防线的重要节点潼关、开封,以及由开封西、南、东三个方向的重要府州所形成的另一条防线上,都尉司军都构成了布防金军的主体;在关系金朝国祚的几次关键性战役中,都尉司军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都尉司在军事活动中的实际影响,以及统治者对其特殊的政治态度,均显示出都尉司在金末军事与政局变迁中的关键地位。
闫兴潘
试论《靖炎两朝见闻录》内容之来源被引量:1
2011年
伪书《靖炎两朝见闻录》并非陈东所著,其内容是由抄袭者将丁特起的《孤臣泣血录》的全部和佚名的《宣和遗事》部分内容稍加篡改、拼凑,托以陈东之名。其作伪不是以前研究者所认为的由误题所致,而是抄袭者有意为之。但是,由于其自身史学素养不高,拼凑手段拙劣,导致其书本身就有很大的矛盾。
闫兴潘
关键词:伪书
金代女真进士科非“选女直人之科”考辨被引量:3
2013年
在制度层面上,金代的女真进士科并不是一种专门为女真人建立的科举制度。此制度虽然在金朝中后期有多次调整与补充,却始终保持着向金朝境内各民族开放的特点。与金代其他科举考试相比,女真进士科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考试使用的女真文字。由于制度规定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后人对女真进士科认识上的偏差。
闫兴潘
关键词:女真族科举制度
翰林学士院与皇权的距离:金末益政院设立的制度史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金末哀宗时期于内廷设立的益政院,是皇帝重要的中枢顾问机构,同时也是哀宗改革弊政、敦崇儒术、重用士人的重要表现。而益政院的职能及其官员群体的构成,说明它其实是取代了唐宋时期翰林学士院的中枢顾问职能。益政院的设立,在制度上说明了金后期翰林学士院的政治地位和重要性日趋下降,以及其与皇权之间的明显疏离状况。
闫兴潘
论金代的“诸色人”——金代民族歧视制度化趋势及其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诸色人"一词在金代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专指金朝境内除女真人之外的渤海、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及居于多数的汉族人群。在制度方面,金代的民族区分更多地表现在"诸色人"与女真人的区分上。针对"诸色人"的各种民族歧视,其制度化的特征已表现在多个方面,这表明了金代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发展的重要特点,同时也可能对元代四等人制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闫兴潘
关键词:女真人民族政策
金代翰林学士院与史学关系之演变及其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金朝中后期,翰林学士院频繁且长时间地承担纂修史书的任务,翰林官员逐渐成为修史的的主要承担者,至金朝末年,翰林官员兼史职已经形成了惯例。同时,由于统治者的有意排斥,金朝后期翰林学士院的政治地位和重要性日趋下降,与中枢政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越来越多地承担修史任务则是其疏远政治的具体表现。元初建立的翰林国史院,从制度、机构和职能上将翰林学士院和国史院合二为一,完成了金朝中后期以来翰林学士院的这一发展趋势,翰林机构转变成为一个以修史和草词为主要职务的普通文翰机构。
闫兴潘
关键词:金代修史
金章宗时期的翰林学士院与应制文学
2013年
金章宗时期,翰林官员的应制文学创作异常活跃,翰林学士院成为章宗文学侍从官的储备机构,这是与章宗个人浓厚的文学爱好直接相关的。但这一时期学士院应制文学的繁荣,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就制度层面而言,金代女真统治者对学士院的态度和定位是明显偏重于文翰职能方面的。章宗不过是由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大大突出了翰林学士院的文翰职能而已。相比于唐宋来说,金代翰林学士院的职能和政治地位已经发生了显著地改变。章宗时期学士院的状况,正是该机构"重文词、远政治"趋势的表现。
闫兴潘
关键词:金代应制
文化融合与金代“后不娶庶族”婚姻旧制之崩坏——以章宗和宣宗立皇后事件为中心被引量:3
2017年
金朝章宗和宣宗册立皇后的事件,均是对完颜皇室立后必择女真显姓贵族之家婚姻习惯法的破坏。章宗立李师儿为后企图的失败,宣宗立王氏为后的成功,以及两位皇帝在立后事件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从更深层次揭示了金代民族文化融合与族际通婚的日趋发展,以及这种趋势对女真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后不娶庶族"婚姻制度的巨大冲击。同时,章宗和宣宗立皇后事件的曲折过程,也说明了多民族文化于有金一代碰撞、冲突与融合的艰难进程。
闫兴潘
关键词:金朝金章宗皇后婚姻制度
金代武举的民族属性——民族关系影响下的制度变革被引量:4
2015年
金章宗时期建立和完善的武举,是专门针对女真人的一种考试制度,这是金代武举不同于唐宋时期的最大特点,而这种特点是与金朝中期女真人汉化加剧、女真统治者对女真传统习俗和尚武之风的维护政策直接相关的。宣宗初期对非女真人开放武举考试,是因为当时军事形势危急,统治者需要吸收非女真人以加强自身武力,还可以消除歧视政策以缓和内部民族矛盾。金代武举制度的建立和重要变革,都与金代的民族关系直接相关。
闫兴潘
关键词:金代民族关系金章宗考试制度
金代赐姓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金代后期的赐姓现象与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金代赐姓所赐皆女真姓氏,而受赐者均为非女真人,且有具体的赐姓格法。赐姓在金代后期具有与官爵相似的奖励军功的作用。金代的赐姓现象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在金代民族歧视政策之下,女真人特殊的政治地位及其所享受的多种特权。赐姓的实质是赐予非女真人一种虚拟的族群身份以及这种族群身份所承载的种种特权,赐姓现象是金代民族关系和民族歧视政策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同时也说明金代女真人与非女真人有着明确的界限,女真人民族身份已经明晰化。
闫兴潘
关键词:金代赐姓民族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