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小珏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食品
  • 2篇电泳
  • 2篇统计过程
  • 2篇统计过程控制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污染
  • 2篇化妆品
  • 2篇过程控制
  • 2篇SPC
  • 2篇出口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电泳
  • 1篇婴儿奶粉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肉产品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沙门氏菌
  • 1篇生产过程
  • 1篇生物法

机构

  • 11篇上海出入境检...

作者

  • 11篇韩伟
  • 11篇谢小珏
  • 9篇顾鸣
  • 4篇袁辰刚
  • 3篇张柳
  • 2篇施敬文
  • 2篇王赢
  • 2篇管宇
  • 2篇黄建康
  • 1篇刘月明
  • 1篇张舒亚
  • 1篇杨振宇
  • 1篇顾文雯
  • 1篇吴希铭
  • 1篇陈立
  • 1篇张浩
  • 1篇王震宇
  • 1篇邓晓军

传媒

  • 5篇食品安全质量...
  • 4篇食品工业
  • 2篇香料香精化妆...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口速冻方便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分析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建立出口速冻方便食品中高效、易操作的微生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方法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对出口速冻方便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微生物污染分析,绘制控制图。结果经过持续地卫生监测和监管,食品加热后区域的微生物超标率均降低至零。结论针对微生物分布特性采用相应的监控手段,结合HACCP,可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控制。
韩伟管宇谢小珏施敬文张柳顾文雯顾鸣黄建康
进出口化妆品的卫生状况及微生物种群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对2009~2011年上海口岸进出境化妆品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种群及其生化共性。采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及ISO 18415:2007(E)《化妆品-微生物学-指定菌和非指定菌检测》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31 460份样品中,菌落数含量≥10CFU/g(mL)的样品有68份,检出率为0.22%。其中超过限量标准范围的样品39批,不合格率为0.12%。进出口化妆品中的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占42.4%,其次为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细菌,未检出指定的致病微生物。生化聚类分析显示低营养要求和防腐剂耐受的细菌易在化妆品中定殖并影响产品质量。
韩伟谢小珏袁辰刚王震宇顾鸣
关键词:化妆品微生物污染
菠萝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本文研究建立食品中菠萝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菠萝rbcL基因设计菠萝物种特异性检测引物和荧光探针,对样品中的靶标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进行物种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测试和实际应用检测。结果通过对供试的58种动植物材料进行检测,只有菠萝出现特异性扩增,其他物种材料无扩增;对不同浓度菠萝DNA样品和不同含量的菠萝粉样品进行灵敏度测试,该检测方法对菠萝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01 ng/μL菠萝DNA和0.1%菠萝粉;对市场销售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满足于检测需求。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准确,能应用于食品中菠萝成分检测。
谢小珏韩伟刘月明张舒亚邓晓军
关键词:食品菠萝实时荧光PCR
微孔板式微生物法快速测定婴儿奶粉中维生素B_(12)的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微孔板式微生物法与国家标准方法GB 5413.14—2010的检测效果,并评价微孔板式微生物法检测试剂盒检测维生素B12的检测性能。将微孔板式微生物法与国家标准方法GB 5413.14—2010分别进行模拟样品及自然样品的检测试验,比较分析检测结果。对微孔板式微生物法进行评价试验,并通过耐变性试验、批间变异试验及比对试验,分析微孔板式微生物法的检测性能。微孔板式微生物法与国家标准方法GB 5413.14—2010的检测效果基本一致。微孔板式微生物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王赢袁辰刚谢小珏顾鸣韩伟
关键词:维生素B12微生物法
进口乳酸菌制品中乳酸菌的检测鉴定与分析
2015年
旨在为乳酸菌制品就乳酸菌质量指标提供更可靠的评价及建立更完善的检测方案。采用国家标准4789.35—2010的检测方法对140批进口乳酸菌制品中乳酸菌含量进行检测,并且对这140批乳酸菌制品中的菌种进行了PCR检测鉴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该制品的质量是否可靠。这140批乳酸菌制品中乳酸菌含量均达到我国国家标准的要求,所含乳酸菌菌种也与产品标签所示相符。就乳酸菌含量及所含乳酸菌菌种范围而言,这140批进口乳酸菌制品的产品质量较为可靠,建立的检测方案也切实可行。
王赢袁辰刚谢小珏顾鸣韩伟
关键词:乳酸菌PCR
辐照对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辐照对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化妆品基质和卫生相关微生物构建各种试验组合,采用钴-60的γ辐照源进行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通过微生物计数检验辐照的效果。结果发现,各类微生物的D10值,由大至小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繁殖体)0.43~0.48,白色念珠菌0.40~0.46,金黄色葡萄球菌0.35~0.45,铜绿假单胞菌0.26~0.29。6 kGy的辐照剂量可使污染菌量由约107 CFU/g降至10 CFU/g以下,8 kGy及以上的辐照剂量可彻底杀灭污染菌。同等污染水平下,含水量较少的彩妆粉类化妆品需要更高的辐射剂量才可达到相同的灭菌效果,且其中残留微生物的存活时间较长,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放置15 d后略有增殖。
韩伟杨振宇谢小珏顾鸣
关键词:化妆品辐照灭菌
微流芯片电泳分离法对热加工猪肉及鸡肉的加热验证及卫生监控
2013年
目的利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法对猪肉馅和鸡里脊肉进行热加工验证。方法采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对肉及含肉食品的热加工效果进行验证,并对产品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卫生分析。结果产品中心温度在55℃以上到70℃并保持2min的处理区间细菌数有大幅度下降,70℃加热2min可使初始数量为104~106CFU/g的细菌下降3~4个数量级,有效控制肉及含肉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且此加热条件下猪肉和鸡肉组织电泳图谱与未处理样品相比产生显著差异,证明产品经过充分的加热,熟制完全。结论采用微流芯片电泳分离技术可快速有效地验证产品的加热程度。
韩伟张浩谢小珏张柳顾鸣
ELISA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的实验室验证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对ELISA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进行评估,进行了实验室内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ELISA方法是快速检测三聚氰胺残留的筛选性技术,除疑似结果需要理化方法进一步确证外,整个检测过程仅需要3小时,检测低限为0.5mg/kg,可以满足国内外三聚氰胺推荐限量值控制要求;其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均能达到SN/T0005标准的要求,符合目前我国对动植物和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具体规定。
顾鸣陈立袁辰纲谢小珏韩伟
关键词:ELISA
速冻方便食品生产卫生监控中SPC技术的运用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对两家速冻方便食品企业进行了微生物污染分析,建立了针对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标准,显示出不同生产环节在卫生监控上的不同的要求和重点。SPC与HACCP相结合形成预防为主的管理体系,简洁有效地达到了微生物污染控制的目标,在食品质量管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韩伟谢小珏管宇张柳施敬文黄建康
关键词:污染分析
出口熟制肉产品加热验证方式组合的研究
2014年
以两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为例,采用生产过程中热分布、热穿透检测结合成品变性蛋白质电泳检测的方式,可对熟制肉产品的关键加热工序进行完整的验证。多种验证方法的综合应用可相互补充,彼此佐证,得到热处理条件的真实状况,以判断其是否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可为HACCP实施提供了科学、便捷的有效性验证。
韩伟吴希铭谢小珏顾鸣
关键词:热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