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建英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体位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潴留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鼻饲后不同体位的胃潴留量。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仰卧位、B组侧卧位、C组俯卧位,每组30例。三组分别于鼻饲后采取相应的护理体位,每2 h鼻饲一次,于下一次鼻饲前抽吸胃潴留量并作记录。观察时间为每天9:00~17:00,连续观察7 d。结果 三组总进奶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总胃潴留量为(5.32±0.54)ml,发生腹胀16例,呕吐15例;侧卧位组总胃潴留量为(2.73±0.57)ml,发生腹胀8例,呕吐7例;俯卧位组总胃潴留量(1.85±0.36)ml(P〈0.01),发生腹胀2例,呕吐1例(P〈0.05)。结论俯卧位与仰卧位、侧卧位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VLBW总胃潴留量,降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蒙建英周施利蒋晓静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体位
- 早期干预治疗及游泳训练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及游泳训练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452例高危儿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常规育儿组(A组)、干预治疗组(B组)、干预治疗+游泳训练组(C组)。结果 3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时B组、C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5大功能区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C组大运动评分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24月龄时B、C组智能发育指数(MD I)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12、24月龄时C组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12、24月龄时B、C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 I)评分较A组明显升高,12、24月龄时C组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结论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高危儿发育商数(DQ)、MD I、PD I,如辅以游泳训练则获益更为显著。虽然不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但对提高高危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韦定敏赵庭鉴徐云云岑杨柳蒙建英
- 关键词:早期干预游泳预后
- 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4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分析了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4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不熟悉、预见性不足、未及时处理、穿刺部位和患儿血管因素等。认为针对各种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蒙建英
- 关键词:夫西地酸钠外渗皮下坏死
-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三种体位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三种体位干预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观察组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变换,每24h 3个循环周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评分、对外界刺激反应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及上臂围增长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仰卧位姿势相比,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过程中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变换效果理想。
- 蒙建英蒋晓静周施利阳华妹
- 关键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位干预护理
- 外周动脉穿刺在新生儿微量血采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外周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在新生儿微量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需做血气分析的高危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外周动脉穿刺采集微量动脉血,B组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微量动脉血。[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较B组高,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微量动脉血采集进行血气分析可采用外周动脉血。
- 韦定敏唐淑云赖汝萍蒙建英岑杨柳
-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动脉股动脉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