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妊娠
  • 6篇妊娠期
  • 4篇糖尿病
  • 3篇蛋白
  • 3篇血压
  • 3篇妊娠期糖尿病
  • 3篇糖尿
  • 3篇高血压
  • 2篇孕早期
  • 2篇妊娠期高血压
  • 2篇疗效
  • 2篇高血压疾病
  • 2篇白质
  • 2篇病患
  • 1篇蛋白比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新生儿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0篇范蕊
  • 2篇张珂
  • 2篇赵玉芝
  • 2篇高珊珊
  • 1篇马楠
  • 1篇宋焕清
  • 1篇王芳
  • 1篇李倩如
  • 1篇蔡大军
  • 1篇白宏英
  • 1篇宋晶晶
  • 1篇乔小改
  • 1篇孙萌
  • 1篇蔡莉娜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糖尿病产妇实施饮食调剂和运动管理对其母婴结局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饮食调剂与运动管理用于妊娠糖尿病产妇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笔者住院部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饮食调剂和运动管理),记录管理前后两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统计母婴不良结局,计算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管理后两组血糖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15.00%)、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7.50%)均较对照组(55.00%、40.00%)低,P均<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产妇进行饮食调剂和运动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应用。
范蕊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体检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Ⅰ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表达水平和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在该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为病例组,选取4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包括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因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和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均排除内分泌疾病,不合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及乳腺增生等激素依赖性疾病,且半年内均未服用激素类药物)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这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有无相关性。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对照组浓度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Ⅳ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IGF-I的浓度比Ⅰ-Ⅱ期患者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GF-I和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9,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中VEGF和IGF-Ⅰ水平密切相关,且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都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VEGF和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的协同表达可能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范蕊马楠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NGAL、UCH-L1、Tau蛋白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脐带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运蛋白(NGAL)、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Tau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产检并生产的353例GDM产妇作为病例组,进一步分为脑损伤组(n=61)和非脑损伤组(n=292);另选取同期30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脐带血NGAL、UCH-L1、Tau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损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低于非脑损伤组,脐带血NGAL、UCH-L1、Tau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脑损伤组(P<0.05);脐带血的NGAL、UCH-L1、Tau蛋白高表达均是GDM产妇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NBNA评分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NBNA评分、NGAL、UCH-L1、Tau蛋白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NGAL、UCH-L1、Tau蛋白水平在GDM产妇发生新生儿脑损伤中呈高表达,是GDM产妇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且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赵玉芝范蕊宋焕清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脑损伤脐带血TAU蛋白
孕早期空腹血糖、TG、血清铁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分析孕早期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血清铁蛋白(SF)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联,为GDM早期识别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产科就诊的167例孕妇,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GDM组(76例)与对照组(91例)。比较两组FPG、TG、SF的差异,并分析三者对GDM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孕次、产次、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MI)、FPG、TG、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6.179,t=2.470~13.67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BMI、FPG、TG、SF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PG、TG及SF水平预测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678、0.715。结论孕早期FPG、TG、SF水平与GDM的发生有关联,对GDM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范蕊高珊珊张珂
关键词:妊娠初期甘油三酯类
医学营养干预结合运动训练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干预结合运动训练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科门诊产检的220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接受基础治疗)和干预组11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医学营养干预结合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血糖情况、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干预后FPG、HbA1c及2hPBG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患者采用医学营养干预结合运动训练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张贵娟范蕊孙萌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营养干预
NPAR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2例HDP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n=79)与结局良好组(n=113),另外选取同期20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均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白蛋白(ALB)水平,并计算NPA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NPAR对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NEU%、NPAR均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局不良组收缩压、舒张压、病情严重程度重度占比及血清hs-CRP、UA、D-D、NEU%、NPAR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结局良好组,ALB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AR预测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8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情严重程度、hs-CRP(OR=2.106,95%CI:1.489~2.980)、D-D、24 h尿蛋白定量、NPAR均为影响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NPAR在HDP患者外周血中异常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密切相关,且对HDP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赵玉芝张玉苓范蕊王芳乔小改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早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2023年
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产科行常规产检的150名妊娠期孕妇,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n=50)和正常组(n=100),所有研究对象在孕8~12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FPG、HbA1c、WBC水平,在24~28周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两组孕妇的检测结果。结果 (1)GDM组FPG、HbAlc、WB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利用ROC曲线分析FPG、HbA1c、WBC计数在GDM预测中的AUC分别为0.695、0.662、0.886;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的诊断临界值依次为4.18mmol/L,5.59%,7.33109/L,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76%、86%,特异度为58%、46%、81%;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04,诊断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0%。结论 孕早期FPG、HbAlc、WBC计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郝潇张贵娟范蕊李曼琪李倩如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
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多巴胺、呋塞米治疗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多巴胺、呋塞米治疗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79例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多巴胺、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1.05%;观察组SBP、DBP、MA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CR、24hPro、血液黏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剖宫产、胎盘早剥、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多巴胺、呋塞米治疗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妊娠结局,值得临床重视。
范蕊
关键词:硫酸镁酚妥拉明多巴胺呋塞米临床疗效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发病率,总结RPLS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60例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的产妇,根据MRI结果分为RPLS组和非RPLS组,收集2组相关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妇的RPLS发生率分别为47.06%(16/34)和46.15%(12/26)。与非RPLS组相比,RPLS组头痛(85.71%比23.81%)、重度高血压(42.86%比18.75%)的发生频率均明显增加(P<0.05)。枕顶叶是RPLS患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89.29%)。RPLS组剖宫产率(92.86%比62.50%)、早产率(35.71%比9.38%)均高于非RPLS组(P<0.05),住院时间(13.14±3.01比5.41±2.50)、低蛋白血症发生率(21.43%比6.25%)高于非RPLS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患者RPLS发生率高,临床症状及重度高血压对预测RPLS有帮助。RPLS影响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枕叶和顶叶。
蔡莉娜白宏英宋晶晶蔡大军许艇范蕊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重度子痫前期子痫
生血宝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 探讨生血宝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0例ID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血宝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生化和铁代谢指标、免疫功能、不良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血宝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在ID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血生化和铁代谢指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范蕊高珊珊张珂
关键词: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琥珀酸亚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