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脊柱
  • 3篇手术
  • 3篇前路
  • 3篇前路手术
  • 3篇人工椎间盘
  • 3篇人工椎体
  • 3篇椎间盘
  • 3篇椎体
  • 3篇颈椎
  • 3篇颈椎前路
  • 3篇颈椎前路手术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结构
  • 3篇复合体
  • 1篇带教
  • 1篇导航模板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骺发...
  • 1篇信号

机构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秦杰
  • 8篇贺西京
  • 3篇赵波
  • 3篇王栋
  • 1篇王瑞
  • 1篇李浩鹏
  • 1篇蔡璇
  • 1篇孙宏
  • 1篇黄珊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包括椎体部件以及分别通过球关节结构连接于椎体部件上下端的两个终板部件;所述椎体部件由上椎体部件和下椎体部件组成,所述上椎体部件和下椎体部件轴向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上椎体部件和...
贺西京秦杰
文献传递
虚拟现实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虚拟现实技术(VR)凭借其独特的直观性、交互性和沉浸式体验,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尚无将VR技术用于脊柱外科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拟将VR技术用于脊柱外科临床带教,探讨该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脊柱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生50名,随机分为VR教学组和传统对照组。VR教学组在理论学习阶段采用VR模型和操作平台辅助教学,手术示教阶段采用VR视频教学;传统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采用试卷和自制量表对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VR教学组平均出科考试成绩为(85.78±9.37)分,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78.82±11.47)分(P<0.05);VR教学组教学满意度为(97.34±10.55)分,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88.67±12.44)分(P<0.05)。结论 VR技术凭借独特优势,能显著提高脊柱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脊柱外科临床带教的有效手段。
蔡璇秦杰黄珊易晓青
关键词:脊柱外科虚拟现实临床教学
Notch信号通路对成年小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1.建立小鼠脊髓来源神经干细胞(NSPCs)体外培养体系;2.构建Notch1胞外段NSPCs(ECNotch1-NSPCs)和Notch1胞内段NSPCs(IC-Notch1-NSPCs)细胞模型;3.观察Not...
秦杰贺西京王瑞李宇欢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的SLC26A2基因突变研究
秦杰
关键词: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基因突变
嗅鞘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治疗意义
秦杰贺西京
一种经皮微创脊柱肿瘤穿刺活检装置
一种经皮微创脊柱肿瘤穿刺活检装置,包括空心穿刺器、定位导向针和复合式取样器,空心穿刺器包括中空圆柱体结构且可钻入骨质的空心钻头,其尾部固定连接有手柄;定位导向器与空心钻头中空部分结构相匹配,为圆柱体结构,其头部为螺纹结构...
秦杰王栋赵波贺西京
文献传递
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包括椎体部件以及分别通过球关节结构连接于椎体部件上下端的两个终板部件;所述椎体部件由上椎体部件和下椎体部件组成,所述上椎体部件和下椎体部件轴向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上椎体部件和...
贺西京秦杰
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包括椎体部件以及分别通过球关节结构连接于椎体部件上下端的两个终板部件;所述椎体部件由上椎体部件和下椎体部件组成,所述上椎体部件和下椎体部件轴向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上椎体部...
贺西京秦杰
文献传递
3D打印导航模板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后路寰枢椎手术置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寰枢椎疾病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后路术中置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实验组(n=11)。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年龄(63.6±4.6)岁。实验组男7例,女4例;年龄(57.6±4.8)岁。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X线辅助置钉,实验组术前根据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打印后路寰枢椎椎三维模型和导航模板,指导术中置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及置钉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共置入螺钉44枚,其中Ⅰ类螺钉12枚,Ⅱ类螺钉20枚,Ⅲ类螺钉12枚,置钉成功率为72.7%。实验组共置入螺钉44枚,其中Ⅰ类螺钉21枚,Ⅱ类螺钉19枚,Ⅲ类螺钉4枚,置钉成功率为90.9%;实验组置钉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120.0±5.0)min]、透视次数[(9.9±0.5)次]、出血量[(96.6±4.2)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3.1±5.3)min、(12.2±0.7)次、(128.5±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提高置钉成功率,在寰枢椎后路手术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欧阳鹏荣贺西京王栋赵波李楠宁宁崔凤孙宏秦杰
关键词:脊柱损伤3D打印椎弓根螺钉置入
脊柱转移瘤姑息性切除减压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姑息性切除减压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姑息性切除减压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术的37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55.0±10.4)岁;受侵犯椎体数为64个,其中胸椎37个,腰椎27个。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椎体中部高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2.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者,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及换药后好转,无需外科干预。1例患者于术后16个月因肿瘤转移引起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患者术后1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时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姑息性切除减压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术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维持椎体高度,保护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治疗效果持久,对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董晖赵立晶欧阳鹏荣秦杰王栋李浩鹏贺西京赵波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姑息性切除骨水泥填充VAS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