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杉

作品数:59 被引量:36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9篇传染
  • 7篇流行病学特征
  • 7篇传染病
  • 5篇染病
  • 4篇疫情
  • 4篇公共卫生
  • 4篇肝炎
  • 3篇毒性肝炎
  • 3篇猩红热
  • 3篇预警
  • 3篇肾综合征
  • 3篇肾综合征出血...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出血热
  • 3篇流感
  • 3篇流行性
  • 3篇梅毒
  • 3篇控烟

机构

  • 46篇沈阳市疾病预...
  • 6篇沈阳市预防医...
  • 5篇沈阳市和平区...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辽宁省预防医...
  • 3篇沈阳市铁西区...
  • 2篇沈阳市大东区...
  • 2篇沈阳市预防医...
  • 2篇沈阳市苏家屯...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本溪市疾病预...
  • 1篇丹东市疾病预...
  • 1篇营口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市卫生监...
  • 1篇沈阳七三九医...
  • 1篇沈阳市沈河区...
  • 1篇铁岭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市卫生监...

作者

  • 46篇白杉
  • 9篇陈慧中
  • 9篇符文华
  • 8篇戴孟阳
  • 5篇陈叶
  • 5篇苏孟
  • 4篇张吉慧
  • 3篇马宁
  • 3篇杨功焕
  • 3篇孙百军
  • 3篇徐韬
  • 3篇汪峰
  • 3篇王萍
  • 2篇杨雪梅
  • 2篇吴颖
  • 2篇李恂
  • 2篇穆金萍
  • 2篇黄牧
  • 2篇李鹏
  • 2篇董丽君

传媒

  • 8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职业与健康
  • 7篇预防医学论坛
  • 3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濮阳市控烟措施的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评价濮阳市控烟措施实施的效果,并探索一套控烟效果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1551名15岁以上城区居民,另外收集有关资料。结果烟草销售量下降熏2001年销售量比1993年下降22.5%。总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0.8%,比1996年全国水平低14.5个百分点(P<0.01);戒烟率为14.2%,比1996年全国高4.8个百分点(P<0.01);被动吸烟率为39.0%,比1996年全国水平低14.5个百分点(P<0.01);吸烟有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社会风气好转。多因素分析表明,人群吸烟行为的改变与控烟措施有关。结论控烟措施有效地改变了人群的吸烟行为。但是女性的吸烟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评价方法和指标是可行的,有效的。
白杉杨功焕王俊堂郭延哲
关键词:控烟措施烟草销售量
从SARS高发流行反思传染病防控体系的运行模式被引量:5
2004年
白杉戴孟阳范丽娟吴颖李宁郭延哲
关键词:SARS流行病传染病防控体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前后沈阳地区流感病原学流行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前后沈阳流感病原学流行特征。方法采集2005年10月—2011年3月连续5.5 a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和分型鉴定,并按甲型H1N1流感流行前后划分为3个时期。结果 3个时期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6 80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861株,总分离率为12.6%;流行前、流行中和流行后3个时期流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3.8%、18.2%和5.2%。男性和女性流感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期流感样病例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的甲型H1N1流感侵袭的人群主要是低年龄组人群,新的甲型H1N1流行期间和流行后,流感季节高峰发生前移。不同年度流感流行毒株型别不同,前1年监测周期的优势株在下1个周期中可被其他型别抑制甚至取代。结论甲型H1N1流感流行后沈阳的流感流行特征已发生了部分改变,这种改变是否持续存在还有待持续监测来得以验证,在2011—2012年监测周期中应密切关注A3(H3N2)亚型和新的甲型H1N1亚型流感毒株的活动情况。
符文华王冰白杉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病原学监测
沈阳市1997~2007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掌握沈阳市梅毒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我市梅毒疫情资料。[结果]1997-2007年沈阳市梅毒年均发病率为20.89/10万;城区梅毒年均发病率高于农村;季节分布差异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0.995:1。20-44岁年龄组占74.46%。防制意见:加强卫生宣教,实施综合干预,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戴孟阳徐韬马宁白杉陈慧中
关键词:梅毒
有效探查暴发的方法——症状监测被引量:10
2005年
公共卫生监测是对描述和监控健康事件的数据进行持续、系统的收集、分析和解释,并快速地把数据资料分发给有关部门,使之用于规划、完善和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及方案的过程.
苏孟白杉符文华陈慧中
关键词:公共卫生监测症状
2009-2018年沈阳市60岁以上人群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60岁老年人梅毒流行特征,为老年人梅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8年沈阳市≥60岁梅毒个案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沈阳市≥60岁老年人共报报告梅毒9 014例,年均发病率为68.2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隐性梅毒占77.20%(6 959/9 014)。男女发病率分别为83.16/10万和54.86/10万,各年龄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非婚异性接触占71.40%(307/430),是主要的感染途径。结论沈阳市老年人梅毒,特别是隐性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
白杉
关键词:老年人梅毒
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死亡率及其时间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模式以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积极有效开展疾病防制措施、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死因构成、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2—2008年沈阳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6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5.7/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8%和2%,标化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占总死亡的83.7%。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精神障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P<0.05),呈上升趋势的是损伤与中毒和其他疾病(P<0.05)。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损伤与中毒死亡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同时建议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符文华李恂白杉汪峰张吉慧苏孟吕艺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构成
2013~2018年沈阳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猩红热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2013~2018年沈阳市猩红热疫情资料。结果沈阳市2013~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发病1097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18/10万。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34/10万(6596例),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92/10万(4383例)(P<0.01);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4.81%(4920例)、40.39%(4434例)、13.56%(1489例);3~8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87.13%(9566例);5~6、11~12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6.40%(2898例)、29.77%(3268例)。结论2013~2018年沈阳市猩红热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高峰明显,以春末夏初和冬季高发。
白杉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病预警模式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联合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以及控制图原理对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切实可行的传染病预警模式,实现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以期指导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收集筛选传染病的历史数据,利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以及控制图原理,绘制控制图曲线,计算预警界值,预测疾病的流行趋势。结果利用建立的ARIMA模型初步确定疾病的年发病趋势后,可进一步根据绘制的控制图来确定实际疫情的流行趋势,综合传染病的严重性、危害性及可控制性及时作出反应。结论ARIMA模型与控制图法的联合应用,预警精度较高,是较好的传染病疫情预警模式。
陈慧中王路白杉戴孟阳张瑾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ARIMA模型
2014~2018年沈阳市60岁及以上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60岁老年人传染病流行特征,为老年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沈阳市≥60岁老年人甲乙丙类传染病个案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8年沈阳市≥60岁老年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19种18614例、占全人群总发病数的11.99%,年均发病率为256.98/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6.1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发病率前5位疾病分别为肝炎、梅毒、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占总病例数的95.58%。其他感染性腹泻和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肺结核、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呈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的趋势(P<0.05)。传播途径以经血或性传播疾病数量最多,占51.17%;呼吸道传播疾病次之,占26.85%;消化道传播疾病第3位,占20.32%。结论沈阳市老年人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白杉
关键词:老年人法定传染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