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晓聆

作品数:58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肿瘤
  • 19篇肠癌
  • 15篇中药
  • 10篇直肠
  • 9篇中医
  • 9篇晚期
  • 8篇直肠癌
  • 8篇健脾
  • 7篇结直肠
  • 7篇结直肠癌
  • 7篇大肠
  • 7篇大肠癌
  • 6篇药组
  • 6篇中药组
  • 6篇恶性
  • 5篇中药组合物
  • 5篇教学
  • 5篇恶性肿瘤
  • 4篇术后
  • 4篇细胞

机构

  • 31篇上海市中医医...
  • 25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第八人...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56篇殷晓聆
  • 24篇侯风刚
  • 18篇李雁
  • 12篇徐静
  • 12篇石齐
  • 10篇方媛
  • 6篇赵凡尘
  • 5篇吴建春
  • 3篇朱凌云
  • 3篇贯剑
  • 3篇刘静
  • 3篇岑怡
  • 3篇方志红
  • 2篇李树芳
  • 2篇吕祥
  • 2篇周奕阳
  • 2篇石坤和
  • 2篇薛经纬
  • 2篇蔡淦
  • 2篇陈东林

传媒

  • 4篇科学生活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四川中医
  • 2篇中医教育
  • 2篇中国药业
  • 2篇家庭用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4篇2025
  • 8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便软坚方外敷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便软坚方外敷腹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晚期肿瘤伴有功能性便秘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通便软坚方外敷腹部,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
殷晓聆徐静方媛李雁
关键词:贴敷疗法晚期肿瘤乳果糖
文献传递
肿瘤微环境下调节性B细胞的功能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以较高比例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微环境(TME)中,在维持免疫平衡和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阻碍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Breg细胞由TME中的一系列信号分化诱导而成,可分泌细胞因子和颗粒酶B、腺苷等代谢物,并通过表达抑制性膜结合分子等机制影响TME中其他免疫调节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深入理解Breg细胞的分化来源及其在肿瘤免疫调节中关键作用机制可为未来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方向。
朱思维曾海伦殷晓聆朱婷婷侯风刚
关键词:肿瘤调节性B细胞肿瘤微环境
基于数据挖掘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用药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防治复发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来自上海市中医医院88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分为中药组(n=428)和非中药组(n=461)。采用生存分析比较得出两组间差异分析,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生存分析得出中药组的中位无复发转移生存期为45.267月,对照组为19.233月(HR=0.461,95%CI:0.374~0.56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321味使用频率≥10%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规则以“白术”→“陈皮+茯苓”的支持度最高(36.327%),置信度为89.326%。将该药组中任意2种药物及以上定义为核心方,剩余中药分类后,再进行导向关联分析。得出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活血药与核心方存在强关联规则。结论:可将异功散作为肠癌术后康复基础方,进行加减化裁。其主要病机证候以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
吴行王曦妤石齐姚丽婷阮啸锋唐宇飞殷晓聆侯风刚
关键词:中医药结直肠癌
慕课引入中医经典方剂医案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1
2019年
慕课模式是大规模开放式授课,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手段。全英语中医经典方剂慕课教学有利于传统中医的国际化传播。将慕课教学引入中医经典方剂医案全英语教学中并投放网络平台,从前期学习情况看,学生可接受该模式,从而论证其可行性,同时为课程建设对中医经典医案选材和翻译方式构建提出设想,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殷晓聆徐静方志红李雁
关键词:中医医案方剂英语教学
益气健脾中药对二甲基肼诱导大肠肿瘤小鼠的干预效应
2011年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中药对二甲基肼诱导的大肠肿瘤小鼠模型在抑制肿瘤生成方面的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益气健脾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以二甲基肼诱导小鼠大肠肿瘤模型,药物干预组予以灌胃益气健脾汤。计算、检测各组小鼠荷瘤数、体质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高剂量组小鼠的平均荷瘤数、癌结节发生率及肠癌发生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中剂量组(P<0.05)及模型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体质量无差异(P>0.05)。结论:早期运用益气健脾汤能够抑制二甲基肼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的发生,并提高小鼠的机体功能。
赵凡尘殷晓聆
关键词:益气健脾法肠肿瘤二甲基肼
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评价: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扶正解毒方预防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差异。方法患者根据有无系统服用中药分为两个队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RFS),次要观察指标为绝对风险比(HR)。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7例患者,匹配后组间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能显著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HR:0.46;P<0.05,FAS分析),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FAS分析显示,在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1)的患者中,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548倍(95%CI:0.365~0.823);对于淋巴结侵袭数目≥4个(N2)的患者,中药组复发转移的风险是非中药组的0.260倍(95%CI:0.138~0.490),与PPS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扶正解毒方能进一步降低淋巴结转移性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其中N2期患者获益更明显。
石齐杜美璐陈思宇汪青殷晓聆侯风刚
关键词:结直肠癌扶正解毒方
足浴配按摩,疗效佳
2022年
俗话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袪;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很多人总会问自己是否适合足浴,确实,足浴是很有讲究的。
殷晓聆
关键词:暑湿足浴丹田润肠固脱
发生肿瘤相关性营养不良怎么办?
2024年
肿瘤患者因手术、放化疗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据《中国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白皮书》所述,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特别是在胃癌和胰腺癌患者中。良好的营养摄入能维持身体功能正常运行,让患者更好地接受后续治疗,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才算营养不良,出现了营养不良怎么办?
殷晓聆
关键词:身体功能营养摄入胰腺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膳食营养提高生活质量
Ca^(2+)/Mg^(2+)同结肠癌患者体质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明确从肿瘤内环境Ca^(2+)/Mg^(2+)同结肠癌患者预后及中医体质之间关系,以期探索中医药从调节体质、体内环境角度干预结肠癌预后可行性。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结肠癌(Ⅲ、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测定饮食、血清中Ca^(2+)/Mg^(2+),对其进行方差及Cox多因素模型分析。结果:(1)气虚型、阳虚型、血瘀型体质与血Ca^(2+)/Mg^(2+)存在统计学关联性,所有体质与食物Ca^(2+)/Mg^(2+)均无统计学关联性;(2)血清Ca^(2+)/Mg^(2+)每上升1个单位,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2.35倍,食物Ca^(2+)/Mg^(2+)同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关联;(3)体质中仅血瘀质体质同结肠癌患者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内环境Ca^(2+)/Mg^(2+)同结肠癌患者预后及中医体质之间相关,应通过中医药调整患者体质,改善肿瘤内环境,延长患者生存期。
殷晓聆方媛李树芳李雁
关键词:结肠癌体质预后
基于阴阳理论探讨中医药调节活性氧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2025年
氧化还原理论在恶性肿瘤的精准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拓展氧化还原诊疗新技术、新方法,探索与氧化还原状态失衡紧密相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手段,对于提升恶性肿瘤的诊疗策略具有长远的影响。从中医阴阳理论出发,深入探讨肿瘤氧化还原机制、活性氧(ROS)的动态变化、肿瘤的发生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中医药在调节ROS、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以及防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姚望唐宇飞石齐殷晓聆侯风刚
关键词:活性氧阴阳平衡中医理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