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130a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miR-130a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iR-130a与卵巢癌对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以浓度梯度递增法构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MTT法对耐药细胞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耐药指数,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并分析各细胞株中miR-130a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CIS1、A2780/CIS2和SKOV3/CIS(P<0.05),其耐药指数分别为30.2、5.3和24.5。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R-130a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中存在稳定的异常高表达(P<0.05),A2780/CIS1、A2780/CIS2以及SKOV3/CIS中miR-130a表达分别较亲本细胞平均上调30.51倍、4.87倍和24.43倍。各耐药细胞中miR-130a表达上调倍数接近于各自的顺铂耐药指数。结论 miR-130a表达的上调可能与卵巢癌细胞株对顺铂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推测抑制miR-130a的表达有助于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性,miR-130a有望成为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性的潜在基因治疗靶点。
- 杨凌云王红静贾西彪王雪罗娟张晓燕
- 关键词: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
-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52,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情况、舒适度。结果试验组可下床活动占比高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和病情康复,提高舒适度,具有推广价值。
- 罗娟李桂华
- 关键词:下床活动妇科腹腔镜综合护理干预
- 1543例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和术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5年11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的154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17~75岁,中位年龄42.0岁。近5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多为FIGO早期,≤35岁组FIGOⅠA1~ⅠB2所占比例高于>35岁组;≤35岁组瘤体直径≥4cm的所占比例高于>35岁组。术后组织学分类仍以鳞癌为主,非鳞癌所占比例较少。≤35岁组宫颈间质深浸润所占比例低于>35岁组,而其余高危病理因素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FIGO分期与术后高危病理因素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年龄与FIGO分期的关系更值得关注。结论重视对宫颈腺癌以及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早期筛查和诊治。术前FIGO分期越晚预示着术后出现高危病理因素的风险越高,注意年龄、间质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这些因素与FIGO分期的关系,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以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杨凌云王红静贾西彪刘怡王雪罗娟
- 关键词:子宫颈癌FIGO分期
- 以健康教育为导向的护生临床带教模式在妇科ERAS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在妇科ERAS的开展下,健康教育已成为是实施REAS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健康教育也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以及教学经验,分析国内实习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以健康教育为导向的护生临床带教模式在妇科ERAS护理中的应用,通过制定详细临床带教路径表,教学方法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多元化等,以提高实习生健康及教育能力,提升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沟通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满意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 李桂华罗娟
-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力
- 1598例子宫颈癌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近5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宫颈癌诊治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2005年11月~2010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598例,按年龄分为A组≤35岁,B组36~45岁,C组≥46岁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范围17~82岁,平均年龄(43.07±9.01)岁,高峰年龄段35~46岁(56.2%)。2009年的宫颈癌确诊病例数(468例)是2006年确诊病例数(272例)的1.7倍。多孕(G≥3)者1182例(74%),多产(P≥2)者699例(43.7%)。3个组中Ⅰ~Ⅱa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3%、72.2%和62.3%,≤35岁组和36~45岁组与≥46岁组比较,Ⅰ~Ⅱa期所占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个组中Ⅱb~Ⅳ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2.7%、27.7%和37.7%,≥46岁组与其他组比较Ⅱb~Ⅳ期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5岁组和36~45岁宫颈癌患者均以同房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35岁55.2%,36~45岁47.3%)。≥46岁宫颈癌患者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31.8%)。病理类型以鳞癌1342例(88%)。96.7%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于94.1%年轻宫颈癌患者于手术中保留生育功能。[结论]本院宫颈癌的病例数逐年上升,发病存在年轻化的现象。应加强对生育年龄女性的普查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35岁和≥46岁女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恰当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贾西彪王红静张晓燕杨凌云王雪罗娟
- 关键词:子宫颈癌
- 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4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放疗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4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行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性生活状况和围绝经期症状等进行随访,其中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围绝经期症状采用Kupperman评分系统评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单纯放疗患者124例,同步放化疗316例。放疗后早期并发症中直肠反应最多见,发生率为30.7%,其中Ⅲ~Ⅳ级发生率为1.6%;晚期并发症中放射性直肠炎最多见,发生率为8.7%,其中Ⅲ~Ⅳ级发生率为0.7%。复发2例(0.45%),死亡8例(1.8%)。放疗后性生活停止者195例(44.3%)。围绝经期患者术后行放疗后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23.6%(51/216),症状均发生在放疗后1年内。Kupperman评分为15.57±7.78。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早期并发症以直肠反应多见,晚期并发症以放射性直肠炎多见,Ⅲ级以上早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术后放疗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性生活质量改变问题,应加强对患者宫颈癌知识和性生活知识的宣传。围绝经期患者术后行放疗后早期可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应重视术后放化疗时对卵巢功能的保护。
- 贾西彪王红静杨凌云王雪罗娟
- 关键词:宫颈癌性生活围绝经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