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东峰
- 作品数:48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艺术电气工程更多>>
- 无花粉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初步研究
- 以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特优占S为母本,与七野占、粤8占等60个籼稻品种杂交得到F1代和F2代及测交后代,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对各组合后代代群体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无花粉型光敏核不育水稻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对特优占S...
- 邱东峰寇文娥杨金松张再君
- 关键词:无花粉型光敏核不育系花粉育性水稻
- 文献传递
- 利用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轮回选择的水稻育种技术路线设想被引量:4
- 2010年
- 简要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的水稻育种发展概况,说明了进行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利用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轮回选择而聚合优良基因的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的设想。
- 杨金松黄显波张再君邱东峰
- 关键词:水稻育种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
- 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泰优2806被引量:2
- 2018年
- 泰优2806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不育系泰丰A与恢复系R280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其米质优良、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宜多种栽培模式,且制种产量高,2018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邱东峰张再君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 湖北省三系杂交稻育种发展概述及展望被引量:2
- 2017年
- 简要回顾了湖北省三系杂交稻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三系杂交稻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品种,对其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 杨金松周素明张再君邱东峰
- 关键词:三系杂交稻育种
-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1528被引量:6
- 2009年
- 两优1528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长江大学用光温敏核不育系15S与恢复系Q2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好、高产稳产、生育期短、米质优良、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9年4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 邱东峰杨金松田志宏刘章勇张再君
-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两优1528选育
- 检测水稻粒型基因GS3和GW5特异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水稻粒型基因GS3和GW5特异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及其应用,所述包括GS3‑1673引物对、GW5‑5364引物对和GW5‑5366引物对,其中,所述GS3‑1673引物对的序列如SEQ ID NO:1‑3所...
- 邱东峰刘刚卢钰霞吴艳焦亚茹王廷宝杨金松焦春海张再君
- 水稻耐热新种质R203的创制与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稻抽穗开花期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日益严重。鉴定抽穗期耐高温水稻种质,创制耐热新种质,为培育实用性耐热水稻新品种,降低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奠定基础。【方法】以广恢128(七桂早/测64//明恢63)为耐热亲本,通过杂交、复交以及系谱法,选育过程中连续多代筛选抽穗开花期处于高温阶段结实率较高且变异较小的株系,在高世代,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抽穗开花期耐热鉴定(处理盆栽于开花当天移入人工气候室,高温处理时间段为每日09:00—15:00,设置恒温38℃,15:01—次日08:59设置恒温28℃,相对湿度均为75%,处理7 d),结合农艺性状分析方法创制水稻耐热新种质。【结果】创制的新种质R20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正常条件下和高温条件下都有较高的结实率(常温结实率为94.5%、高温结实率为81.9%、相对结实率为86.7%),其对三系不育系恢复能力强,综合抗性好,稻米品质优,具有配制实际应用价值的耐热新组合的潜力。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以R203为父本、7个三系不育系为母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为83.4%—99.4%,耐热性均表现较好。其中,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品种泰优203的结实率为87.9%,综合相对耐热系数为1.11,耐热性达到1级,生产试验中,其产量比对照增加5.36%,增产点占85.71%,具有很好的丰产和稳产性,稻米品质达部标二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结论】当前耐热基础研究不足以支撑实用型耐热新品种选育,以高温湿热易发地区的种质为材料,通过表型选择创制了耐热新种质R203,并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实用型耐热水稻新品种泰优203。
- 刘刚夏快飞吴艳张明永张再君杨金松邱东峰
- 关键词:水稻耐热种质创新资源评价
- 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泰优2806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 2020年
- 介绍了泰优2806与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2016—2017年,在湖北武穴、咸宁等地进行制种试验,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是选好基地和适宜的扬花授粉期,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科学管理创建高产群体,适时适量喷施“920”提高异交结实率,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除杂确保种子质量,及时收获等。
- 邱东峰宋红志黄志谋张再君杨金松
- 关键词:杂交晚稻制种
- 水稻R7606、229A系列优异资源的创制被引量:9
- 2013年
- 利用农业部《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NY/T1433.2007)推荐的24对SSR引物,对32个水稻恢复系和13个水稻保持系资源材料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利用遗传相似系数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选择亲本进行种质创新,在中间世代利用PCR-Acc1分子标记对控制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型进行辅助选择,创制了一系列新的优异资源。结果显示,32个水稻恢复系和13个水稻保持系资源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5244~0.8415、0.4783.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965、0.6542;选用其中的R3076、中恢8006、229和巨风A/B作为亲本,创制了恢复系R7606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29A系列资源,稻米品质检测结果表明,R7606系列资源有11个品系达到国标二级稻米标准;229A系列资源中则有3个品系达到国标一级,1个品系达到国标二级标准。经田间观察和配组试验,结果显示R7606及229A系列资源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较好,可以作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优良亲本。本研究还对水稻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过程中,如何利用对水稻优异资源的评价,拓展创新资源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促进水稻育种和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
- 邱东峰张再君辜大川殷明珠焦春海杨金松
- 关键词:水稻种质创新资源评价分子标记
- 不同年代籼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耐热性差异
- 2025年
- 我国籼稻生产正面临着病虫害、热害等生物及非生物灾害的严峻挑战,发掘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优异籼稻种质资源是当前及未来籼稻育种和种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661份来源于我国南方各省不同年代的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广西南宁、贵州贵阳、湖北荆州、浙江杭州共4个异地环境下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评价,并在人工培养箱进行苗期耐热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异地环境下籼稻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表型差异,纬度较高的荆州和杭州鉴定点的籼稻单株产量高于纬度相对低的贵阳和南宁鉴定点;贵阳鉴定点的海拔明显高于其他鉴定点、夏季温度低于其他鉴定点,因此与其他鉴定点相比,抽穗天数、结实率、千粒重和谷粒宽有所增加,但株高、穗长、穗数和单株产量下降。在异地环境条件下,穗数、穗长、千粒重、谷粒长和谷粒宽的表型值相对较稳定,其次为抽穗天数、株高、结实率和单株产量,而穗粒数的稳定性较差;不同年代籼稻品种抽穗天数、株高、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的稳定性系数总体随育种年代的推进而减小,即随着育种年代的递进,选育品种的生态适应能力逐渐提高。不同年代籼稻品种的表型比较表明,随着育种年代推进,穗粒数、单株产量、谷粒长、谷粒长宽比和幼苗存活率显著升高,穗数、千粒重、谷粒宽、幼苗赤枯度和叶绿素降低率显著降低,说明籼稻品种的表型性状总体向着大穗、多粒、长粒、高产和耐热方向发展。聚类分析表明,年代Ⅱ(1980年前育成的品种)和年代Ⅲ(1980-1999年期间育成的品种)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年代Ⅰ(地方品种)与年代Ⅱ和年代Ⅲ的亲缘关系较近,年代Ⅳ(2000年后育成的品种)与其他3个年代品种间亲缘关系都较远。本研究还筛选出对异地环境下抽穗期和产量稳定性较好的桂华占、上村早、华南15、赣早籼45号等30�
- 刘嘉俊崔迪杨窑龙马小定夏秀忠邱东峰黎小冰韩冰郭晓红韩龙植
- 关键词:籼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