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伟

作品数:679 被引量:2,15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0篇期刊文章
  • 168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7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9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44篇动脉
  • 242篇主动脉
  • 205篇腔内
  • 133篇血管
  • 126篇主动脉瘤
  • 115篇口腔
  • 113篇腔内修复
  • 101篇修复术
  • 98篇腹主动脉
  • 90篇腔内修复术
  • 89篇腹主动脉瘤
  • 84篇肿瘤
  • 76篇夹层
  • 74篇腔内治疗
  • 73篇动脉瘤
  • 70篇手术
  • 57篇细胞
  • 52篇主动脉夹层
  • 50篇恶性
  • 47篇头颈

机构

  • 45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50篇上海第二医科...
  • 36篇上海第二医科...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9篇中南大学
  • 17篇武汉大学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3篇徐州市中心医...
  • 13篇北京大学口腔...
  • 13篇空军军医大学
  • 12篇青岛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
  • 10篇南开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7篇北京大学
  • 7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承德医学院附...

作者

  • 674篇郭伟
  • 201篇刘小平
  • 170篇贾鑫
  • 127篇张宏鹏
  • 124篇熊江
  • 96篇任国欣
  • 95篇尹太
  • 71篇张国华
  • 63篇马晓辉
  • 55篇梁发启
  • 51篇邱蔚六
  • 50篇张敏宏
  • 42篇张志愿
  • 38篇盖鲁粤
  • 36篇刘杰
  • 35篇吴云腾
  • 33篇杜昕
  • 32篇许永乐
  • 30篇张陈平
  • 27篇孟箭

传媒

  • 55篇中华外科杂志
  • 40篇中华普通外科...
  • 3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9篇中华医学杂志
  • 24篇口腔颌面外科...
  • 19篇中国口腔颌面...
  • 17篇中国血管外科...
  • 15篇上海口腔医学
  • 14篇实用口腔医学...
  • 14篇军医进修学院...
  • 1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1篇中华血管外科...
  • 10篇中国修复重建...
  • 8篇介入放射学杂...
  • 7篇华西口腔医学...
  • 7篇中华老年心脑...
  • 6篇中国肿瘤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8篇2025
  • 10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15篇2021
  • 16篇2020
  • 15篇2019
  • 23篇2018
  • 22篇2017
  • 25篇2016
  • 26篇2015
  • 37篇2014
  • 30篇2013
  • 39篇2012
  • 38篇2011
  • 56篇2010
  • 48篇2009
  • 19篇2008
  • 34篇2007
  • 37篇2006
6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一类罕见疾病,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肠道缺血或夹层破裂。尽管目前对此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抗血栓治疗、手术治疗和腔内支架,但并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治疗策略。
郭伟熊江
关键词:腔内
腰膨大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显示腰膨大动脉(AKA)时,不同扫描延迟时间对AKA显示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32例接受扫描胸腹部增强CT且无动脉系统疾病的患者的扫描资料。全部扫描资料采用传统固定延迟时间扫描法,并按不同的扫描延迟时间分成三组(23s、40s、60s),分别观察每一组AKA显示率,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显示AKA合适的扫描延迟时间。结果扫描延迟时间23s、40s、60s组显示率分别为24%、67%、27%。结论40s是MSCTA显示AKA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
刘敬峰郭伟赵绍宏刘江涛具海月王新江
关键词:脊髓血管造影术
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为了解1990-1997年口腔癌构成比的变迁,将我科近8年间收治的940例原发性口腔癌病员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修复方法以及户籍情况作一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及方法:1990年1月-1997年12月间因...
郭伟邱蔚六张志愿林国础张陈平竺涵光
关键词:口腔癌构成比原发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文献传递
eIF4E与头颈鳞癌被引量:1
2000年
孟箭郭伟
关键词:EIF4E头颈鳞癌基因表达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与二次处理策略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1999年5月至2007年6月对21例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了再次处理。其中腹主动脉瘤(AAA)15例,胸主动脉动脉瘤(TAA)3例,主动脉夹层(TAD)3例。并发症:Ⅰ型内漏11例,Ⅱ型内漏4例,Ⅲ型内漏2例;移植物阻塞4例。应用延长支架型血管技术处理Ⅰ、Ⅲ型内漏(6例),应用"侧孔"、"凹口"、"分叉"支架型血管结合颈部血管旁路手术重建主动脉弓处理Ⅰ型内漏(3例),应用栓塞技术处理Ⅱ型内漏(4例),应用取栓和旁路手术技术处理移植物阻塞(4例),应用开放手术技术处理动脉瘤破裂(1例)。结果 20例(95.2%)应用腔内技术作为二次处理主要手段,二次处理30d内死亡1例(4.7%),因技术需要而修改器材结构者3例。二次术后仍存在内漏者5例(29.4%,5/17)。二次干预瘤体相关性死亡3例(14.3%)。结论内漏和移植物阻塞是腔内修复术后主要中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原发性内漏的延续和移植物移位。腔内技术可作为二次处理的主要手段。主动脉弓部病变进行二次干预有更大的挑战性。
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张宏鹏梁发启张国华
关键词: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手术后并发症
完全穿刺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3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完全穿刺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3例Endumnt e...
张宏鹏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熊江马晓辉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临床疗效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专业基础课课程建设的研究
我校从2000年起开展培养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工作。迄今为止,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仍然“借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专业基础课。然而,这些课程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关性不强,不能充分反映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唐国瑶郭伟徐汝明汤磊陈晓明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学位研究生
文献传递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二次补救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补救治疗的原因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干预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二次治疗距离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1—60个月,平均(14±11)个月。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支架近端持续Ⅰ型内漏和夹层逆行撕裂继发A型夹层形成。8例选择了杂交手术治疗,4例患者为单纯腔内治疗。结果二次处理30d内死亡率5.6%(1/12),总死亡率16.7%(2/12)。7例内漏患者术后仍有4例存在少量内漏(57.1%);4例继发A型夹层患者中3例采用了开胸分期杂交手术,1例随访期间死于肺栓塞;1例白塞病患者二次杂交术后仍存在近端Ⅰ型内漏,围术期死于血管撕裂。结论内漏和继发A型夹层是造成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需采取二次补救治疗的主要原因,杂交技术是处理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比较好的选择。
马晓辉郭伟刘小平贾鑫熊江张宏鹏杜欣张敏宏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血管外科手术腔内修复术人工血管
c-Kit突变在远处转移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意义
背景:c-Kit突变是一种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中具有较高检出率的基因突变,然而在远转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中的研究尚十分有限。本研究着重探讨远处转移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及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
马旭辉吴云腾张湉宋浩鞠侯雨郭伟任国欣
关键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C-KIT伊马替尼
文献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处理经验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处理方法以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150例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髂动脉狭窄、严重成角等特殊远端锚定区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术后观察内漏、缺血并发症、髂动脉瘤形态以及旁路血管的通畅性。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6/150),总死亡率42.5%(51/120)。6例原发性远端I型内漏,5例自愈,1例转化为持续性内漏;3例髂内动脉返流引起的Ⅱ型内漏随访中均自愈。7例单臂支架型血管,股股旁路手术2年通畅率为86%;4例髂内动脉旁路手术2年通畅率为100%。11例栓塞单侧髂内动脉出现臀肌缺血症状,平均症状消失时间42 d(5-90 d)。结论结合传统外科技术以及腔内技术,并选择合适的产品处理腹主动脉瘤特殊远端锚定区可取得满意疗效。中远期结果仍需观察。
张宏鹏郭伟刘小平张国华梁发启尹太贾鑫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腔内修复术
共6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