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
- 作品数:42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过20多年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所致的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脊柱肿瘤方面,多用于脊柱血管瘤的治疗,用于脊柱转移瘤治疗者较少.本文论述了笔者从2003年6月到2007年3...
- 宋建民李晶梁鹏付来华李健林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血管瘤
- 文献传递
- 手部内生软骨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手部内生软骨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6例手部单发或多发内生软骨瘤的患者分别采用病灶刮除自体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术治疗,术中对于瘤壁采用高渗盐水灭活,通过术后1~6年随访比较疗效。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软骨瘤。5例功能稍差,其余61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手部内生软骨瘤早期治疗均可以达到防止手指畸形影响手部功能的效果,并能防止肿瘤恶变,减少复发。
- 陈明录梁鹏
- 关键词:骨肿瘤植骨术病灶刮除
- 恶性黑素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恶性黑素瘤(简称恶黑)是致命性的皮肤肿瘤,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约3%。2009年美国估计皮肤恶黑新发病例68720例,其中8650例将死于该病,是持续快速增长和男性增长最快、女性增长第2快的肿瘤。恶黑易扩散,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疗效差,因此,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 梁鹏陈学忠宋建民瞿平元
-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皮肤肿瘤恶性肿瘤年增长率新发病例致命性
- 电子线术中放射治疗骨肉瘤疗效的初步观察
- 术中放射治疗是肿瘤放疗的一种方法。由于该方法不需考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可以做到一次性大剂量的照射,达到直接杀灭肿瘤的目的。术中放疗在腹部、胸部肿瘤的治疗中开展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骨肉瘤的术中放疗开展少。自2...
- 宋建民王小虎高力英李晶梁鹏
- 关键词:骨肉瘤疗效评价
- 四肢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 目的四肢骨骼肌肌内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肌肉内血管瘤28例,对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1∶1.33;年龄6个...
- 王建澍宋建民梁鹏李晶潘东升付来华朱小军齐江华李廷栋刘曌
- 关键词:血管瘤
- ^(99m)Tc(V)-DMSA显像在肢体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99m锝(V)-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MSA﹞显像在肢体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54例肢体软组织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34例,良性病变组20例)行99mTc(V)-DMSA早期平面显像(30 min)、延迟平面显像(2 h)和延迟断层显像(2 h),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肿瘤部位与正常肢体软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比值),并分析T/N比值在肢体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平均早期平面显像T/N比值、延迟平面显像T/N比值和延迟断层显像T/N比值分别为2.04±0.74、2.48±0.85、3.32±1.14,良性病变组分别为1.10±0.31、1.23±0.49、1.52±0.32,两组早期平面显像T/N比值、延迟平面显像T/N比值、延迟断层显像T/N比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肿瘤滞留指数(RI)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9)。良性病变组以延迟断层显像T/N比值x+1s为截断点,99mTc(V)-DMSA显像诊断肢体软组织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24%(30/34)、75%(15/20)、83.34%(45/54);以RI x+1s为截断点,99mTc(V)-DMSA显像诊断肢体软组织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85.29%(29/34)、75%(15/20)、81.48%(44/54)。结论 99mTc(V)-DMSA显像对于肢体软组织肿瘤诊断及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梁鹏曾贤伍董峰宋建民陈学忠齐江华李文燕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
- 肢体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肢体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进行手术+化疗、手术+生物化疗及手术+区域热药灌注+生物化学疗法的对比研究,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肢体MM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MM患者治疗效果及3年生存率。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分析其存活率差异。结果:全组患者72例总的3年存活率为26.2%,其中手术+区域热药灌注+生物化学疗法组40例,3年存活率最高,达82.5%;手术+生物化疗组20例,3年存活率36.4%;手术结合化疗组12例,3年存活率16.5%,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肢体MM患者给予手术+区域热药灌注+生物化学疗法可明显提高3年存活率,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 潘东升宋建民梁鹏李晶
- 关键词:黑色素瘤
- 脊柱转移瘤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脊柱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脊柱转移瘤导致的疼痛、脊髓压迫以及神经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放疗曾经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放疗敏感的肿瘤患者,其可有效缓解疼痛,对于放疗不敏感的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同样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脊髓受压、脊柱不稳、病理性骨折患者,外科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而脊柱微创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同样达到治疗目的。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外科手术使外科手术变得简单,立体定向放疗可控制肿瘤进展,手术目的只是解除肿瘤脊髓压迫和稳定脊柱。而系统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环节,新型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生存状态。由于肿瘤治疗的复杂性,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该文就脊柱转移瘤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梁鹏梁福东齐江华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放疗手术微创
- 肢体骨肉瘤的保肢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地位的确立,提高了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促进了保肢技术的发展,瘤段灭活再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肿瘤型假体等替代了截肢,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儿童保肢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梁鹏
- 关键词:骨肉瘤关节成形术
- 动脉瘤样骨囊肿治疗研究进展
- 2025年
-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发生于骨骼的良性成纤维细胞性病变,具有局部破坏性,大或复杂的病变可能导致生长障碍和畸形。刮除植骨术或刮除植骨术联合化学方式治疗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标准治疗方法,硬化治疗和血管栓塞等微创技术已成为手术的替代或补充,并取得良好效果。狄诺塞麦治疗可能是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发生于脊柱和骨盆等部位的高危病例,可以作为新辅助治疗或病变复发及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
- 梁鹏梁宇焜梁福东刘利兵齐江华
- 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选择性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