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励雅
- 作品数:45 被引量:45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的道路客运站场布局决策方法被引量:1
- 2009年
- 为解决输入变量过多所造成的BP神经网络系统效率下降问题,提出一种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的道路客运站场布局决策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个数较多的原始输入变量群变换为一组个数较少且彼此独立的新输入变量。然后,将新的输入变量群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道路客运站场的布局决策。最后,以廊坊市道路客运站场布局为例进行了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郝合瑞杨励雅邵春福
- 关键词:交通规划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
- 考虑空间相关性递远递减的居民居住选址模型被引量:6
- 2013年
- 为刻画居住选址备选方案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选取通勤成本、住房成本、小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属性等效用变量,构建了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利用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弹性分析,研究了效用变量改变所引起的备选方案选择概率的改变。结果表明:配对巢式Logit模型具有比传统多项Logit模型更优的统计学特征,并且能刻画空间相关性随备选方案之间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性;较之以往研究中仅假定相邻空间存在相关性,该模型更接近现实。
- 杨励雅邵春福李霞
- 关键词:交通工程
- 城市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2
- 2019年
- 文章基于"不同目的的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亦不相同"这一假设展开研究。借助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提取"出行链"作为分析单元,通过"主要中途活动地点"识别出"生计"、"生活"、"娱乐"三类出行链;以出行总距离和出行方式为因变量,居住区建成环境和个人经济社会属性为自变量,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刻画空间自变量与个体自变量对不同目的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居住区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关系受出行目的的影响显著。建成环境对生计出行链的影响最大,对生活出行链的影响次之,对娱乐出行链的影响不显著。②对生计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距中心区距离"和"公交线网密度",对生活出行链影响最大的空间变量是"土地混合利用指数"。
- 杨励雅王振波
- 关键词:建成环境出行链分层线性模型
- 铁路客流量波动变化规律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
- 2001年
- 杨励雅
- 关键词:客流量浮动价格乘务制度
- 基于DEA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公路网综合评价方法被引量:16
- 2007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公路网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DEA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以灰色关联分析为中心模型,通过复合DEA模型来确定每一个被评价对象(决策变量)中各点关联系数的权重向量,从而计算出相对最优的关联度,实现对评价对象客观的优先排序.该方法不但能克服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而且通过对各指标的"非均一"赋权,有利于达到优先序评价的"最优性".最后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区公路网的评价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聂伟邵春福杨励雅牛学军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区域公路网综合评价
- 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组团状城市土地开发选择行为研究
- 主要研究开发商对组团状城市土地开发的选择行为。首先,通过分析组团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组团土地开发吸引度模型。然后,利用随机效用理论分析土地开发商的随机选择行为,推导得出开发商选择某组团进行土地开发的概率模型...
- 杨励雅邵春福
- 关键词:开发商城市土地开发随机效用理论
- DEA方法在列检布局有效性后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列检布局的好坏对于铁路货车运用工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此列检布局有效性的后评价成为车辆部门选择列检布局调整时机的重要依据.提出采用列检布局有效性指数作为后评价的指标,借助DEA方法建立了列检所有效性的分析模型,并利用列检所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横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列检布局对货物列车正点率影响最大,而且采用本文方法获得的列检布局有效性评价结果与我国铁路列检布局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评价效果良好.这说明本文提出的后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可供车辆部门进行列检布局后评价时使用.
- 刘智丽杨励雅
- 关键词:后评价数据包络分析
-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被引量:36
- 2011年
- 为克服Logit类模型的局限性,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及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特征,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3类因素,建立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 杨励雅邵春福李霞
-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市化
- 停车场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城市空间视角被引量:7
- 2013年
- 停车场资源配置失当加剧停车难和交通拥堵,从城市空间角度对停车场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具有紧迫性、可行性和长远性。首先,分析中国大城市停车场资源配置现状并阐释停车场资源配置失当;第二,从城市空间角度对优化配置停车场资源进行理论分析;第三,尝试构建停车场资源—停车收费模型,以期从城市空间角度优化配置停车场资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 范轶芳杨励雅
- 关键词:停车场资源优化配置
-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黄河流域人口收缩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 2025年
-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决定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格局,对于引导社会经济要素流动正发挥关键作用,其中引导人口均衡分布是核心功能。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工农业地区,城市、农业和生态地域功能复杂多样,人口要素流动显著。本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使用年均人口变动率、随机森林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人口收缩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各类主体功能区在2010年规划颁布前后引导人口变化的特征及效果。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52%的区县出现人口收缩现象。人口收缩区县占比由2000—2010年的30%增加至2010—2020年的64%,范围和程度明显加剧。(2)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人口引导作用有待加强。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以来,城市化地区区域人口增长极空间带动效应不强;农产品主产区形成汾渭及黄淮海平原收缩带,但上游仍存在人口增长极;部分重点生态功能地区并未有效实现人口疏解。(3)对于不同地域功能地区,地理优势是城市化地区引导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消费、教育以及NDVI水平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产生显著吸引力;农产品主产区亟待实现产业及经济转型。夜间灯光水平、人均财政收支、社会消费水平、医疗发展水平对人口收缩与集聚产生影响的作用强度空间分异显著。
- 高玮杨励雅赵新正李同昇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