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制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实用的日常指导方案。方法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编写组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筛选,运用英国2017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系统评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Ⅱ,AGREEⅡ)及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级别系统(2016版)证据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相关的证据及结合编写组成员意见,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形成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的2轮专家函询与成员投票,对初稿进行深入修订和完善。结果形成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专家共识:一级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患者安全质量、院感控制质量、药物使用及安全管理质量以及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5项;二级指标包括1项结构指标(手术常用仪器设备管理)及17项过程指标,如输液输血管理、体温管理等;三级指标包括26项过程指标及11项结果指标,如手术期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等。结论本共识以证据和指南为基础,通过严谨的循证方法构建,兼具操作性与实用性,可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目的 通过构建手术患儿磁性护理模式,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患儿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年1月至10月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磁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躁动程度、行为表现和家属焦虑情况、术中体温、生命体征、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家属、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儿紧张、躁动、哭闹等行为和家属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配合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体温和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患儿父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构建围术期全程磁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地稳定患儿和家长情绪,提高麻醉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医护患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