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树皮
  • 2篇树脂
  • 2篇松树
  • 2篇热解
  • 2篇热解油
  • 2篇维数
  • 2篇落叶松
  • 2篇落叶松树皮
  • 2篇木材
  • 2篇木材内部
  • 2篇胶黏剂
  • 2篇酚醛
  • 2篇酚醛树脂
  • 2篇分形
  • 2篇分形维数
  • 2篇CT断层
  • 2篇CT断层扫描
  • 1篇树脂胶
  • 1篇树脂胶黏剂

机构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科院

作者

  • 6篇赵勇
  • 4篇费本华
  • 4篇侯祝强
  • 4篇赵荣军
  • 2篇常建民
  • 2篇柴宇博
  • 2篇闫振
  • 2篇覃道春
  • 2篇杨忠
  • 2篇马路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产工业
  • 1篇中国人造板
  • 1篇第十次全国木...
  • 1篇中国林学会木...

年份

  • 3篇2007
  • 3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被引量:18
2007年
采用FTIR分析了落叶松树皮热解油的成分,并以落叶松树皮热解油为原料部分替代苯酚20%、40%、60%,制备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热解油中含有很多酚类、醛类、酮类以及不饱和的C=C键和一些柔性基团,可以代替部分苯酚与甲醛制备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起到对酚醛树脂改性的作用。2.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具备与酚醛树脂胶黏剂类似的性能。热解油代替20%的苯酚制备的热解油-酚醛树脂的反应活性最大。3.热解油中含有大量C=O、CH2-OH、C-CH2-C等基团的化合物,增加了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和反应交联度,使热解油的加入起到了一定的固化剂的作用;同时热解油中含有一定的醇类物质,以及一些柔性基团,它的加入改善了树脂的脆性,提高了韧性。4.热解油加入得越多,树脂的黏度越大,树脂的固化温度也相应减低,其稳定期减短。
马路赵勇闫振柴宇博常建民
关键词:树皮热解油
木材断口形态特征研究
木材的断口是一种复杂的不规则几何体,使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进行定量描述.本研究在'小岛法'(SIM)和测量空间质量分布的分形方法启发下,尝试以一种新的方法研究木材断口,即通过研究断口截面面积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规律来定量描述断...
费本华赵勇覃道春杨忠侯祝强赵荣军
关键词:CT断层扫描
文献传递
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本文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分形理论来描述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以银杏和板栗为试材,采用连续升温干燥,并建立不同干燥温度下木材重量和尺寸之间的双对数关系,计算得到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实验结果表明:...
费本华赵勇侯祝强赵荣军
关键词:木材干燥分形维数
文献传递
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黏剂制造胶合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以落叶松树皮热解油按比例0%、20%、40%、60%代替苯酚制备的4种酚醛树脂胶黏剂和人工林杨木单板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选择不同的热压压力、热压时间和涂胶量进行了3层胶合板压制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别针对4种胶分析影响胶合板强度的主要因素,给出了不同胶种的最优胶合工艺参数。
闫振柴宇博马路赵勇常建民
关键词:热解油酚醛树脂胶合强度
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度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该文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分形理论来描述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以银杏和板栗为试材,采用连续升温干燥的方法,并建立了不同干燥温度下木材重量和尺寸之间的双对数关系,计算得出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是定量反映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复杂程度新的有效指标.木材内部孔隙度分形维数的变化与干燥温度和木材含水率的变化相对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两种试材含水率逐渐降低,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均逐渐增大,内部孔隙的复杂程度也增大.当干燥温度从20℃到100℃,试材从气干状态(含水率14%)到绝干状态,银杏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变化在2.1057~2.8757之间,板栗的维数变化在2.0080~2.9238之间.板栗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变化范围要比银杏大,说明在干燥过程中板栗内部孔隙变化的复杂程度要比银杏大,干燥银杏木材比干燥板栗木材相对容易,产生干燥缺陷的可能小于板栗.
费本华赵勇侯祝强赵荣军
关键词:木材分形维数
应用CT技术研究木材断口形态特征被引量:21
2007年
This paper initially appli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o research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Pinus elliottii,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and Larix gmelinii were choosed as samples. 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logarithm-logarith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wood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then defined the slope-D_L regressed by the two factors above as the section variation fractal dimension of wood 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an effectively analysis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All the samples exist an mark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rea of fracture and its location, D_L is a new effective parameter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feature of wood fracture, the delta of -2 described the complexity of fracture surface of wood. Due to the anisotropy and variation of wood properties, D_L is the statistically fractal dimension. All the results are tested by the statistic software——SARS, there exist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_L from different species. The average fractal dimension of fracture surface of Pinus elliottii is 2.25, Populus×canadensis cv. ‘I-214’ is 2.46, Larix gmelinii is 2.65.
费本华赵勇覃道春杨忠侯祝强赵荣军
关键词:CT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