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建庸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种群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DNA
  • 1篇引物
  • 1篇引物筛选
  • 1篇有丝分裂
  • 1篇植株
  • 1篇天然种群
  • 1篇拟南芥
  • 1篇鸟类
  • 1篇片段
  • 1篇迁徙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转化拟南芥
  • 1篇卫星跟踪
  • 1篇小种群
  • 1篇南方红豆杉

机构

  • 7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7篇覃建庸
  • 3篇徐刚标
  • 3篇陈名红
  • 2篇向左甫
  • 1篇吴雪琴
  • 1篇符泽华
  • 1篇卢孟柱
  • 1篇陈娟
  • 1篇申响保
  • 1篇张玉梅
  • 1篇何长青
  • 1篇邹帆
  • 1篇敖小平
  • 1篇谭诗梦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实验室检测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温度优化的蚕豆根尖有丝分裂观察技术改进及其教学实践探索
2025年
目的 提高传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与观察实验检测效果的稳定性。方法 针对传统60℃解离法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引入室温(20~26℃)解离条件,采用60、40℃和室温(20~26℃)三种不同温度水浴解离,结合2、9 min两种时间梯度对比处理蚕豆根尖,比较不同解离条件下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检测效果,探索实验材料解离优化条件。结果 在室温(20~26℃)水浴解离2 min实验材料时,解离率最高,有丝分裂相多,观察检测效果稳定性最好。结论 用蚕豆根尖作为植物有丝分裂观察材料时,采用室温(20~26℃)水浴2 min解离,能获得稳定的检测观察效果。
覃建庸徐志红易蓉
关键词:有丝分裂染色体解离蚕豆
鸟类的季节性迁徙方式与研究方法被引量:7
2008年
综述了当前鸟类迁徙方式的主要理论及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主要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结合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现状,提出将环志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用卫星跟踪技术来研究鸟类的迁徙运动。
覃建庸陈名红向左甫
关键词:鸟类迁徙研究方法卫星跟踪
猴科动物种口变动对亲缘结构和行为的影响
2011年
种口通常分为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方面:生活史,包括动物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等;种口结构,包括群结构(年龄和性别)和群大小等。种口变动就是这两个不可分割方面的变化。种口变动不仅影响到群居动物的种口结构(群的大小和组成),还影响到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主要综述了种口变动对群内亲缘结构的影响,以及决定群内与亲缘相关行为出现的因素。
覃建庸陈名红
珙桐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11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能扩增出稳定、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74个为多态,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96.10%;各种群PPB值为37.66%~63.64%,平均为54.07%。种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SP)为0.4849,种群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POP)为0.1886~0.3274,平均为0.2774。这表明珙桐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均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群间与种群内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46.22%,53.78%,种群间呈高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对应的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01)。UPGMA法聚类分析将11个珙桐种群分为3组。研究结果为珙桐遗传资源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种群遗传学信息。
张玉梅徐刚标申响保吴雪琴覃建庸陈娟
关键词:ISSR
VORTEX模型及其在小种群保护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介绍了VORTEX模拟模型的产生和特点,同时综述了国内在小种群保护上所做的一些工作。
覃建庸陈名红向左甫
关键词:VORTEX小种群
胡杨大片段转化拟南芥植株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胡杨是研究林木对极端逆境响应的首选材料。开展胡杨随机插入大片段遗传转化,克服了单基因对植物表型的微效应而不易检测的难题,是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思路的新尝试。用花序浸染法将胡杨基因大片段转化到拟南芥中,筛选出有特异性状并稳定表达的转化型植株。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化型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的生长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与野生型相比,转化型种子粒径增长达14%、千粒重增加达27%,这为进一步开展该基因大片段功能研究,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谭诗梦敖小平符泽华覃建庸徐刚标卢孟柱
南方红豆杉叶绿体非编码序列PC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
2016年
PCR技术广泛用于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领域,是植物系统发育及种群遗传结构等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影响PCR体系扩增的主要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叶绿体DNA(cpDNA)最优体系(30μL)为3μL 10×PCR buffer,1μLDNA模板(60 ng),4.2μL MgCl_2(3.5 m M),8.4μLdNTPs(0.7 m M),0.9μL引物(0.3μM),0.8μL Taq DNA聚合酶(2 U),10.8μL去离子水。利用该体系筛选出叶绿体DNA非编码区通用引物4对,分别为atp I-atp H、psb J-pet A、trn H-psb A和trn L-trn F。
邹帆徐刚标何长青覃建庸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叶绿体DNA引物筛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