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冠飞 作品数:26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特异性标志物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可用于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ProteinChip 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指纹图谱.所有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识别最终可能用于PBC诊断的蛋白标志物并优化组合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PBC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找到69个差异蛋白峰(P<0.05).其中质荷比(m/z)为3445,4260,8133和16290的蛋白峰建立PBC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能很好地把PBC患者从其他肝脏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区分出来,其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5.1%.经双盲实验验证,该模型对PBC诊断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2.4%.结论:采用纳米磁性微球与蛋白质芯片阅读仪联用的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可以检测PBC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建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PBC诊断模型. 胡朝军 李永哲 赵冠飞 李宁 许洋 佟大伟 张蜀澜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 磁性微球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ELISA联合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GPI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mRNA及血清中GPI抗原表达与RA发病机制及活动性的关系.并比较GPI、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 赵冠飞 李永哲 齐福华 王清涛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文献传递 基于水平感知平衡网络的免疫固定电泳加检IgD判断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水平感知平衡网络的免疫固定电泳加检IgD判断系统,引入了深度学习技术,训练水平感知平衡网络HABN,利用水平感知平衡网络HABN从IFE图像中自动提取特征,从而判断在常规免疫固定电泳中被判定为轻链类型的... 赵冠飞 张瑞 胡炎伟 朱艺璇 司鑫然 范哲意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最早在1968年因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而得到认识,是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重要酶类,它除了具有酶活性之外还有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活性。 GPI 作为一种泛在表达的抗原,在 T 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 赵冠飞 李永哲 胡朝军 佟大伟 张蜀澜 宋玉国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异构酶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3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3(TLR3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5例PBC患者(活动期33例、缓解期22例)、20例肝癌患者(疾病对照组)和24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PBMCs中TLR3 mRNA的表达水平。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凶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PBC患者活动期TLR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疾病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高于肝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TLR3 mRNA的表达水平与健康人和肝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患者TLR3 mRNA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王红梅 李永哲 赵冠飞 张洋 冯雪 包树萌 佟大伟 张蜀澜 胡朝军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TOLL样受体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肝内胆管的慢性炎症和进行性破坏,血清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为特征,最终导致肝硬化和器官衰竭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门脉炎症性改变,最终... 王红梅 李凤莲 张洋 张逢春 赵冠飞 冯雪 包树萌 胡朝军 张蜀澜 李永哲 张奉春 李永哲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转录因子FOXP3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78例PBC患者(活动期44例、缓解期34例)、肝癌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PBMCs中GITR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活动期PBC患者GITR mRNA表达水平(△Ct=10.5±2.8)明显低于缓解期PBC患者(△Ct=7.2±2.3,P〈0.01);活动期PBC患者GITRmRNA表达水平(△Ct=10.5±2.8)明显低于健康对雕组(△Ct=7.4±1.1)与肝癌组(△Ct=5.9±1.3,P〈0.01);缓解期PBC患者GITR 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肝癌患者GIT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PBC患者(P〈0.01)。结论GITR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佟大伟 张洋 李永哲 王红梅 赵冠飞 冯雪 包书萌 张蜀澜 胡朝军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H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mRNA及血清中GPI抗原表达与HA发病机制及活动性的关系,分析比较GPI与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在H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60例RA患者(活动期28例、缓解期32例)、3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PBMC中GPI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1(待测基因)-Ct2(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同时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GPI和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和RF水平。结果HA患者GPI mRNA表达水平[△Ct=4.21(3.04—7.23)]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Ct=8.42(5.16~9.98),P〈0.01]和健康对照组[△Ct=8.66(4.90—10.01),P〈0.01],活动期组GPI mRNA表达水平[△Ct=3.78(1.28~6.09)]与缓解期组[△Ct=5.88(3.23~8.9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760,P〈0.01);HA组血清GPI水平[3.02(2.02—8.39)mg/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20(0.11~0.32)mg/L]和健康对照组[0.18(0.08~0.30)mg/L],且RA活动期组血清GPI水平[4.84(2.81~10.38)mg/L]与缓解期组[2.12(1.26—4.34)m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9.830,P〈0.01)。同时检测GPI、抗MCV抗体和抗CCP抗体对HA的敏感度分别为68%(41/60)、57%(34/60)、58%(35/60);特异度分别为95%(57/60)、92%(55/60)、93%(56/60)。结论GPI mRNA可能参与了HA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血清中GPI对HA诊断有相对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临床诊断HA的辅助指标。 赵冠飞 齐福华 王清涛 李永哲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6347例样本中抗核抗体致密细颗粒型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致密细颗粒型(dense fine speckled,DFS)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在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6347例ANA常规检测标本,探讨ANA阳性和DFS阳性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AID的关系。结果ANA阳性率(除外DFS阳性)为41.16%(19077/46347),其中DFS阳性率为0.64%(301/46347),占ANA阳性者的1.55%(301/19378)。女性DFS阳性率及ANA阳性率(除外DFS阳性率)均高于男性,ANA阳性率(除外DFS阳性率)在41~60岁组ANA阳性率最高,DFS阳性率在21~40组最高。不同临床科室中,风湿科的ANA阳性者(除外DFS阳性)中最高,为49.39%。DFS阳性者中,风湿科患者占比最高,为27.91%,妇产/生殖科占比第二,达26.58%;在具体的疾病中,DFS阳性者中不孕患者比例最高达15.95%,且滴度>1∶320时,不孕患者比例显著增加,表明高滴度DFS可能与不孕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ANA和DFS阳性在不同人群和科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AID的关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但DFS核型的临床意义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结合临床数据和其他生物标志物进行综合评估。 赵冠飞 王佳荟 苗宇桐 孟娟关键词: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疾病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8例RA患者,8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了类风湿因子(RF),关节疼痛及肿胀数,血沉(ESR),以及X线分级等。结果128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52±2.37)μg/ml,8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083±0.056)μg/ml,42例健康对照组为(0.081±0.050)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和RA病情活动成正相关。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43.5%,特异性为98.3%。结论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赵冠飞 李永哲 王红梅 佟大伟 张蜀澜 胡朝军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关节炎 类风湿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