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雷
- 作品数:19 被引量:57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合同制定向工作任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千岛群岛大地震与中国东北地区地震相关性的探讨
- 2011年
- 在分析3次千岛群岛大地震对应东北地区地震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地质构造背景下千岛群岛大地震引起板块俯冲与我国东北地区地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千岛群岛发生7级以上地震对应东北地区地震有较强相关性;千岛群岛在大地震破裂过程中产生的俯冲作用自东向西对东北板块产生挤压作用,东北地震区相继发生了浅源地震;千岛群岛地区发生地震时,东北地震区地震活动明显提高。
- 蔡宏雷朴杰陈琳荣赵海源郑国栋张宇周忠伟
- 关键词:千岛群岛地震
- 长春市地震速测速报中心传输方式改造的方法被引量:1
- 2010年
- 本文总结几年来在地震数据传输方面的工作经验,考虑目前地震遥测数据几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为采用网络传输进行九五设备升级提供些许借鉴。
- 周忠伟吕晗王希燕付崎蔡宏雷
- 关键词:网络传输串口服务器
- 浅析数字地震仪标定原理
- 2010年
- 长春地震台使用CTS-1型数字地震仪,它的频带是50Hz-120Sec,对等速度输入响应平坦。仪器具有低的自身噪声,动态范围140dB。地震计采用力平衡负反馈系统,传递函数稳定。CTS-1型超宽频带地震计的频带复盖了从短周期地震波至120s长周期频带。地震仪系统标定是检验仪器工作是否正常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仪器工作不正常,那么输出的数据就是非正常假性数据,在工作中,这样的数据就会是"假冒伪劣"数据,真实拾取地脉动是容不得有丝毫误差,这样记录到的原始数据才是真实可靠的。本文通过应用数字仪标定软件,将标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工作中的一些技巧加以归纳总结,使我们更好完成标定工作和仪器的维护。并利用标定软件计算出我台零点值与极点值代入零极点公式绘出零极点图验证标定结果。
- 蔡宏雷陈琳荣
- 关键词:数字地震仪
- 吉林松原5.8级震群震相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选取2013年松原5.8级震群23个M_S≥3.0地震事件,通过地震波的振动持续时间、速度、周期、振幅等,进行震相识别,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土层较厚,且震源相对较浅,面波较发育,波列的振动持续时间较长;地震震相主要以Pn、Sn、Pg、Sg、PmP、SmS为主:其中PmP、SmS震相在震中距70—110 km范围内较易识别;Pn、Sn震相在震中距150 km以上可较清晰的识别,随着震中距增大,Sn震相在震中距350 km以上将不易识别。
- 卢燕红张洪艳刘轶男陈聪陈闯蔡宏雷
- 关键词:地震震相震相分析
- 2022年1月2日云南宁蒗M_(S)5.5地震矩张量及发震构造研究
- 2025年
- 基于云南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采用矩心矩张量反演方法,结合断层失稳参数,对2022年1月2日发生在云南宁蒗的M_(S)5.5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宁蒗M_(S)5.5地震破裂过程由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独立的子地震组成:较大子地震M_(major)占总地震矩的74.7%,矩震级为M_(W)5.2,较小子地震M_(minor)占总地震矩的25.3%,矩震级为M_(W)4.9,二者均为典型的正断层地震.断层失稳参数分析显示,M_(major)震源机制解中的节面I对应的断裂,即走向NW、倾向NE的永宁断裂推测其为主发震断裂.较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主震激发了震中区附近的次级断裂的活动.研究认为,2022年宁蒗M_(S)5.5地震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永宁断裂继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_(S)5.7地震后,沿NW方向进一步扩展的结果,反映出该断裂在过去十年中持续积累应力并发生破裂的构造演化特征.
- 刘俊清张宇蔡宏雷张雪冰王光明陈兆新
-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震源机制解
- 工程场地地脉动机制分析
- 2011年
- 分析了地脉动的形成机理,指出对场地地脉动有影响的是体波和面波,两者对场地地脉动影响与场地及周围环境条件有关,并提出场地动力特性测试时应注意事项,从而为地脉动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场地动力特性测试奠定了基础。
- 蔡宏雷陈琳荣
- 关键词:地脉动面波体波
- 利用重测定的震源深度特征探讨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发震因素被引量:8
- 2015年
- 利用Pn-Pg震相组合的局部搜索法,采用5种地壳速度模型对2013年吉林前郭5.8级地震震群进行震源深度测定。计算结果显示,5种结果的震源深度的主要分布特征相似。对选取的32个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结果最小为6 km,最大14 km,主要集中在10 km左右,系统深度偏差约1.74 km,震源深度分辨率约1.58km,重定位后地震震中优势分布呈北西向。与当地的沉积层厚度分布对比,这些地震最有可能发生在盆地基底的基岩顶层,而不在油气圈闭的沉积盖层内,并且地震震群分布走向与通榆—长春断裂走向相一致。结合该地区的历史地震活动与构造关系,最后推测这些地震与北西向的通榆—长春断裂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而不是油田作业的直接产物。
- 刘双庆薛艳蔡宏雷谢静
- 关键词:震源深度油田作业
- 吉林龙井地震台阵勘选被引量:1
- 2020年
- 吉林省地震监测台网自数字化观测以来,地震监测能力和速报速度明显提高,但东部的延边地区测震台网密度仍相对偏低。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区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拟在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建设1个地震台阵,采用圆形阵列方式布设,孔径设为3 km,由9个子台组成。通过图上勘选、宏观勘选、仪器勘选,最终确定9个台点的具体位置,并给出布台方案,为今后实地建设台站打下坚实基础。
- 张洪艳陈俊杰卢燕红郑国栋高金哲蔡宏雷
- 关键词:地震台阵
- 体应变日常观测资料浅析被引量:9
- 2009年
- 本文通过对长春净月地震台TJ—IIC型体应变仪观测资料(从安装初期到正常工作及记录到大量应变地震波)的分析,针对台站观测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漂移、突跳、阶跃、地震异常及干扰),对各种现象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如何正确理解这些丰富的信息,是准确识别震前异常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将干扰因素与地震前兆异常进行区分,将其从观测资料中剔除,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台站工作的重中之重。
- 刘冰冰蔡宏雷郑国栋宣立成张宇
- 关键词:漂移固体潮汐潮汐因子
- 2013年吉林前郭M_S5.8震群序列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对前郭Ms5.8地震后6个月(2013年10月31日~2014年4月30日)内的地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吉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研究了序列活动特征。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区呈NW走向分布,长轴约11km,短轴约6km。震源深度为5—15km。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该序列可能与NW走向的通榆一长春隐伏断裂活动有关,序列具有b值较低、5级地震频次高、发震时间集中的特点。序列主要起伏活动可以分为3个时段:主震后10天,余震强度衰减不明显g此后的2次起伏活动,地震活动分别表现出平静-增强(震级爬升)一发生强震和增强(震级爬升)一平静一再增强(震级爬升)一发生强震的特点;在序列早期阶段,震级一频度无法拟合成1条直线,G—R关系在低震级段和高震级段呈现2个线性段;在Ms5.8地震前h值有变小的趋势,且接近1;而Ms5.8地震后h值明显增大;Ms5.5地震后15天序列衰减比较慢,P值为0.76;Ms5.8地震后15天序列衰减较快,P值为1.17。
- 薛艳曾宪伟刘桂萍蔡宏雷
- 关键词:地震定位地震序列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