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倩
- 作品数:21 被引量:8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护理学会护理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多功能拔泵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拔泵车,包括拔泵车的顶部嵌入连接有顶板,顶板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拔泵车的顶部表面固定两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拔泵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顶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抽屉,拔泵车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翻折...
- 骆丽华许立倩邵燕茹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为麻醉护理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工作给予防控措施建议。方法组织多名麻醉护理专家,根据国家级、省级发布的相关防控方案、指引,感染防控的相关标准,以及多家学会、医院的麻醉医疗和手术室防控策略与建议,结合麻醉护理工作特点,制定麻醉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的建议。结果制定出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包含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的麻醉护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麻醉护理工作的日常防护。结论此新冠肺炎患者的麻醉护理防控工作建议专家共识,供省内外各地医院,麻醉护理同仁们参考。
- 丁红陈旭素许立倩刘焕仪姜玉梅陈信芝吴岚唐娜黄莉叶丽杨洁何敏王雪莲陈静芝毛小燕冯惠东江丽萍谢祝斌卢春丽周曙廖长剑王佳温济金何婧李晓艳
- 关键词:麻醉护理
- 麻醉复苏室应用充气式保温毯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与寒颤的效果研究
- 曹艳冰许立倩
- 纤支镜收纳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支镜收纳装置,包括设有前开口和下开口的收纳盒体,以及与收纳盒体铰接的翻盖,翻盖闭合收纳盒体的前开口和下开口,收纳盒体内设有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相通,且第二收纳腔中设有卷盘部...
- 许立倩徐金东
- 文献传递
- 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护理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在撤呼吸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营养支持的方法与涉及的护理。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的20例撤呼吸机困难患者施行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的护理。结果:有15例患者顺利撤呼吸机,5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过程,但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早顺利撤呼吸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此类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 许立倩蔡晓梅陈秋霞谢建华
- 关键词:营养支持心脏术后护理
- 一种输液通道扩展头
-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输液通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液通道扩展头,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防护装置;第一单向阀包括用于连接输液器的连接管及多个用于与其他输液通道扩展头的连接管进行连接的插接管;第二单向阀设有多个;第二单向...
- 柴云飞潘艳黄佳珊元方彬俞润英许立倩
- 麻醉复苏室妇科开腹手术病人低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由于麻醉因素对体温调节系统影响及手术时间较长等多因素的影响,可使中心温度向环境温度偏移,易使患者术后体温低于36℃,发生低体温,导致患者发生术中、术后的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力降低及术后的心肺并发症等一系列的...
- 姚善华黎彩玲许立倩
- 关键词:妇科开腹手术凝血功能障碍麻醉复苏室体温调节功能保温毯
- 文献传递
- 充气式保温毯用于麻醉复苏室全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2
- 2019年
- 目的评价充气式保温毯在麻醉复苏室预防全麻患者恢复期低体温及寒颤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麻醉恢复室后给予常规太空被保暖;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暖。评价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及寒颤、苏醒延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及苏醒延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30min、出室时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促进患者麻醉后苏醒。
- 许立倩曹艳冰戴红霞常后婵易为群
- 关键词:全麻患者麻醉复苏室全麻恢复期充气式保温毯寒颤苏醒延迟
- 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更换液体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人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对比分析2种更换药物的方法引起病人头晕、心悸等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引起病人头晕、心悸不适的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心率、血压的改变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用改良方法降低病人由于换药不妥引起的不适,心率、血压改变极小,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陈秋霞林金枝谢雪均刘永莲许立倩
-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减少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缺氧事件发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组),89例/组。所有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按复苏室常规流程行麻醉后复苏,气管导管拔除后H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N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于吸氧1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相关呼吸指标;吸氧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缺氧发生(氧饱和度<90%)及发生次数,是否再插管及不良反应(非计划入ICU,呕吐、误吸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复苏室安全复苏并送回病房,其中仅1例常规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需再次气管插管。H组与N组比较:缺氧事件发生率(3.4%vs.11.2%,P=0.044),动脉血氧分压[(161.96±51.21)mmHg vs.(114.35±43.60)mmHg,P<0.001],氧合指数[(398.76±231.86)vs.(324.10±194.16),P=0.021]。两组患者的平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安全、效果良好,可减少气管导管拔除后缺氧事件的发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
- 许立倩魏宁单美娟汪子怡叶天成梁赛珍李乐朱强何路遥白建杰陈碧霞徐金东
- 关键词:麻醉复苏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