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娟娟

作品数:21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脂肪
  • 5篇丹芍化纤胶囊
  • 5篇益生菌
  • 5篇纤维化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蓝莓
  • 5篇化纤胶囊
  • 5篇胶囊
  • 5篇非酒精性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肝纤维化
  • 4篇脂肪肝
  • 4篇黄芩
  • 4篇肝病
  • 3篇脂肪性
  • 3篇脂肪性肝病
  • 3篇鼠肝
  • 3篇逆转
  • 3篇酒精性脂肪肝

机构

  • 10篇贵州医科大学
  • 5篇贵阳医学院附...
  • 5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21篇祝娟娟
  • 11篇程明亮
  • 5篇史高峰
  • 5篇周明玉
  • 4篇陈学福
  • 4篇穆茂
  • 3篇王国英
  • 3篇赵雪珂
  • 2篇张兴潜
  • 2篇任婷婷
  • 2篇蒲凌云
  • 2篇刘洋
  • 1篇陈佳
  • 1篇国惠
  • 1篇刘琴
  • 1篇陈英赞
  • 1篇张宝芳
  • 1篇吴娴
  • 1篇朱霞
  • 1篇张宝芳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应用化工
  • 2篇贵州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1篇首都医药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成药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用苹果辅助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研究中TIMP-1,COL-I的表达
目的:研究苹果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辅助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丹芍化纤胶囊+苹果治疗组。除正常组以外...
祝娟娟程明亮
关键词:丹芍化纤胶囊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野黄芩苷的简单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灯盏花粗提物中野黄芩苷的制备工艺。通过酸沉法,从灯盏花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总黄酮沉淀物,以甲醇为溶剂进行结晶,得到野黄芩苷。结果表明,灯盏花粗提物酸沉pH为1.5,灯盏花总黄酮得率为3.27%,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所得一次、二次沉淀中野黄芩苷含量分别为92.0%和87.9%,甲醇结晶得到的野黄芩苷含量为94.7%。
史高峰祝娟娟陈学福王国英冯杰
关键词:灯盏花野黄芩苷
IL-22在蓝莓益生菌血清干预肝细胞脂肪变性实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蓝莓益生菌血清通过对IL-22表达的影响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10%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建立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的脂质沉积;定量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RT-PCR检测各组IL-2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IL-22蛋白表达。结果 FFA诱导刺激24 h后,模型组细胞内可见大量脂质沉积,且T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IL-2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弱(P=0.000);与模型组相比,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的TG逐渐降低(P=0.000),细胞内的脂肪沉积逐渐减轻;高剂量血清组IL-2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低剂量血清组、中剂量血清组显著增强(P=0.000),但蓝莓益生菌低、中剂量血清组之间IL-2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莓益生菌血清能上调IL-22的表达,参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祝娟娟程明亮
关键词:肝细胞脂肪变性白介素-22
双环醇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分别使用双环醇片和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种药物治疗前后ALT、AST、γ-GGT和TBiL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比较,ALT、AST、γ-GGT和TBiL 4项生化指标都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LT和γ-GGT下降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环醇治疗药物性肝病,能加快病情的恢复,疗效较肯定。
穆茂程明亮祝娟娟张宝芳
关键词:双环醇药物性肝病
丹芍化纤胶囊通过上调ALK2、p-Smad1/5/8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丹芍化纤胶囊(DSHX)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BMPR-Ⅰ)中的激活素受体样激酶2(ALK2)、磷酸化Smad1/5/8(p-Smad1/5/8)与DNA结合(分化)抑制因子2(Id2)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A组)、肝纤维化模型组(B组)、自然恢复组(C组)、DSHX低剂量治疗组(D组)、DSHX高剂量治疗组(E),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用CCl4复合因素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8周。D、E组分别用0.5、1.0g/kg DSHX灌胃8周,1次/日。实验结束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大鼠肝匀浆透明质酸(HA)、羟脯氨酸(Hyp)水平,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内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ALK2、Id2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肝组织ALK2、Id2及p-Smad1/5/8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肝匀浆HA、Hyp水平高于A组(P<0.01),肝组织ALK2、Id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p-Smad1/5/8蛋白表达均低于A组(P<0.01);D、E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B组和C组明显改善,肝匀浆HA、Hyp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0.01),肝组织ALK2mRNA和蛋白及p-Smad1/5/8蛋白表达均高于B组和C组(P<0.01),肝组织Id2mRNA的表达高于B组和C组(P<0.01),但Id2蛋白表达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HX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LK2、p-Smad1/5/8的表达有关。
余蕾赵雪珂穆茂李宏姚玉梅祝娟娟张宝芳刘洋国惠
关键词:肝纤维化丹芍化纤胶囊
用苹果辅助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苹果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辅助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丹芍化纤治疗组、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大鼠均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因素刺激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8周。确认造模成功后再将剩余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丹芍化纤治疗组及自然恢复组,共观察8周。结果: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及丹芍化纤治疗组比较:肝脏指数、血清ALT及AST显著下降(P<0.05,P<0.01,P<0.01);RT-PCR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F-E2-relatedfactor 2,Nrf-2)mRNA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在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中的表达较丹芍化纤治疗组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升高(P<0.05),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中肝组织TGF-β1的表达较丹芍化纤治疗组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降低(P<0.05)、而MMP-2在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中的表达较丹芍化纤治疗组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升高(P<0.05);GSH有所升高,MDA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苹果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逆转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辅助逆转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rf-2表达,从而增强HO-1表达,增强其抗氧化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丹芍化纤胶囊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抑制了TGF-β1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这可能是苹果辅助逆转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祝娟娟程明亮穆茂
关键词:苹果丹芍化纤胶囊肝纤维化血红素加氧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谷胱甘肽
肝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1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39岁,贵州籍。因“右上腹疼痛伴厌油、尿黄3个月”于2012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右上腹胀痛,放射至右肩背部,时轻时重,伴厌油、恶心、尿黄,无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及陶土色大便,无畏寒、发热、呕吐、腹泻、呕血、黑便。多次于当地医院诊治,上述症状无好转而转诊本院。本院门诊行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硬化、肝右叶前方软组织影,胆管肿瘤可疑。
祝娟娟刘琴穆茂陈佳王牛牛李君利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病例报告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5例慢乙肝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联合治疗已被指南建议用于慢乙肝的治疗。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干扰素不仅能抑制HBV DNA,而且可改善肝脏纤维化,现已达共识。T.T.Chang等研究表明,恩替卡韦(ETV)不仅可以抑制HBV复制,还可使患者纤维化评分明显下降,长期治疗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硬化组织学改变。
祝娟娟吴娴朱霞刘洋周明玉
关键词:乙型肝炎
p-JAK1/p-STAT3通路在蓝莓益生菌血清干预肝细胞脂肪变性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探讨白介素-22(IL-22)调控的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pJAK1)/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3(p-STAT3)信号通路在蓝莓益生菌血清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实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蓝莓益生菌原液,并制备大鼠10%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建立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定量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的脂质沉积;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IL-22、p-JAK1、p-STAT3、胆固醇调节元件蛋白-1c(SREBP-1c)的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L-22、p-JAK1、p-STAT3、SREBP-1c的蛋白表达。结果 FFA诱导刺激24h后,模型组细胞TG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细胞内可见大量脂质沉积,且IL-22、p-JAK1、p-STAT3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减弱(P均<0.01)、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蓝莓益生菌低、中、高剂量血清组的TG逐渐降低(P均<0.01),细胞内的脂肪沉积逐渐减轻,高剂量血清组IL-22、pJAK1、p-STAT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低剂量血清组、中剂量血清组增强(P均<0.01),SREBP-1c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蓝莓益生菌通过对p-JAK1/p-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参与拮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祝娟娟程明亮周明玉赵雪珂
关键词:白介素-22
食用苹果辅助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研究苹果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辅助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丹芍化纤治疗组、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大鼠均采...
祝娟娟
关键词:肝纤维化苹果丹芍化纤胶囊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