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颖 作品数:41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几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呼吸道病毒病原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血液肿瘤中心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ID患儿22例并收集其移植前、移植后鼻咽吸取物108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及副流感病毒1-3(PIV1-3),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协同感染等情况。结果:108份标本,41份检出病毒,检出率为37.96%。其中RSV检出率最高,为25.9%。不同类型的PID患者病毒感染率不同,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儿,病毒检出率为57.9%。有2种或2种以上病毒协同感染的发生率为19.5%。结论:PID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更易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RSV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要的呼吸道病毒病原。 黄禺 陈智 孟岩 管贤敏 于洁 赵晓东 窦颖关键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呼吸道病毒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种类、发生时间、有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等情况,并分析CNS并发症发生特点及诸多因素与CNS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8例行HSCT治疗患儿发生CNS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特点及预后等。结果408例患儿移植后发生CNS并发症者共35例(8.58%)。主要CNS并发症包括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高血压脑病、免疫性脑炎、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Ⅲ-Ⅳ度GVHD、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吗替麦考酚酯(MMF)、他克莫司(FK506)、移植前后感染是影响异基因HSCT后CNS并发症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进一步分析提示Ⅲ-Ⅳ度GVHD、使用包含MMF和FK506的GVHD防治方案为HSCT后CNS并发症特别是PR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效预防和治疗GVHD、选择合适的GVHD防治方案对减少HSCT后CNS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在今后工作中需更加关注免疫抑制药物应用与其产生CNS并发症之间的利弊关系。 江一志 张璐颖 孟岩 雷小英 于洁 窦颖关键词: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 并发症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儿科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9 2023年 《儿科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儿科医学人才的重要落脚点。文章首先挖掘了既往《儿科学》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景展示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构建与探索,包括升级教学大纲,多手段加强教师队伍思政教学能力建设,“三个层级、六重引领”模式深入挖掘理论课程中的思政供给,小班讨论式教学联合社会服务模式提升实践教学的思政体验,多模式全程考核开展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以期为新时期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郭艺 郭艺 张志勇 李芳 窦颖关键词:儿科学 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生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模型的建立 2021年 目的: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鼠模型,为今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RSV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移植给经清髓性处理后的C57BL/6小鼠,建立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模型,移植后3周及7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嵌合率。通过滴鼻对移植后小鼠进行RSV感染,取感染后5 d肺组织进行感染鉴定、感染后2周及2个月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移植后3周及7周嵌合率均>90%。在RSV感染后5 d可检测到感染成功,且感染后2周及2个月小鼠肺组织均存在严重、持续的病理改变。结论:RSV感染稳定嵌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可导致显著持久肺部病变,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RSV感染防治及后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黄禺 陈智 陈智 周丽娜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炎症 小鼠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大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及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措施[1]。但患者移植后面临着潜伏的既往感染的病毒再激活或新发感染的风险。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ɑ-疱疹病毒, 是人类特有的嗜神经病毒, 原发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细胞中, 免疫功能下降、疾病等因素可再激活VZV, 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眼部病变、脊髓炎、脑膜炎、脑炎、血管病变等并发症[2]。为了解儿童HSCT后VZV感染的发病情况, 我们回顾性分析18例HSCT后发生VZ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诊疗预后情况。 童琳 张璐颖 孟岩 管贤敏 于洁 窦颖关键词:原发感染 眼部病变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预后情况 神经节细胞 人偏肺病毒感染发病机制及疫苗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人偏肺病毒(HMPV)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HMPV感染往往在冬春季节流行,且1岁以内婴儿感染率最高,临床表现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相似。机体通过病原识别受体(PRRs)识别HMPV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其中Toll样受体3和4可能起重要作用,诱导I型干扰素及其它促炎症因子产生。采用定点诱变法成功制备F蛋白去N连接糖链减毒重组活疫苗株,在小鼠动物模型中证实该疫苗株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唐茂芝 窦颖 赵晓东关键词:人偏肺病毒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减毒活疫苗 临床问题引导的集成教学在《儿科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儿科学》课程存在关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高阶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基础上,以“学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临床问题引导”的集成教学,形成“集成整合和一体三化”的创新特色,探索和实践符合临床医学生学习规律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创新,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提升,教学成效显著。并在西部儿科联盟积极推广,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张志勇 窦颖 郭艺 华子瑜关键词:儿科学 教学创新 集成教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的研究不断加深,这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肿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缺陷和先天代谢紊乱也可以通过HSCT得到有效的治疗。化疗药物相关的肾毒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感染等因素,使患儿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肾损伤的风险大大增加。而目前对于这种移植后短期或长期肾脏功能损害的研究并不完备。本文就移植后肾损伤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目前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够对HSCT相关肾损伤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思路。In recent years, as research o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has deepened with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the indications for this treatment method have expanded. Non-neoplastic diseases such as aplastic anemia, immune deficiency, and congenital metabolic disorders can now be effectively treated by HSCT. However, chemotherapy drug-related nephrotoxicity,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and infection increase the risk of kidney injury after HSCT. Currently, our understanding of short-term or long-term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 after transplantation is incomplet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ypes of renal injury related to HSCT, explore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nd discusses current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aims to provide further research ideas for studying HSCT-related renal injury. 张静茹 窦颖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肾损伤 影响因素 不同诊断标准下儿童急性不明谱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不同诊断标准下儿童急性不明谱系白血病(acute leukemiasofambiguouslineage,ALA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39例儿童ALAL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ALAL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LAL组(28例)和伴髓系表达组(1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34例接受治疗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5%±9%和88%±6%。采用髓系方案、淋系方案、髓系方案诱导未缓解转淋系方案患儿的3年EFS率分别为33%±27%、78%±10%和100%±0%(P<0.05)。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阴性的患儿3年EFS率高于阳性患儿(96%±4%vs 38%±28%,P<0.05)。ETV6-RUNX1阳性均在伴髓系表达组,BCR-ABL1阳性、MLL-r阳性、高白细胞(白细胞≥50×10^(9)/L)均在ALAL组。伴髓系表达组和ALAL组的3年E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66%±11%,P>0.05)。结论淋系方案治疗ALAL患儿的疗效优于髓系方案,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阳性提示不良预后。伴髓系表达的患儿未合并高白细胞和不良遗传学改变,预后好,提示将其按ALAL诊断和治疗时需尤为谨慎。 高惠琴 管贤敏 温贤浩 沈亚莉 郭玉霞 窦颖 孟岩 于洁关键词:预后 儿童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可测量残留病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意义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以可测量残留病(measurable residualdisease,MRD)为导向的风险分层治疗,评估MRD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leukemia,AML)治疗过程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93例AML患儿,按照初诊时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Ⅰ后MRD及骨髓细胞学决定的风险分层完成2015-AML-03方案化疗。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分析MRD对3年累积复发(cumulative recurrence,CIR)率、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的影响。结果93例AML患儿中,3年CIR率为48%±6%,中位复发时间是11(范围:2~32)个月,3年OS率为65%±6%,3年EFS率为50%±5%。诱导治疗Ⅰ和强化治疗Ⅰ后MRD阳性患儿的3年CIR率均高于MRD阴性患儿,3年EFS率、OS率均低于MRD阴性患儿(P<0.05)。初诊时低危的MRD阳性患儿调整化疗强度后的3年CIR率、EFS率、OS率与MRD阴性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强化治疗Ⅰ后MRD阳性是AML患儿3年OS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RD对儿童AML预后有预测价值;利用基于MRD的风险导向治疗,合理应用化疗可能改善儿童AML患儿的整体预后。 霍娅 管贤敏 窦颖 温贤浩 郭玉霞 沈亚莉 安曦洲 于洁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