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温昌
- 作品数:26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腔内超声评估肿瘤分期在可切除胃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 目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是一种标准治疗。而精确的局部分期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EUS(Endoscopic ultrosound)是目前主要的局部分期方法。但是,临床治疗中心的EUS结...
- 姜甦崔萌桑温昌李兆德张军
- 关键词:胃癌腔内超声检查肿瘤分期EUS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应激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用于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将近30年,而且其术后疗效亦获得肯定,相较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open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y,OCS),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y,LCS)手术切口小.
- 桑温昌何绪国乔石王健莫龙腾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应激状态
- 经腹肛门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治疗低位直肠癌
- 2005年
-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的临床效果和实用性。方法对62例下段直肠癌行经腹肛门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62例病人中未发生再造肛门缺血坏死和狭窄、回缩。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多,常在8~17次/d,无便意,口服止泻药、排便次数正常。术后28周养成定时排大便习惯,大便成形。病人有5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5%,58/62),平均随访4.0年,其中局部复发1例(1/58局部复发率17%)。3年生存数46例(生存率88.5%,46/52),5年生存数30例(生存率83.3%,30/36)。结论低位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一期肛门原位再造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直肠癌术式。
- 桑温昌
- 关键词:直肠肿瘤重建术
- 改良性T管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 2006年
- 桑温昌
- 关键词:T形管引流术胆道疾病
- 克罗恩病并发急腹症的风险分析与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引起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间113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引起急腹症。将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合并症及有无胃肠道外表现、病程长短作为分析资料。所有数据资料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克罗恩病患者引起急腹症的发病率及手术率。Fisher法检查用于发生率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3例克罗恩病患者中发生急腹症38例,总发病率33.6%,既往无慢性病史,首次发病即为急腹症者21例,发病率18.6%,在慢性病基础上急性发病者17例,发病率18.5%(17/92)。其中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作为急腹症发病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32.1±13.8)岁,31~60岁年龄组发病高于其他组,结肠型及回结肠型患者发病高于回肠型患者(P<0.05)。有无肠外表现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等与急腹症发病无关(P>0.05)。33例(86.8%)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结论克罗恩病有较高的急腹症发生率,发病年龄在31~60岁,病变位于结肠者较小肠型者发病率高,手术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
- 桑温昌李兆德张晓东朱绍亮赵迎春
-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急腹症外科手术
- 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在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对63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50例未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自觉症状、进食情况、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在食欲、恶心、嗳气、腹泻、餐后饱胀感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1年时在吞咽困难、反流症状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能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桑温昌李兆德宫东尧张军王新征陈杰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迷走神经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能量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能量代谢影响较小,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桑温昌杨林张英杰肖琦莫龙腾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
- 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198例,其中行D3式淋巴结廓清术163例,D4式35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捡取。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规约进行淋巴结分组、分站,按第7版TNM分期,N0、N1(1~3个)、N2(4个以上),分析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使用SPSS 19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98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93例,转移率47.0%,共捡取淋巴结3088个,有转移淋巴结361个,转移度11.7%。其中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率17.6%(3/17),非腺瘤恶变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49.7%(90/18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 N1、N2、N3、N4站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6%(34/58)、52.6%(10/19)、33.3%(4/12)、0;TNM分期中N0、N1、N2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5/105)、57.4%(39/68)、36.0%(9/25)。结论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高,肿瘤大于5 cm,淋巴结转移率增高;无腺瘤背景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桑温昌李兆德王琰珉尚文周朱绍亮
- 关键词:结肠肿瘤淋巴转移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1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并评价预测指标效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判定和比较诊断标准的准确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316例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23例(7.28%),其中Ⅲa并发症13例,Ⅲb级并发症5例,Ⅳa级3例,Ⅳb级1例,Ⅴ级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预后营养指数是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t=11.76,9.64,4.06,2.8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214,95%可信区间为0.07-0.657,P=0.007);ROC曲线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准确性略高于C反应蛋白,其AUC为0.935,95%可信区间为0.889-0.98(P<0.05),灵敏度为0.913,特异度为0.843,最佳截断值为3.735,约登指数为0.756;术后C反应蛋白AUC为0.928,95%可信区间为0.877-0.978(P<0.05),灵敏度为0.87,特异度为0.819,最佳截断值为127.53,约登指数为0.689。结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桑温昌乔石莫龙腾何绪国黄玉
-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
- Kiss-1和KA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KA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和高分化的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阳性表达率及评分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病例。DukesA、B期的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DukesC、D期。二者表达与大肠癌其他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表达评分呈正相关(r=0.98,P<0.01)。结论:Kiss-1和KAI-1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同时可用于评价大肠癌侵袭、转移风险。
- 桑温昌何庆泗孙充兵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KISS-1KAI-1肿瘤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