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
-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青海民族事务治理实践的基本经验
- 2020年
- 民族事务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其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与水平,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青海的省情使然。从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青海省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凝心聚力,为各族民众凝聚社会共识和增强价值认同创造了条件,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赵英
- 关键词:民族事务
- 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研究
-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胡总书记的对文化建设的概述,对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
- 南补习李生文赵英
- 关键词:欠发达民族地区维护社会稳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文献传递
- 青海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借鉴
- 2008年
- 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而了解青海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史,则有助于通过总结它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 赵英
- 关键词:民族关系
- 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013年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它形成、确立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体现出四大特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动摇,坚持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和道路不动摇。只有这样,民族区域自治才可能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走的更远、更好。
- 关桂霞赵英
-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
- 青海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3年
-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一项重要的社会关系变量。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内陆省份,其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始终关乎民族地区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乎青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在当前和今后全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梳理建国以来青海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阐释发展规律、总结历史教训,为今后示范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 赵英
- 关键词:民族关系
- 人类历史时期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以祁连山南麓(青海属界)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祁连山南麓经历了由纯草原生态环境到半农半牧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各历史时期的战争、历代政府的农牧业生产政策、区域人口的增加以及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等人类活动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的主要原因,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过程,有利于正确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该地区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
- 赵英
- 关键词:生态环境历史变迁
- 审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主线的三个维度
- 2024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所有工作的主线。本文从逻辑关系、现实意义及实践要求三个维度,审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从逻辑关系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发展走向的时代之问,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从现实意义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从实践要求来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重点发力。
- 赵英
- 新时代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民族事务治理为视角被引量:2
- 2021年
-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宣示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多年来,青海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的民族事务治理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客观来看,不论从治理层级结构和治理效能来看,还是从治理方法路径来看,短板问题还十分突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势在必行。
- 赵英
- 新时代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被引量:40
- 2018年
-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被写入了党章。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几大藏区的一个缩影。因区位战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思想与价值环境的多元性、社会特征的风险性等多重因素,新时代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工作既不能成为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能成为片面的文化沙文主义教育,而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宣传教育、文化浸染等多维途径摄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为"草根"层面简单朴素、自觉自为的社会心理认同。
- 赵英
- 新时代铸牢青海藏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
- 2020年
-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一再重申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沉着应对,也是对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的反思与升华。青海藏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藏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海省在藏区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为熔铸藏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青海智慧""青海经验"。但作为区位复杂与特殊区域、思想价值环境单一与多元交织区域、社会转型与风险并存区域,青海藏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然面临不少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铸牢青海藏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条件与现实基础、铸牢青海藏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实践着力点等核心问题的梳理,对新时代铸牢藏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了一定的思考。
- 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