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燕

作品数:91 被引量:740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艾滋病
  • 34篇病毒
  • 29篇性行为
  • 24篇艾滋病病毒
  • 23篇男男性行为
  • 16篇HIV
  • 14篇梅毒
  • 13篇行为者
  • 13篇男男性行为者
  • 12篇男男性行为人...
  • 11篇影响因素
  • 10篇HIV/AI...
  • 9篇青年
  • 9篇免疫缺陷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HIV-1
  • 6篇性病
  • 6篇浴池
  • 6篇HIV感染

机构

  • 82篇天津市疾病预...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美国疾病预防...
  • 3篇天津市红桥区...
  • 2篇天津市河北区...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 1篇西安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天津市结核病...
  • 1篇天津市卫生局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86篇郭燕
  • 43篇周宁
  • 35篇于茂河
  • 33篇柏建芸
  • 24篇柳忠泉
  • 19篇宁铁林
  • 18篇程绍辉
  • 18篇董笑月
  • 15篇郑敏娜
  • 12篇徐鹏
  • 12篇夏建晖
  • 12篇李龙
  • 10篇赵璇
  • 10篇龚卉
  • 8篇王欣
  • 6篇朱效科
  • 4篇徐杰
  • 4篇江国虹
  • 4篇张天璐
  • 3篇王栩冬

传媒

  • 2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5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中国性科学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5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市2011~2015年HIV/AIDS晚发现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2011~2015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天津市2011~2015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数据信息,对病例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晚发现的比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1~2015年天津市累计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数为2922例,晚发现比例为31.3%。多因素分析表明25~34岁病例(adjusted OR=1.722,95%CI:1.346~2.334)、35~49岁病例(adjusted OR=2.934,95%CI:2.125~4.051)、50岁及以上病例(adjusted OR=3.859,95%CI:2.625~5.673)晚发现比例高于25岁以下病例;STD就诊者发现病例(adjusted OR=0.293,95%CI:0.209~0.413)、VCT发现病例(adjusted OR=0.278,95%CI:0.213~0.364)、专题调查发现病例(adjusted OR=0.254,95%CI:0.198~0.326)晚发现比例低于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病例;本市户籍病例(adjusted OR=1.266,95%CI:1.043~1.538)晚发现比例高于非本市户籍病例。结论:天津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存在一定比例的晚发现现象,年龄、户籍、病例来源为影响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发现病例。
郭燕宁铁林周宁
关键词:影响因素
天津市2011-2015年不同来源新报告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天津市不同来源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情况,为尽早发现HIV/AIDS病例、及时提供随访和医疗服务,进而为有效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病程信息对病例晚发现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对血样进行检测,来判定其新近感染比例。结果累计报告的2 922例HIV/AIDS病人中,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占17.7%,专题调查的占35.0%,医疗机构检测的占26.1%,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的占8.2%,其他检测的占13.0%。专题调查病例晚发现的比例为20.5%,当年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比例占93.8%,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经BED-CEIA检测判为新近感染的比例仅28.7%。来源于医疗机构、VCT与性病门诊的就诊者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例,在发现当年即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分别为65.1%、65.6%与72.6%。结论天津市不同检测来源在发现病例的力度、发现病例的及时性、发现病例后及时接受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抗病毒治疗方面存在差异。
郭燕宁铁林柳忠泉周宁
天津市2000-2008年暗娼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夏建晖郭燕董笑月朱效科
关键词: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梅毒淋病
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CD_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天津市新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2005-2013年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细胞计数,与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最后一次CD4细胞计数的差值及其月均变化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42例,CD4细胞计数月均变化中位数为-4.94。68.68%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1.3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高于首次或持平。多因素分析表明,传播途径[比值比(OR)=1.785,95%可信区间(CI):1.025~3.107]、年龄组(OR=1.164,95%CI:1.013~1.338)、首末次CD4细胞检测时间间隔(OR=0.585,95%CI:0.521~0.657)、首次CD4细胞计数(OR=2.388,95%CI:2.016~2.828),与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中,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随访、检测了解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于茂河郭燕宁铁林周宁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天津市性病门诊艾滋病主动检测咨询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性病门诊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对象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到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开展PITC工作,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行为学及血清学分析。结果 6205人次接受了咨询检测,其中以已婚中青年男性为主。监测对象中有63.98%(3970/6205)承认在最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5.46%(212/3886)男性对象最近3个月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的感染率分别为28.11%(1744/6205)、8.04%(499/6205)、5.95%(369/6205)、4.25%(264/6205)、0.77%(48/62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的患病率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非婚性接触、吸毒的影响(P﹤0.05)。HIV阳性检出率为0.61%(38/6205),性病病人HI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性病病人(χ2=15.557,P﹤0.001)。结论在性病门诊开展PITC工作是及早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有效途径,是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方法。
柏建芸王欣郭燕夏建晖程绍辉
关键词:性病门诊艾滋病
天津市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对三类高危人群(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的研究,了解此三类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分析相应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
郭燕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
2016—2018年天津市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学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吸毒人群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吸毒人群梅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8年天津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入所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及血清学采集,分析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毒品类型、吸毒行为与梅毒感染的关联。结果 2016-2018年共调查1 455名吸毒人员,平均年龄(34.84±8.27)岁,年龄中位数为33岁;男性1 197例(82.3%),女性258例(17.7%);新型毒品使用率为81.1%(1 180名)。梅毒检出阳性251例,感染率为17.3%。梅毒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比值比(OR)=3.388,95%可信区间(CI):2.469~4.649],使用新型毒品(OR=1.388,95%CI:1.078~1.788)及近一年有过吸食毒品后发生性行为(OR=1.589,95%CI:1.136~2.223)梅毒感染的风险更高。结论天津市吸毒人群新型毒品使用比例增高,存在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流行风险,提示应加强吸毒人群经性传播疾病干预及监测力度。
李佳郭燕
关键词:吸毒人群梅毒高危行为
204例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及行为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部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SP)感染状况,为预防性病、艾滋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进入酒吧的男同性恋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血样进行梅毒和HIV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的204人中,HIV感染率为5.9%,梅毒感染率为18.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4%,近6个月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7.9%,HIV感染者安全套使用率低,仅为11.1%,71.4%的HIV感染者最近6个月存在多性伴现象。结论天津市MSM人群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相关的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控制HIV的传播。
郭燕朱效科夏建晖董笑月
关键词:艾滋病梅毒
天津市2008-2009年男男性行为者HIV新近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天津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中HIV新近感染及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08--2009年天津市MSM人群连续三轮的横断面调查样本,应用BED—CEIA方法对HIV抗体确证阳性样本进行HIV新近感染检测,结合问卷信息,估算HIV新近感染率(现存率与发生率)。结果共检测样本1799份,三轮调查中HIV感染率依次为6.7%、8.6%和6.2%;新近感染现存率为2.7%、2.5%和2.8%。利用2008和2009年同期调查数据估算HIV年新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36%和5.52%。结论天津市MSM人群中HIV新近感染率处于稳定较高水平,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HIV的流行。
宁铁林郭燕柳忠泉夏建晖于茂河沈圣肖瑶程绍辉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率
天津市2007年暗娼及嫖客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暗娼和嫖客两类艾滋病主要高危人群的监测,摸清其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8月1日至2007年10月1日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现场同时采集天津市收教所收教的暗娼和男性嫖客人群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检测,并通过问卷了解有关行为因素。结果共监测178名暗娼和186名嫖客,均未检出HIV感染者;暗娼中检出梅毒阳性20例,感染率为11.24%,嫖客人群检出梅毒阳性3例,感染率为1.61%。暗娼和嫖客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54.57%和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暗娼和嫖客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6.7%、76.9%。结论两类高危人群均存在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应加大综合干预力度。
董笑月周宁郭燕于茂河
关键词:HIV哨点监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