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敏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地球动力
  • 2篇地球动力学
  • 2篇沉积盆地
  • 1篇地球动力学机...
  • 1篇地球演化
  • 1篇地幔
  • 1篇地幔对流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分布
  • 1篇松辽盆地
  • 1篇松辽盆地南部
  • 1篇盆地演化
  • 1篇中生代
  • 1篇中生代盆地
  • 1篇火山
  • 1篇火山作用

机构

  • 2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篇薛林福
  • 3篇许敏
  • 2篇刘立
  • 2篇王东坡
  • 1篇杨光
  • 1篇韩永吉
  • 1篇王东坡
  • 1篇王骏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吉林地质
  • 1篇岩相古地理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通化中生代盆地火山——沉积序列及盆地演化被引量:13
1997年
通化中生代断陷盆地(前人称三源浦盆地)以频繁的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为特征,形成了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序列,表现为火山爆发相、溢流相与冲积扇相、湖泊相的反复交替,并发育了湖相火山碎屑浊积岩系〔1〕。盆地演化经历了早期非补偿阶段、早期熔浆充填期,火山喷发期后非补偿沉积阶段、晚期熔浆充填期,构成二个大的火山—沉积旋迥。
许敏薛林福王东坡韩永吉
关键词:盆地火山作用盆地演化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以辽西-辽北-松辽盆地南部为例被引量:13
1999年
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与地球深部动力系统的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地球深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岩石圈、软流圈以及莫霍面。岩石圈的厚度、有效弹性厚度以及流变性决定了它对构造活动、热活动以及变形的响应,控制了拆离带的深度,影响了盆地的热结构,进而影响到盆地的结构类型。软流圈不仅对岩石圈底部产生熔蚀作用,使岩石圈变薄,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岩石圈的热学性质。莫霍面是一个动态的界面,从大的方面看,反映了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从小的方面看,指示了盆地的形成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从早、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形成众多的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于松辽地区形成大型坳陷盆地。这些盆地沿松辽盆地-辽北-辽西一线呈有规律的排列,其含油气性由西北向东南由断陷含气坳陷含油,过渡为含气断陷不含油坳陷,到最后断陷中不含油气。油气的这种分布规律表面上看与盆地类型有关,实际上是受盆地深部地球动力系统的控制。主要体现在:(1)松辽盆地岩石圈厚度约50~60km,平均比辽西地区薄25km;岩石圈厚度越大拆离带的深度就越大;折离带深度越大,岩石圈的强度越大。由此可见,松辽盆地的岩石圈强度明显低于辽西地区,因此更易发生挠曲变形而形成坳陷盆地。(2)由于盆地的基底存在较大的差异,?
王东坡许敏薛林福刘立王德勤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岩石圈沉积盆地油气分布地球演化
沉积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分类被引量:8
1998年
沉积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球内部的热和物质的对流密切相关,它是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原始动力。软流圈上涌高度,莫霍面或地幔羽的位置是地幔对流的具体的表现。根据地球内部流变学界限,岩石圈的性质和厚度,板内应力和沉积负荷可以将原始盆地划分为克拉通盆地,拉张盆地,挤压盆地和走滑盆地。
王东坡刘立薛林福杨光许敏王骏王德勤
关键词:地幔对流地球动力学沉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