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中营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在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病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大小、部位、囊壁、壁结节、分房、钙化以及增强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提示病变位于胰体尾部(12/14),边缘钙化(5/14),病变最大囊的直径大于2cm(9/14),囊壁厚薄不均(8/14),壁结节(6/14),壁结节轻中度强化(5/14)等影像学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好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作出准确判断,但对不典型表现的诊断存在困难。
- 樊中营张洪波杨睿杨雁黄海营
- 关键词:胰腺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X线片与MRI联合应用对提高脊柱骨折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与单独使用X线片检查脊柱骨折比较,探讨联合应用X线片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1月在作者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240例,并使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120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X线片进行诊断,研究组使用X线片联合MRI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良性脊柱骨折检出率为70.00%(84/120),恶性脊柱骨折检出率为4.20%(5/120);研究组良性脊柱骨折检出率为90.00%(108/120),恶性脊柱骨折检出率为38.33%(46/120)。与临床随访或者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组确诊率为98.33%,漏诊率为1.67%;对照组确诊率为83.33%,漏诊率为16.67%。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93.33%、86.6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80%、60.00%、31.67%,两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片联合MRI能够提高对脊柱骨折患者良恶性脊柱骨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 黄海营张洪波洪强陈宏山樊中营杨睿陶奇昌
- 关键词:脊柱骨折X线片核磁共振成像
- MSCTA和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4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64例,且在入院1周之内均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阅片,其结果分别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①2位医师判读结果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14和0.876,P>0.05,说明2种医师有良好的一致性。②取其中1位医师的MSCTA与DSA判读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AZ值分别为0.849和0.858,说明2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③颈内动脉病变所占比例最高(34%),其次颈总动脉(24%),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较少。结论 MSCTA与DSA检查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反映病变血管分布和管壁情况。
- 张洪波张梅樊中营杨睿杨雁黄海营
- 关键词:颈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
- 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疗后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部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是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很难将肿瘤组织完全切除[1],临床常辅助放射疗法,因此放射引起的脑损伤并不罕见。核磁共振波谱(MRS)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内研究组织及器官代谢、生化和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无创方法[2]。MRS可以定量测定病灶内的物质浓度,从而评估其代谢,结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是术后改变、
- 张洪波杨睿樊中营黄海营杨雁
- 关键词:胶质瘤脑损伤磁共振波谱浸润性生长术后改变活体内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各参数峰下面积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临床拟诊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NS)组38例,健康对照组18例,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激励回波采集(STEAM)检查,测量各感兴趣区化合物的峰下面积。结果获取的患者波谱数据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881±76),胆碱(Cho)(2352±86),B、1谷氨酸类化合物(β、γGlx)(3024±187),与对照组比较B、7Glx及Cho升高,但NAA降低,DNS组与对照组NAA、Cho、β、γGlx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在0.9—1.40ppm间Lip峰值升高,峰下面积增加。结论。H-MRS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
- 樊中营张洪波朱友志汪青松罗福成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光谱法磁共振成像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核磁共振波谱学研究
- 核磁共振波谱学(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对人体的组织代谢、生化环境以及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无创伤性方法。它是对某一感兴趣区所有化合物信号进行采集,反映其信号强度...
- 樊中营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核磁共振波谱
- 文献传递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氢质子波谱学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频谱各参数相对值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组34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常规MR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测量各感兴趣区化合物的相对值。结果获取的患者波谱数据显示NAA/Cr(0.57±0.08),Cho/Cr(2.40±0.08),β,γGlx/Cr(2.17±0.07)。同对照组比较β,γGlx/Cr及Cho/Cr升高,但NAA/Cr降低。DNS组与正常对照组NAA/Cr,Cho/Cr,β,γGlx/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在0.9~1.33ppm间Lip峰值升高,峰下面积增加。结论1H-MRS能检测出DNS患者脑部病灶的代谢异常,为常规MR诊断提供有益的补充信息。
- 樊中营罗福成汪青松朱友志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磁共振波谱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