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科刚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田间
  • 2篇土壤
  • 2篇猕猴桃
  • 2篇连作
  • 2篇菌剂
  • 2篇果实
  • 1篇调理剂
  • 1篇堆肥
  • 1篇堆肥发酵
  • 1篇新品种选育
  • 1篇选育
  • 1篇药剂
  • 1篇药剂拌种
  • 1篇一体机
  • 1篇玉米
  • 1篇玉米新组合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子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组合

机构

  • 13篇西安市农业技...
  • 2篇西安市农技中...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安市果业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5篇赵科刚
  • 7篇王涛
  • 6篇常小箭
  • 5篇李铜
  • 3篇郭鹏飞
  • 2篇贺喻
  • 2篇李冬梅
  • 1篇吴云锋
  • 1篇李婷
  • 1篇张国龙
  • 1篇于艳梅
  • 1篇王小荣
  • 1篇曹瑛
  • 1篇张涛
  • 1篇于艳梅
  • 1篇李铜
  • 1篇常辉
  • 1篇杨小丽
  • 1篇朱永利
  • 1篇孙红波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植物检疫
  • 1篇农民科技培训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果树资源学报

年份

  • 8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棚草莓连作障碍机理控制试验及根部病原菌鉴定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以连作草莓及新茬地草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处理草莓生长发育状况、根部病害发生及防治效果开展研究,并对连作草莓根部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不同处理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草莓全生育期,连作对草莓植株的株叶数和茎粗都没有明显的影响,对草莓植株高度、根系和地上部鲜重指标等生长指标影响显著。随着草莓生长,病指明显增大,各处理间差异明显,但氯化苦处理均可消除连作对草莓生长的影响。通过对草莓病根鉴定,得出其致病病原菌的主要种类是尖孢镰刀菌。
杨美悦赵科刚于艳梅张华李铜常辉
关键词:草莓连作障碍控制机理
滚筒式蔬菜藤蔓堆肥发酵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滚筒式蔬菜藤蔓堆肥发酵设备,包括机架和发酵滚筒,发酵滚筒设置在机架的上方,发酵滚筒与机架活动连接,机架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与发酵滚筒连通。本实用新型实...
王涛常小箭李方向李铜赵科刚缑巧红耿腾飞刘小青
菌剂规模化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菌剂规模化生产设备,属于菌剂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固态培养基培养室、灌装桶、传送带和菌剂喷射器,传送带设置在固态培养基培养室的下方,灌装桶放置在传送带的传送面上,且灌装桶设置在固态培养基培养室与传送带之间,...
常小箭李方向王天舒耿腾飞王涛管敏赵科刚
鼠茅草间作对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鼠茅草间作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和鼠茅草果园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理论依据。【方法】以鼠茅草为供试材料,设鼠茅草间作与清耕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均能提高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在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2.63%~44.2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其中0~20 cm土壤耕层差异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土壤容重下降了3.79%~7.91%,土壤孔隙度提高了2.05%~5.3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对0~20 cm、20~40 cm土壤pH值调节效果显著,间作处理pH值比清耕处理分别降低了11.05%、13.05%。间作鼠茅草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比清耕处理提高了5.45%。鼠茅草间作对0~20 cm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全氮和碱解氮分别增加了19.35%和10.8%;全磷和速效磷分别增加了129.41%和3.72%;全钾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8.95%、16.98%。猕猴桃园微生物数量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果园间作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比例逐渐增大,与清耕相比,4月30日到8月30日细菌数量从7.73%增加到93.94%,真菌数量从172.37%增加到231.79%,放线菌数量从5.6%增加到52.5%。【结论】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能有效调节果园土壤pH值,并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0~20 cm土壤耕层提升和改善的效果最佳,是适宜西安地区猕猴桃果园的生草管理�
常小箭张星段志龙陈浩赵科刚李方向张晨阳王涛马建斌侯婷婷李铜雷同苏梅张婕陈妮
关键词: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
西安市高素质农民“1346”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西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践调研
2025年
西安市近年来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创新实践高素质农民培育“西安模式”,努力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西安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一、基本情况2022年,西安市农广校职能划转到市农技中心。西安市农技中心在履行好培育“主渠道”“主阵地”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统筹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形成以市农广校为纽带、各区县农广校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多元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赵科刚宋喜芳李冬梅贺喻
西安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摸清西安市农田面源污染现状及其特点和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采取清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按一定抽样比例确定的典型农户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农作物秸秆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农作物总的氮、磷、钾施用比例(1:0.71:0.19),与旱地农作物需求的最佳比例(N:P:K=1:0.32:0.59)相比,明显不够合理,粮食、蔬菜、果树在施肥上存在偏重施用氮肥和磷肥,而钾肥施用量明显偏低等问题;农药用量与一般推荐用量相比,超标7.3%-33.3%;农作物秸秆年生产量320万t左右,约有22%的秸秆被当做燃料焚烧或田间焚烧;地膜年用量为1800.16 t,残留量为531.93 t,残留率为29.5%。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化肥施用结构、用量、比例不够合理,农药用量明显超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农膜回收率较低,这些问题是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冯武焕朱永利赵科刚张国龙范变娥冯渊博孙红波杨小丽
关键词:种植业面源污染
西安市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发生与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的发生情况、有关文献资料和多年调查研究结果,结合西安市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特点,参照国内外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在西安市发生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病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做好防控和应急预警工作。
张涛曹瑛冯渊博吴云锋郭鹏飞李婷赵科刚惠军涛李钢
关键词:风险分析
拨料式田间树枝收集粉碎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拨料式田间树枝收集粉碎装置,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外侧的揽料机构和位于车体内一端的碎料机构;揽料机构包括两个揽料单元和位于两个揽料单元下方的揽料板,揽料单元和揽料板的末端位于...
王涛常小箭 李方向 王天舒李铜赵科刚 褚春年 张嘉伟
一种玉米新组合密度试验用播种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玉米新组合密度试验用播种器具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顶部前后两侧转动安装有滑轮,该装置可将玉米种子放置在玉米种子存放箱的内侧,控制电动伸缩杆带动推动板进行滑动,根据需要种植的密度可将密度调节卡接块进...
张小飞赵科刚于艳梅刘喆王涛苏佳妮
土壤调理剂对连作葡萄园肥力修复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5年
本研究旨在解决连作葡萄园土壤质量退化及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通过设置土壤调理剂(BGA)、常规化肥(NPK)以及两者减量配施(H-BGA+NPK)等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活性有机碳组分、团聚体结构及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探究其内在关联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期特异性。膨果期,H-BGA+NPK配施通过协同效应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较NPK处理提高21.67%)、全氮含量(较NPK处理提高3.61%)以及微生物量碳含量(较NPK处理提高20.53%),有效优化了葡萄生长前期的土壤养分供给。成熟期,BGA处理依靠有机组分的持续矿化作用,使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大幅累积,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59.89%和169.27%,显著改善了土壤碳氮库容。土壤团聚体分析结果表明,H-BGA+NPK配施处理显著促进了>0.25 mm的大团聚体形成,较NPK处理提高了45.90%;而NPK单施处理则提高了<0.053 mm的粉黏粒团聚体含量占比,这体现了BGA调理剂配施对土壤结构的优化效应。在果实品质方面,H-BGA+NPK配施处理的葡萄可溶性糖含量达到12.46%,较NPK和BGA处理分别提高了5.68%和1.71%,糖酸比平衡最优;BGA处理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可滴定酸(较NPK增加9.49%)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NPK增加1.03%~4.08%),能够满足市场对高酸品质葡萄的需求。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与土壤容重、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滴定酸与土壤p H、全氮等养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容重、可溶性有机碳呈正相关(P<0.05)。表明土壤结构与碳组分是葡萄果实品质的关键调控因子。研究认为,根据作物生长周期精准配置土壤调理剂与化肥的比例,可兼顾前期养分供给与长期土壤健康,为连作葡萄园可持续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实践路径。
赵科刚蔡苗马畅王东谢晓梅王欣雅
关键词:果实品质土壤调理剂团聚体组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