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婉露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考察牛凝血酶、核酸适配体与丹参活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研究牛凝血酶(B-Thr)、凝血酶核酸适配体(Apt29)与丹参中3种活性物质(丹参素钠(SAS)、原儿茶酸(PA)、阿魏酸(FA))间的相互作用。电泳条件为:毛细管长度40 cm,紫外检测波长214 nm,分离电压15 kV,压力进样3.45 kPa,进样时间5 s。分别固定3种活性药物分子的浓度,改变B-Thr或Apt29的浓度,采用Scatchard方程和非特异性结合方程计算结合常数(K_b),表征药物分子和B-Thr或Apt29的相互作用大小。结果表明,PA与B-Thr结合能力最强,K_b为3.39×104L/mol,FA与B-Thr的K_b为1.05×104L/mol,SAS与B-Thr未表现出结合能力;在与Apt29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显示,SAS基本未与Apt29结合,FA与Apt29结合能力强于PA与Apt29的结合能力,FA、PA与Apt29的K_b分别为1.48×104L/mol和1.32×104L/mol。该研究报道了丹参活性分子与B-Thr、Apt29的相互作用结果,可为核酸适配体(蛋白质)与中药分子相互作用的探索提供新方法,适配体与中药分子相互作用亦可为中药分子的靶点发现、靶向转运提供借鉴。
- 李玉娟武广霞欧婉露孙欣欣屈锋
- 关键词: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核酸适配体丹参
- 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研究龙血竭有效单体与核酸适配体及凝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CZE)研究5个龙血竭有效单体与牛凝血酶(B-Thr)、29碱基凝血酶核酸适配体(Apt29)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泳条件为有效长度是40 cm的非涂层石英毛细管,气压进样3.45 kPa,进样时间5 s,分离电压+15 kV,分离温度15℃,检测波长分别为214 nm(牛凝血酶体系)和330 nm(核酸适配体体系).结果表明,龙血素A和B-Thr之间的结合常数K_b为4.73×10~4 L/mol,白藜芦醇、龙血素B、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C与B-Thr没有显著结合;龙血素B和7,4′-二羟基黄酮与核酸适配体的结合常数K_b分别为1.98×10~4,1.83×10~4 L/mol,白藜芦醇、龙血素A、龙血素C与核酸适配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结合现象.本文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龙血竭在凝血酶上的潜在结合位点,以及核酸适配体能否向凝血酶靶向转运龙血竭,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 李玉娟孙欣欣李盼盼欧婉露屈锋
- 关键词:龙血竭核酸适配体凝血酶毛细管区带电泳
- 以黄独乙素和儿茶素为指标成分研究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被引量:8
- 2013年
- 采用HPLC-UV法研究不同比例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的质量分数.采用95%乙醇对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进行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测定黄药子及各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黄独乙素和儿茶素分别在10~200μg/mL及200~1 2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4%及92.8%.黄药子单煎液中黄独乙素质量分数2.90 mg/g,儿茶素质量分数为0.78 mg/g,黄药子-当归以1∶1,1∶2,2∶1配伍时,各组中黄独乙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19,2.04 mg/g,表明黄药子与当归以1∶1比例配伍后,致肝毒性成分黄独乙素质量分数最低.各组中儿茶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35,0.30,0.43 mg/g,即1∶2的配伍比例中儿茶素质量分数最低.结果表明当归的药味比例显著影响黄药子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这些质量分数变化或与当归与黄药子配伍后药效增强、毒性降低有关.
- 李玉娟田园欧婉露甘琳陈博李岩
- 关键词:黄药子配伍儿茶素HPLC-UV
- 紫檀芪在正常及模拟失重大鼠尿液及粪便中的排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紫檀芪(pterostilbene,PTS)在正常及模拟失重大鼠尿液及粪便中的排泄规律。方法正常对照大鼠和尾吊21 d模拟失重后大鼠,灌胃给予33 mg/kg PTS,采用LC-MS法测定各时间段尿粪样本中PTS含量,获取PTS在尿粪中排泄百分比及排泄量数据。结果正常对照大鼠给药48 h内,PTS在尿粪中排泄速度较慢,给药72 h后,PTS在尿粪中的累计排泄量分别为(2.16±0.26)μg、(2.11±0.26)μg,占给药剂量的(0.25±0.04)‰、(0.24±0.03)‰。与对照组相比,PTS在模拟失重大鼠尿粪中排泄量显著增高。给药72 h后,PTS在尿粪中的累计排泄量分别为(4.39±0.83)μg、(3.83±0.69)μg,占给药剂量的(0.63±0.13)‰、(0.56±0.09)‰。结论 PTS在正常和模拟失重21 d大鼠体内,尿液及粪便排泄量存在显著差异,模拟失重状态显著影响PTS在大鼠尿液及粪便的排泄过程。
- 邓力郑志芬欧婉露陈博余博文邓玉林李玉娟
- 关键词:模拟失重药物排泄LC-MS
- 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藤黄中藤黄酸的含量被引量:4
- 2015年
- 藤黄酸(gambogicacid,GA)等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差,可通过非水毛细管电泳(NOR—aqueouscap—illaryelectrophoresis,NACE)分析。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添加20%~60%(v/v)的甲醇或乙腈的运行电解质溶液对藤黄提取液中藤黄酸分离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的运行电解质溶液、运行电解质溶液浓度、pH、添加剂口一环糊精的浓度、分离温度及分离电压的影响,建立了测定藤黄药材中藤黄酸含量的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在40%乙腈、10mmol/L β-环糊精、20mmol/L四硼酸钠(pH9.86)为运行电解质溶液、分离电压为10kV、分离温度为30℃、检测波长为280nm的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藤黄酸在2~20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S/N=3)为2mg/L。将本方法应用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4个产地的藤黄药材中藤黄酸的含量测定,测得含量为1.67—472.40me,/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2%~2.60%),其中越南产藤黄中藤黄酸含量低,其他产地藤黄中藤黄酸的含量高。实际藤黄样品中藤黄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5.6%。非水毛细管电泳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藤黄药材中藤黄酸的含量测定。
- 欧婉露李玉娟石冬冬屈锋
- 关键词:非水毛细管电泳藤黄酸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凝血酶、核酸适配体与丹参活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研究牛凝血酶(bovine thrombin,B-Thr)、凝血酶核酸适配体29(Aptamer, Apt29)和丹参中三种活性...
- 李玉娟孙欣欣欧婉露武广霞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