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军逵

作品数:318 被引量:24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7篇专利
  • 88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航空宇航科学...
  • 4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电气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78篇涡轮
  • 62篇换热
  • 38篇气膜
  • 37篇涡轮叶片
  • 28篇电池
  • 23篇航空发动机
  • 21篇复合材料
  • 21篇复合材
  • 20篇燃料电池
  • 18篇热驱动
  • 17篇预估方法
  • 17篇陶瓷
  • 17篇陶瓷基
  • 17篇陶瓷基复合
  • 16篇叶尖
  • 15篇叶尖间隙
  • 14篇气膜冷却
  • 13篇换热特性
  • 12篇陶瓷基复合材...
  • 10篇CMC

机构

  • 315篇南京航空航天...
  • 13篇中国燃气涡轮...
  • 4篇中国航发湖南...
  • 3篇民航上海中等...
  • 3篇中国航空工业...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航空工业...
  • 2篇中国航发沈阳...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动力...
  • 1篇中航工业沈阳...
  • 1篇中国商飞上海...
  • 1篇上海飞机设计...
  • 1篇南京机电液压...
  • 1篇沈阳发动机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陆军航空兵学...
  • 1篇中国航发四川...

作者

  • 316篇毛军逵
  • 51篇屠泽灿
  • 47篇梁凤丽
  • 33篇常海萍
  • 16篇梁爽
  • 15篇江华
  • 15篇王磊
  • 12篇郭文
  • 9篇刘方圆
  • 9篇刘震雄
  • 7篇杨超
  • 7篇徐瑞
  • 6篇张天宏
  • 6篇张净玉
  • 6篇单文娟
  • 6篇杨敏
  • 5篇白云峰
  • 5篇张茜
  • 5篇苏云亮
  • 5篇刘亚非

传媒

  • 24篇推进技术
  • 23篇航空动力学报
  • 1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1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Transa...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航空学报
  • 2篇燃气涡轮试验...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2006中国...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节能技术
  • 1篇稀有金属
  • 1篇航空发动机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科技资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航空动力

年份

  • 47篇2025
  • 78篇2024
  • 23篇2023
  • 23篇2022
  • 22篇2021
  • 15篇2020
  • 14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3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跨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航空发动机过渡态叶尖间隙仿真研究
2025年
目前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过渡态分析过程中尚未充分考虑叶尖间隙变化、主流、二次空气系统三者间动态耦合交互作用,导致计算精度有限。为此,本研究将主流道参数计算模型耦合到现有考虑固体域和二次空气系统动态耦合交互的“跨时间尺度流热固耦合”计算模型中,构建了一种新的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跨尺度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方法。该方法增加了主流道与二次空气系统、叶尖间隙与主流道的双向动态耦合交互。通过与整机试验数据对比,新方法较好地捕捉到了叶尖间隙在整个历程中的变化趋势,且计算误差达到10%以内。进一步对比分析显示,与“跨时间尺度流热固耦合”计算模型相比,耦合主流道参数后计算精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高压涡轮转子热变形预测值增大。深入剖析发现,转子热变形增大主要源于高压涡轮转子流动换热特性的变化:历程中高压涡轮转子进口截面处的总温和总压分别最大增加了2.8%和5.1%,二次空气系统高压流路流量最大增加2.1%,换热功率最大增加48.51 kW。
邵发宁毛军逵赵伟辰柴政陈娉婷王飞龙杨超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
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统计的CMC材料涡轮叶片概率性热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统计的CMC涡轮叶片概率性热分析方法,针对编织结构CMC材料,采用XCT获取材料内部不同截面的细观结构特征图像,统计分析纤维束截面尺寸、纤维束间距及编织角度等细观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基于...
屠泽灿毛军逵李龙凯赵陈伟朱爱玲梁旋
一种用于液态燃料重整制氢发电的试验系统及调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态燃料重整制氢发电的试验系统及调试方法,包括一组控制阀门、燃料供应泵、水蒸发器、油蒸发器、预热器、重整反应器、水汽变换反应器、变压吸附装置以及燃料电池。通过精细调节各阀门开闭状态,本系统能够在不更换...
王在兴毛军逵郭燏梁凤丽贺振宗
一种基于邻接网格的粗糙涂层冲蚀特性与表面温度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邻接网格的粗糙热障涂层表面冲蚀特性与温度分布预测的方法,包括建立网格模型,使用适用于热障涂层的颗粒充实模型,使用支持涂层动态厚度的薄壁热阻模型,建立基于邻接网格斜率的颗粒轨迹修正方法,设定时间放大因子...
王飞龙王玉彬曾嘉慰张烨苓张茜朱水花彭家林毛军逵
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供气部件特性及模拟方法
2017年
针对低压涡轮叶尖间隙控制系统中典型供气管路,即圆形截面90°弯曲冷却管,开展其工作特性和模拟方法研究.通过1∶1单管模型试验结合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冷却管上冲击孔的出流特性,分析了进气参数、冲击孔排布对冷却管内气体流动及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冲击孔进口有效总压概念的冷却管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模型,建立了低压涡轮叶尖间隙系统中典型供气管路的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某型发动机组件流量特性试验设计中.研究中发现,随着远离进口位置,冷却管冲击孔出流流量和冲击孔流量系数逐步增加;随着进口雷诺数的增加,冷却管内冲击孔出流流量均有所增加,而冲击孔流量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比对表明,所建立的一维网络流动计算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出冷却管的出流特性,计算结果同组件流量特性试验数据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4.5%,在叶尖间隙控制系统这类系统复杂流路的流动问题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王海毛军逵刘方圆陆海鹰柴军生
关键词:冷却管流动特性
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多源空气热沉自适应动态调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多源空气热沉自适应动态调度方法,根据不同空气来源具有不同的热力学特性和温度特征,构建机载多源空气热沉在不同飞行工况下的温度预估模型,分析不同空气冷源温度及散热能力;确定在不同飞行工况下...
贺振宗 王译浩毛军逵梁爽 张经纬 张康明 王飞龙
CMC材料热物性参数梯度分布与编织结构的协同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CMC材料热物性参数梯度分布与编织结构的协同设计方法,该方法使用fluent计算非均匀来流条件下叶片温度场,通过UDF的方式设置CMC材料热物性参数,并在计算完成后提取CMC涡轮叶片流固对流换热边界。后使用C...
褚艳超屠泽灿赵明东毛军逵鲍子豪任志轩
一种利用短脉冲激光测量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短脉冲激光测量球形颗粒分形聚集特征参数的方法,采用短脉冲激光辐照颗粒系一侧表面,用探测器测量颗粒系另一侧多角度时域散射测量信号,同时用粒度分析仪测量得到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利用傅里叶光谱分析仪、Mie散射...
贺振宗毛军逵韩省思伍祥瑞
文献传递
一种预冷涡轮发动机热端润滑油管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冷涡轮发动机热端润滑油管路结构,包括润滑安装环,所述润滑安装环的内侧顶部安装有多个贴合导油机构,所述润滑安装环的内侧底部开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内部开设有进油孔,所述润滑安装环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散热...
姚照辉毛军逵谭慧俊张天宏
文献传递
具有多变几何波浪肋的涡轮叶片冷却通道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变几何波浪肋的涡轮叶片冷却通道设计方法,包括:依据所求波浪肋特征编辑带肋通道设计参数,通过软件MATLAB自编程序达到快速、高效的生成目标模型对应的参数化网格。其中,带肋通道设计参数包括四个方面:肋...
王龙飞吕城亮毛军逵张德伟刘昕梓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