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青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缺血
  • 10篇心肌
  • 9篇心肌缺血
  • 5篇血小板
  • 5篇缺血心肌
  • 4篇冠脉
  • 3篇心脏
  • 3篇血流
  • 3篇血液
  • 3篇冠脉血流
  • 2篇血流量
  • 2篇血小板功能
  • 2篇血小板功能变...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液稀释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区
  • 2篇左室
  • 2篇细胞
  • 2篇静脉

机构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山西医学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赵志青
  • 9篇臧益民
  • 7篇朱妙章
  • 7篇赵荣瑞
  • 3篇吴博威
  • 2篇马新亮
  • 2篇王峰峰
  • 2篇牛国保
  • 2篇王复周
  • 2篇秦富忠
  • 1篇张炜芳
  • 1篇李振甲
  • 1篇杨梅芳
  • 1篇石刚刚
  • 1篇裴其应
  • 1篇王跃民
  • 1篇藏益民
  • 1篇陈士良
  • 1篇吴博威
  • 1篇刘冰

传媒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全国冠心病防...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7篇1989
  • 1篇198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缺血区血液与体静脉血液中血小板功能变化被引量:1
1989年
心肌梗塞时体静脉血液中血小板功能改变,已有较多观察。但冠脉(冠状动脉)阻断后早期,心肌缺血区血液中血小板功能变化,尚未见报道。而它是影响冠脉侧支血流,进而影响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从缺血心肌和体静脉同时采血观察血液中血小板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特点。方法8只杂种犬(13~16kg),性别不拘,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经气管行人工呼吸,左侧第四肋间开胸暴露心脏,在前降支第二分支上方分离冠脉,用以阻断血流。为收集缺血心肌静脉血,在前降支第一分支处分离与前降支伴行的心静脉。
赵志青朱妙章臧益民李振甲杨梅芳董小军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心肌缺血损伤前降支静脉血液缺血区血小板聚集率
急性心肌缺血时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及其机理被引量:2
1995年
本实验观察了犬急性心肌缺血时体循环血与缺血区局部静脉血中红细胞变形性(RCD)的变化。结果表明,阻断冠脉血流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和红细胞刚性指数(ERI)明显增高,而缺血区局部血液中此二者的变化明显大于体循环静脉血。事先切断内脏大神经,可使阻断冠脉后体循环血(而不是局部静脉血)的ηbh和ERI变化基本消失。缺血区局部血液pH和pO_2明显降低,pCO_2明显增高,红细胞内ATP含量减少和钙含量增加。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时,体循环静脉血中的RCD降低主要与交感系统活动增强有关,而缺血区局部静脉血的RCD降低则可能主要受局部体液因素和代谢的影响。
秦富忠赵荣瑞赵志青马新亮
关键词:红细胞变形性心肌缺血血液
脾切除对狭窄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1990年
本实验观察了脾切除对狭窄冠脉血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冠脉狭窄时,缺血心肌区血液中PC降低,Rc增加,CBF_(LAD)逐渐减少,体循环血液中PC表现为明显进行性升高。切除脾脏后狭窄冠脉,缺血心肌区血液中PC仍有降低,但体循环血液中PC则未见明显变化,同时RC降低,CBF_(LAD)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减少的现象消失。提示,心肌缺血时,通过脾脏释放作用使体循环血液中PC升高这一效应,可增强缺血心肌区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变化,进而减少狭窄冠脉血流量。
赵志青朱妙章臧益民王复周
关键词:冠脉狭窄冠脉血流量脾切除
再灌注心脏保护的新策略:后处理和预处理的比较(英文)被引量:36
2006年
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RMMI)是由多种触发物、媒介物和效应器参与的复杂生物反应过程,导致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血流障碍、心功能异常、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过去二十多年来,尽管人们开发了多种心脏保护措施(药物性干预)以减少RMMI,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在临床上寻求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轻RMMI有着极大的价值。我们实验室近来报道了在再灌注或恢复供氧早期,快速反复中断冠脉血流或氧供(缺血或缺氧后处理),可减少心肌组织或细胞内自由基的生成,减轻钙超载,减轻内皮功能的损伤,降低黏附蛋白的表达,减少坏死和凋亡。后处理的这些保护作用可能和内源性生成物如腺苷和一氧化氮增多、蛋白酶(包括PI3KAkt和ERK1/2)的激活、线粒体的ATP依赖性K+通道开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关闭有关。与预处理比较,后处理具有同样的保护效应。在长时间再灌注后仍有减少梗死范围的作用。目前的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证实,在缺血后恢复血供时,后处理的应用在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开启了一个新的治疗窗口。
赵志青臧益民
关键词:后处理预处理心脏
血液稀释对兔在体心左室肌缺血边缘区跨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1989年
阻断动物冠脉引起的局部急性心肌梗塞,根据其缺血程度,可区分为三个不同区带:缺血中心区、非缺血区和血流量介于两者间的缺血边缘区。该区的各种代谢性指标和电活动变化均轻于缺血中心区,其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及时增加该区血供,促使其向正常方向转化,可缩小梗塞范围,减少死亡率。现已证实,阻断冠脉半小时后逐渐升高的血液粘度。
赵志青吴博威王峰峰赵荣瑞臧益民王复周
关键词:缺血边缘区跨膜电位血液稀释
阿司匹林精氨酸对犬缺血心肌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1990年
本实验观察表明,阻断犬冠脉血流后,血小板聚集率、左室舒张末期压和左室等容舒张末期压力下降时间常数增加,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和左室肌收缩成分舒张速度降低。缺血边缘区心肌舒张末期节段长度延长,室壁厚度、长度缩短变化百分率和室壁厚度变化百分率均减小。静脉输注阿司匹林精氨酸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后阻断冠脉,上述反映上室肌舒张功能的各参数变化程度均减轻。
赵志青刘冰赵荣瑞朱妙章臧益民
关键词:阿司匹林精氨酸心肌缺血
阿斯匹林精氨酸对兔缺血心肌不应期和室颤阈变化的影响
1989年
实验观察了阿斯匹林精氨酸(AAs)对兔缺血心室肌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结果表明,阻断冠脉50min时,血小板聚集率(PAgR)增大11±5%,VFT降低24±3mA;缺血边缘区ERP较缺血10 min时缩短20±10 ms,缺血中心区延长35±12 ms,两区间不应期离散性(Di)增加52±17ms,各数值均与对照值差异显著(p<0.01)。阻断冠脉前0.5 hⅳAAs,上述参数变化明显减轻,与单纯阻断组缺血50 min时各数值变化相比,均p<0.01。结果提示,AAs具有抑制PAgR、减小Di和提高VFT的作用。
赵志青臧益民朱妙章周盈颖吴博威赵荣瑞
关键词:AAS有效不应期室颤阈
局部缺血区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特点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出现明显异,主要表现为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比容增加, 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而变形能力降低等,血小板功能中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增加。但在临床研究中,限于心肌梗塞发作时间无法控制,心梗发生到取血检查之间的时...
朱妙章藏益民陈士良马新亮赵志青
关键词:局部缺血静脉血缺血区红细胞变形能力切变率冠脉血流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缺血时血小板数量和容积变化关系的分析
1989年
在麻醉开胸狗,观察了阻断冠脉后血小板数量(PC)和平均血小扳容积(MPV)的变化。结果如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两者呈非线件反方向变化,PC减少,MPV增加(P>0.05);而由PC和MPV计算的衍生指标,血小板临界容积(Platelet-crit, PCT)则和PC改变呈良好相关性,PC减少,PCT也降低(P<0.01)。这些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PC和MPV发生明显异常变化,PCT改变有助于证实这一点。
赵志青李艳裴其应牛国保王跃民减益民
关键词:血小板心肌缺血冠心病
血液稀释时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善效应被引量:1
1989年
用14只开胸狗,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早期氏血液粘度对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效应,结果:(1)阻断冠脉40分时,测得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和血液动力学各指标发生明显改变。射血前期(PEP)延长,左室射血时间(VLET)缩短、PEP/LVET比值增大,动脉收缩人压降低,舒张压高以及心输出量养活,各参数照会 有显著性差异;(2)阻断冠脉10分后,行右旋糖酐等速,等量血液衡释,基本上消除了缺血引起的STI和血液动学各指标变化,缺血40 分时,各参数与对照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早期血液度的异常升高,可能具有加剧收缩功能损害的作用。
赵志青朱妙章
关键词:血液稀释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