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碧艳

作品数:2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8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所罗门之歌
  • 5篇黑人
  • 5篇《所罗门之歌...
  • 3篇语言
  • 3篇文化
  • 3篇黑人文化
  • 3篇黑人文化传统
  • 3篇翻译
  • 2篇心灵
  • 2篇心灵世界
  • 2篇英汉
  • 2篇英美文学
  • 2篇英美文学作品
  • 2篇英语
  • 2篇文学
  • 2篇美文
  • 2篇精神荒原
  • 2篇价值观
  • 1篇大学英语
  • 1篇段落

机构

  • 15篇延安大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李碧艳
  • 9篇马军校
  • 2篇党文霞
  • 1篇贺亚玲

传媒

  • 3篇文教资料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时代文学(下...
  • 2篇青年与社会
  • 1篇中外企业家
  • 1篇作家
  • 1篇芒种(下半月...
  • 1篇才智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谈英汉语言心理习惯差异
2015年
处于不同环境和文化之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作为表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展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本文试图从英汉语言心理习惯差异视角观察具体表现,并揭示隐藏的文化心理因素。
李碧艳马军校
关键词: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心理习惯
基于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英美文学经典之作非常丰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英美文学创作是在独特的地域文化下产生的,不同地域文化各有语言特点和内涵,要深入理解作品必须要对其背景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英美文学作品背后的语言文化和特点。
李碧艳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语言特点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构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危机意识解读
2014年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他具有鲜明的生态思想和超前的危机意识,这些在他的散文和小说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愤怒的葡萄》是一部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说,充满了生态危机意识,是作家在美国沙尘暴和大萧条时期完成的。文章从生态主义视角,探索小说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构建,表达作家对破坏自然系统生态行为的无比愤慨,揭示了作家对人类未来的关注及对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
马军校李碧艳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异化
关于陕北高校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效率的调查研究
2016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陕北高校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以及解决措施。包括以下内容:非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如发音不准、词汇量小、上听力课的焦虑感等因素。教师的非语言因素,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等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的非语言因素比学生自身因素对听力课教学效率影响更大,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党文霞李碧艳贺亚玲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教学效率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考虑与处理被引量:1
2006年
翻译不是简单地按字面意义把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翻译之难就在于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和处理文化因素。只有考虑和处理好文化因素、透彻理解其概念意义和语用意义,翻译才能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李碧艳马军校
关键词:翻译文化因素语用意义
生命的彩虹——劳伦斯小说《虹》中的生态和谐思想解读
2014年
在小说《虹》中,劳伦斯对自然生态的描述、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都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劳伦斯尊敬自然,敬畏生命,他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讴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并寻求自然与人和谐互惠的生存方式,劳伦斯的生态和谐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李碧艳马军校
关键词:小说《虹》
占有还是生存 ——对《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生存方式的探讨
《所罗门之歌》是第一位非裔美国黑人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瑞森的代表作。该部作品的发表受到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欢迎并奠定了莫瑞森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作家的地位。笔者认为该作品的魅力主要在于莫里森对非裔美国黑人乃至人类生存方式的探...
李碧艳
文献传递
《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生存方式的探讨
2013年
《所罗门之歌》是第一位非裔美国黑人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探讨了非裔美国黑人的生存方式以及美国黑人新生代的迷茫和最终的抉择。本文结合弗洛姆生存理论和小说文本,从生存方式入手来揭示小说蕴含的主题和意义。
李碧艳
精神绿洲的构建——《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心灵世界的探讨
2014年
《所罗门之歌》是第一位非裔美国黑人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森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生动而又凝重地展示了非裔美国黑人扭曲的心灵世界,揭示了造成黑人精神荒原的原因并且指出了美国黑人从精神荒原走向精神绿洲的途径。本文结合小说文本和相关美国社会学理论主要分析该部小说中黑人精神世界的构建。
李碧艳
关键词:心灵世界精神荒原
汉英翻译中段落的处理被引量:1
2004年
英汉两种语言中段落的发展模式和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语文章中段落的发展模式是直线型的,段落主要是按形合法来组织的,段落结构的安排是以主题句统帅全段的,而汉语文章中段落的发展模式基本是螺旋型式的,段落主要是按意合法组织的,段落结构的安排则较自由,往往无统率全段的主题句。在汉译英时应把握这些差异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马军校李碧艳
关键词:汉译英段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