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6-2021年安徽省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近年来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疫情日益严重^([1])。由于中老年群体存在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等风险因素^([2-3]),并且老年人在获取HIV相关知识及检测服务方面存在障碍^([4]),更易存在并发症^([2]),需要针对这一群体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遏制HIV在这一人群中的流行。本研究分析安徽省2016-2021年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特征,为针对这一人群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张丹丹 戴色莺 金琳 沈月兰 刘爱文 吴建军 张进合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感染者原发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合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HIV-1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的发生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合肥市2011-2012年确认的35例HIV-l感染者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浆中HIV基因组RNA,用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HIV-1 pol区核酸序列,基因序列测定、拼接后,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获得的35个pol区有效序列中,CRF01_AE亚型比例最大,达57.1%(20例);其次为B亚型,达34.3%(12例)。没有针对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主要耐药性基因突变。发现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突变2例,其中仅1例携带V179D原发耐药变异。对依非韦伦(efavii-rens,EFV)、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依曲韦林(etravirine,ETR)和利匹韦林(rilpivirin,RPV10)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RT区耐药株传播率为2.9%。结论在合肥市MSM人群中,未经治疗的新发HIV感染者已经出现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突变株,应引起重视;原发耐药目前尚处于较低水平(<5%)。 类延花 胡中旺 王海 秦义组 李钰 姚晖 金琳 吴建军关键词:原发耐药 男男性行为者 安徽省2011-2012年报告HIV-1新发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HIV-1新发感染者情况及患者特征。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安徽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新确证的748例的HIV-1型感染者通过BED检测,评估新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患者特征。结果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安徽省报告发现的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比例为24.6%,在BED确认的新发感染者中,男性、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以及医院就诊者比例较高。与既往感染患者相比,新近感染者年龄更轻,且男性所占比例以及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比例均较高,并伴有更高的CD4细胞数。结论安徽省HIV-1新发感染者比例较高,男男同性性行为是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秦义组 金琳 刘爱文 程晓莉 苏斌 沈继龙关键词:HIV-1 BED 合肥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传播性耐药特征及分子传播网络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ransmitted drug resistance,TDR)及分子传播网络情况。方法收集合肥市2020年1—12月新报告HIV-1感染者,扩增pol基因区(2253~3314 nt),判定基因型耐药情况,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并分析进入网络病例的相关特征。结果成功扩增pol基因区序列376条,主要的毒株为CRF07BC(157,41.8%)和CRF01AE(136,36.2%)。新报告感染者TDR为2.7%(10/376),10例携带监测性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DRM),并且毒株CRF5501B所占比例较大(4/10)。分别以0.5%作为基因距离阈值构建了分子传播网络,CRF01AE的大型网络以已婚中年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为主,而CRF07BC则以教育水平较高的未婚MSM为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入网的影响因素发现CD4细胞计数在200~500个/μL者(aOR=3.219,95%CI:1.226~8.452)与CD4细胞计数>500个/μL者(aOR=5.375,95%CI:1.664~17.364)更易进入网络。结论合肥地区2020年新报告HIV-1感染人群以中青年MSM为主,TDR较低,但要加强CRF5501B的耐药监测。 刘家敏 潘文婷 姚晖 王海 类延花 胡中旺 沈月兰 方琴 张进 戴色莺 帅晨曦 金琳 刘爱文 秦义组 缪礼锋 石玉 吴建军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男男性行为者 安徽省2011—2015年新诊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1—2015年新诊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1—2015年新诊断报告且现住址为安徽省的HIV/AIDS者的基本情况、样本来源、传播途径、流动情况、性病史、死亡情况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共7 073例。将选取的HIV/AIDS病例分为HIV感染晚发现和非晚发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晚发现相关因素。结果 7 073例新诊断HIV/AIDS病例的年龄为(38.5±15.0)岁,晚发现者占41.7%(2 949例),2011—2015年历年晚发现比例依次为59.7%(485/812)、46.5%(531/1 141)、42.7%(587/1 376)、36.1%(609/1 686)、35.8%(737/2 058)。与0~19岁的HIV/AIDS者相比,40~59及≥60岁者HIV感染晚发现OR(95%CI)值分别为2.68(1.94~3.71)和2.18(1.53~3.10);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相比,文化程度为文盲和小学者晚发现OR(95%CI)值分别为1.74(1.36~2.22)和1.64(1.34~2.01);与其他样本来源相比医疗机构晚发现OR(95%CI)值为2.64(2.28~3.05);与流动人口相比常住人口晚发现OR(95%CI)值为1.80(1.53~2.11)。结论 安徽省2011—2015年新诊断HIV/AIDS病例整体晚发现比例较高,晚发现主要与医疗机构发现、常住人口、40岁以上年龄组和低文化程度有关。 金琳 程晓莉 秦义组 苏斌关键词: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例对照研究 安徽省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儿童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安徽省的儿童艾滋病患者数据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29例儿童艾滋病患者,54例死亡,艾滋病相关病死率为2.2/100人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诊断时疾病状态、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有关,诊断时疾病状态为艾滋病的死亡风险是感染者的5.32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接受治疗的28.29倍。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与诊断时年龄、诊断时疾病状态、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关,诊断时年龄<5岁的死亡风险是11~15岁的6.18倍,诊断时疾病状态为艾滋病是感染者的5.07倍,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介于50~200、<50个/μL分别是>200个/μL的8.40倍和10.99倍。结论抗病毒治疗是影响儿童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戴色莺 刘爱文 金琳 张进 吴建军 吴家兵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影响因素 抗病毒治疗 回顾性队列研究 安徽省男男性接触者中605例HIV感染者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1至2011年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信息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安徽省2001至2011年MSM人群HIV感染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徽省2... 金琳 苏斌关键词:艾滋病毒 疫情分析 男男性接触 数据分析 文献传递 2020—2023年安徽省新报告HIV/AIDS人群病毒基因亚型及耐药监测结果的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安徽省2020—2023年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毒基因亚型及耐药监测情况。方法采用观察性设计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确诊为HIV/AIDS的病例血样。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技术扩增HIV-1pol基因,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确认基因亚型,耐药突变位点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软件工具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治疗前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335份病例血浆样本,成功获得332条HIV-1pol区基因序列,基因亚型以CRF01-AE型为主,占35.55%(118/332),其次为CRF07-BC型、B型、B+C型,分别占29.22%(97/332)、11.74%(39/332)、9.93%(33/332)。治疗前总耐药率为30.12%(100/332),其中治疗前HIV-1中蛋白酶抑制剂(PIs)类药物耐药率为6.33%(21/332);治疗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类药物耐药率为6.33%(21/332);治疗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类药物耐药率为17.47%(58/332)。不同药物类型耐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35,P<0.05)。100例耐药病例中,HIV-1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点以Q58E为主[占21.00%(21/100)],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点以M184V/I为主[占6.00%(6/100)];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点以K103N为主[22.00%(22/100)]。不同抗病毒治疗起始时间、基线CD4^(+)T细胞数、基因亚型的耐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4.152、32.516、11.652,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细胞数<200个/μl、B亚型、B+C亚型、CRF01-AE亚型、CRF55-01B亚型及01-BC亚型是治疗前耐药的影响因素(χ^(2)分别为4.577、8.202、4.416、5.206、7.603、4.804,P<0.05)。结论安徽省2020—2023年新报告HIV/AIDS人群病毒基因亚型多样,治疗前耐药基因突变主要以NNRTIs类为主,应重点关注基线CD4^(+)T细胞数、抗病毒治疗时间、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以降� 秦义组 沈月兰 刘爱文 吴建军 缪礼锋 方琴 帅晨曦 金琳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基因亚型 治疗前 耐药 安徽省2018-2022年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HIV/AIDS晚发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8-2022年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8-2022年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安徽省HIV/AIDS进行分析,共6 747例。将选取的HIV/AIDS病例分为HIV感染晚发现和非晚发现,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晚发现影响因素。结果 6 747例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新诊断HIV/AIDS病例年龄为(47.67±16.87)岁,晚发现者占43.38%(2 927例),2018-2022年晚发现比例依次为44.61%(571/1 280)、45.70%(638/1 396)、44.93%(580/1 291)、41.80%(612/1 464)、39.97%(526/1 316)。与0~19岁年龄组相比,20~39、40~59及≥60岁年龄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3.212,95%CI:2.098~4.920;OR=3.946,95%CI:2.536~6.137;OR=3.589,95%CI:2.281~5.649);其他就诊者和术前检测晚发现风险高于性病门诊(OR=2.042,95%CI:1.670~2.496;OR=1.483,95%CI:1.197~1.838);男性晚发现风险高于女性(OR=1.446,95%CI:1.245~1.680);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相比,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者晚发现风险较高(OR=1.353,95%CI:1.109~1.651;OR=1.378,95%CI:1.150~1.651;OR=1.277,95%CI:1.047~1.559)。结论 安徽省新诊断来源于医疗机构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整体比例仍较高,晚发现主要与中高年龄组、其他就诊者、男性、低文化程度有关。医疗机构需加强主动开展和提供HIV检测咨询,扩大重点科室和住院病人的检测范围,加强医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金琳 张进 秦义组 刘爱文 汪方华 吴建军 沈月兰关键词:影响因素 安徽省2017-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7―2022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启动cART及时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符合标准的2017―2022年新报告安徽省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选取的HIV/AIDS患者分为cART及时和不及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及时性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2年新报告15896例HIV/AIDS患者的年龄为(42.60±16.60)岁,cART及时率为68.92%(10956例),历年治疗及时率依次为61.44%(1617/2632)、67.02%(1831/2732)、70.52%(1950/2765)、68.02%(1706/2508)、73.58%(2061/2801)、72.86%(1791/2458)。相较于跨市流动、外省户籍、确诊当年病程为非艾滋病期、未婚、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男性HIV/AIDS患者,市内流动(OR=1.860,95%CI:1.718~2.014)、本省户籍(OR=1.807,95%CI:1.496~2.181)、确诊当年病程为艾滋病期(OR=1.706,95%CI:1.576~1.847)、已婚有配偶(OR=1.566,95%CI:1.409~1.741)、离异或丧偶(OR=1.356,95%CI:1.200~1.532)、检测咨询(OR=1.210,95%CI:1.117~1.31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204,95%CI:1.069~1.356)和女性(OR=1.164,95%CI:1.041~1.302)HIV/AIDS患者治疗及时性高。结论安徽省新报告HIV/AIDS患者cART及时率呈上升趋势,需针对流动人口、外省户籍病例、未婚者和低文化程度等重点人群,采取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治疗转介效率和质量,促进cART及时性进一步提高。 金琳 刘爱文 张进 吴建军 沈月兰 秦义组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及时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