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娣
- 作品数:34 被引量:2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灸调节炎症性肠病的模式识别受体及信号转导思路与方法被引量:8
- 2010年
- 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机理之一,艾灸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防治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模式识别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模式识别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艾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优势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艾灸对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深入阐释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理的重要途径。
- 王晓梅施征马晓芃周次利秦秀娣刘慧荣吴焕淦
- 关键词:灸法炎性肠疾病模式识别受体肠道菌群失调
- 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血清TNF-α及sTNFR的影响
- 目的:应用ELISA方法,观察克隆氏病大鼠血清中TNF-α,sTNFR-Ⅰ,sTNFR-Ⅱ含量的变化及针灸对其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克隆氏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共 40只,体重(200±20)g。...
- 马晓芃施征施茵吴焕淦秦秀娣钱晴兰张卫
- 关键词:STNFR大鼠血清克隆氏病TNF
- 文献传递
- 针刺抑制老年大鼠脑与垂体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被引量:28
- 1998年
- 为了阐明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可能机制,我们应用老年大鼠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以模拟老年性痴呆脑内的炎症状态,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针刺时大鼠脑与垂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IL-1β与IL-6mRNA在老年大鼠皮质、小脑、垂体显著高于4月龄大鼠,针刺后其表达减少,表明针刺抑制脑内的炎症反应可能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
- 黄诚陈汉平秦秀娣周羚程介士
- 关键词:衰老早老性痴呆针刺疗法
- 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αIL-10mRNA的调节机制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 -α、IL -10mRNA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成功制备克隆氏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三组 ,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隔药灸组、电针组选用“天枢”、“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和电针治疗 ,以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TNF -α与IL -10mRNA的表达。结果 :克隆氏病模型大鼠结肠TNF -αmRNA与IL -10mRNA表达较正常组大鼠增高 ,隔药灸组、电针组均显著降低。结论 :针灸可能是通过抑制克隆氏病大鼠结肠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 -αmRNA的表达 ,调整IL -10mRNA与TNF -αmRNA之间的平衡 ,从而减轻或消除肠道炎症 ,以达治疗之目的。
- 施茵刘慧荣华卫国秦秀娣吴焕淦钱睛兰
- 关键词:克隆氏病隔药灸结肠
- 针灸治疗颅脑外伤概况被引量:3
- 1997年
- 针灸治疗颅脑外伤概况秦秀娣黄诚(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图书分类号R224-51关键词针灸疗法脑损伤综述颅脑损伤主要包括脑震荡及脑挫裂伤等,常引起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一般在外伤后恢复期仍遗有头痛、头晕、痴呆、记忆力减退,耳聋、失语、偏瘫、内...
- 秦秀娣黄诚
- 关键词:针灸疗法颅脑损伤体针耳针
- 不同灸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黏蛋白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分别施以相应的治疗,连续治疗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体重、大便、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黏膜黏蛋白分泌情况。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出现腹泻症状;病理学观察可见溃疡形成;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温和灸组经相应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腹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肠肠壁各层结构明显改善。除温和灸组溃疡面尚未愈合外,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溃疡面已经基本愈合。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可以通过调节黏蛋白表达,起到修复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
- 赵天平周爽秦秀娣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灸法黏蛋白组织病理学
- 艾灸温养脾胃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 吴焕淦刘慧荣施茵姚礼庆马晓芃施征王晓梅陈巍峰周恩华朱毅秦秀娣
- 该项目属中医学一中医临床医学领域。项目组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针灸治疗难治性中医肠腑病症的理论认识、诊治规律、效应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主要技术创新内容:1.继承创新,形成了艾灸温养脾胃治疗难治性肠腑病症理论...
- 关键词:
- 关键词:艾灸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 艾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黏膜TNF-α、TGF-β_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艾灸防治克隆氏病(CD)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CD模型。隔药灸组与温和灸组选择天枢、气海穴治疗,西药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治疗。分别采用ELISA法和HE法观察CD大鼠结肠黏膜TNF-α、TGF-1β含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TGF-β1含量显著增高,呈现典型的CD肠道炎症和肠纤维化表现;隔药灸、温和灸和西药组则均有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形态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两艾灸组优于西药组。结论:艾灸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TNF-α、TGF-β1的含量,从而减轻CD肠道炎症,防治肠纤维化发生。
- 施茵吴焕淦秦秀娣涂小予张立恒王乾瑶黄文燕
- 关键词:艾灸疗法克隆氏病TNF-ΑTGF-Β1
- 维生素D参与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25(OH)D3、VDR浓度;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和大鼠结肠组织VDR、RXRαmRNA的表达;分析25(OH)D3与治疗后DAI评分、结肠IFN-γ、TNF-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隔药灸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HPS评分(P<0.05);隔药灸显著升高UC大鼠血清和结肠中25(OH)D3、VDR浓度(P<0.05),以及结肠组织中VDR、RXRαmRNA表达(P<0.05);隔药灸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P<0.05)。大鼠血清25(OH)D3浓度与治疗后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肠25(OH)D3浓度分别与结肠IFN-γ、TNF-α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隔药灸可抑制UC大鼠结肠IFN-γ、TNF-α的表达,升高其血清和结肠中的维生素D及其受体的浓度;UC大鼠肠道炎症与低浓度的维生素D呈负相关。
- 王宽刘慧荣吴焕淦张英英翁志军秦秀娣赵继梦吴璐一
- 关键词:隔药灸溃疡性结肠炎维生素D受体Γ干扰素
- 隔药灸结合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TNF-α、TNFR1、TNFR2表达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8
- 2011年
- 目的观察隔药灸结合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以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克罗恩病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轻、中度克罗恩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美沙拉嗪口服,连续服用12周。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和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肠黏膜TNFα-、TNFR1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针刺可能是通过降低克罗恩病肠黏膜异常增高的TNFα-、TNFR1、TN-FR2,从而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异常凋亡,达到保护肠上皮屏障损伤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之目的。
- 施茵包春辉吴焕淦陈巍峰秦秀娣张榕吴璐一
- 关键词:克罗恩病隔药灸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