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庆璞
-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生命的自然与自然的生命——关于庄子自然审美的一种解析
- 2009年
- 庄子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生命问题,在这一母题下理解庄子的自然审美,可以发现庄子的自然从来都不是纯粹的自然,它是属于生命的自然,而庄子文本中的"自然"本身也仅仅是出于生命考虑,以主体精神构造出来的审美乌托邦。庄子关于生命与自然合一的思想早已为人论述多遍,但是庄子的生命并非人们所说的逍遥的生命,而是一种受难的生命。从这一视角出发,庄子美学将得到一种新的解析。
- 尹秋雯聂庆璞
- 关键词:庄子自然审美
- Web2.0时代的文学地图被引量:4
- 2006年
- 什么是Web2.0时代?Web2.0是第二代互联网的习惯说法。从IT业界开始,人们逐渐把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形式、以信息控制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传播方式称为web1.0时代;把以注重个人参与和信息聚合为特征的互联网应用时代称为web2.0。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的IT界的传奇人物TimO’Reilly。
- 聂庆璞
-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文学门户网站IT业IT界
- 关于“毛泽东热”的思考与探讨——北京大学部分师生座谈会发言
- 1993年
-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8—159页]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还说过:“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
- 董学文戴清余忠荣萧燕雄聂庆璞曹红艳平新苗辛鸣王正良林炎志刘飞雁韩斐陈华张佳坤吴斌田心铭梁柱
- 关键词: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本科学生《讲话》
- 文艺学的学科边界与问题意识——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回顾与展望会议综述
- 2006年
- 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文艺理论界近百名学术同仁会聚长沙,在中南大学文学院成功召开了"2005: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会议就新时期文学理论的总体发展。
- 聂庆璞欧阳友权
-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理论学科边界文艺研究中国文论
- 文学网站社会责任的伦理维度
- 2017年
- 1924年英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以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就不断深入。伦理被引入到了管理学之中,形成了管理伦理学。美国的“企业公民”,
- 聂庆璞
-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维度文学网站管理伦理学企业公民管理学
- 文化转型与网络文学的未来被引量:6
- 2002年
- 文学的失落已是不争的真实 ,文学失落的原因却众说纷纭。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转型理论出发 ,认为传统的以真理代言人自居的 (严肃 )文学没落势在必然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文学艺术 ,互联网的出现使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如虎添翼 ,也为新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随着互联网发展成为主流媒体时代到来 ,具备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网络文学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未来时代的主流文学。
- 聂庆璞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网络文学
- 贾宝玉与多余人比较谈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借助俄罗斯多余人文学精神悲剧的视角,探讨了贾宝玉精神悲剧的中国文化特性。与多余人比较,因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的不同,贾宝玉的精神悲剧主要表现为纯粹的精神探索,缺乏共鸣的社会基础,因而不可能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甚至长时间不为评者、读者所理解。本文是以世界眼光阅读《红楼梦》、贾宝玉的一种尝试。
- 聂庆璞
- 关键词:贾宝玉形象多余人形象精神悲剧比较文学《罗亭》
- 传播媒介的嬗变与网络文学的发展被引量:10
- 2008年
- 媒介传播是文学发展的中枢,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文学,文学的样态围绕着媒介的特性起舞。对文学来说,互联网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媒介,而是一个以文字符号为主兼容各种符号介质的传播载体。这样一种载体势必带给文学革命性的变化,尽管这一变化我们还不尽了然,但已有的萌芽已经为我们展现了她自己无穷的魅力。
- 聂庆璞
- 关键词:网络文学
- 网络文学: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被引量:8
- 2002年
- 互联网的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带进了文坛 ,不仅打破了纸介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格局 ,也昭示着文学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自身形态与特质的变化。正如一切新生的事物一样 ,网络文学的稚嫩、粗疏和不成熟 ,使它的价值自足性和历史合理性都处于悬置状态 ;同时又由于其作品数量和读者群的迅速膨胀 ,以及辐射面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 ,使我们无法小觑网络文学的存在。这组笔谈文章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的媒体突围与表征悖论》是对“读屏乌托邦”现状的警示和剖析 ,认为网络文学仅有媒体嬗变尚不能建构其历史确证和文学信任 ,还必须在化解表征悖论的过程中开辟更有价值的审美生存 ;黄鸣奋的《网络文学之我见》阐释的是栖身网页的网络文学贵在鲜活、追求互动的网络根基特质 ;陈定家的《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对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学理反思 ;钟友循的《网络写作的生机与困境》以辩证的眼光考察了文学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生机与困境问题 ;而聂庆璞的《网络文学 :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则基于时代媒体变迁和网络的后现代文化特点 ,明确提出网络文学将成为未来文学的主流。这些现状描述和理性思考有助于引导人?
- 聂庆璞
- 关键词:网络文学未来文学
- 网络文学的文本特征被引量:3
- 2004年
- 以解构主义对文本的解放与解构为理论原点 ,分析了网络文学的三个文本特征 :作者的散逸 ;结构的无意识化 ;表达分式的多媒体化。
- 聂庆璞
- 关键词:网络文学解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