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玥

作品数:40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病毒
  • 11篇登革热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8篇基因
  • 8篇E基因
  • 7篇病原学
  • 6篇输入性
  • 5篇引物
  • 5篇实时荧光
  • 5篇进化分析
  • 5篇基因分型
  • 4篇登革病毒
  • 4篇电泳
  • 4篇荧光
  • 4篇实时荧光PC...
  • 4篇凝胶
  • 4篇凝胶电泳
  • 4篇综合征
  • 4篇吸虫

机构

  • 39篇深圳市疾病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39篇李玥
  • 38篇阳帆
  • 35篇张仁利
  • 30篇吴春利
  • 30篇黄达娜
  • 17篇唐屹君
  • 11篇黄亚兰
  • 9篇武伟华
  • 6篇李晓恒
  • 5篇王敬忠
  • 5篇高世同
  • 5篇耿艺介
  • 4篇何雅青
  • 3篇许少坚
  • 3篇李瑞敏
  • 2篇刘阳
  • 1篇李迎慧
  • 1篇路滟
  • 1篇彭博
  • 1篇吕秋莹

传媒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国际病毒学杂...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第七届中国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7
  • 9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支睾吸虫ICT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华支睾吸虫的免疫胶体金(IC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比较两者检测华支睾吸虫的效果。方法以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包被胶体金,检测血液样本中的相应抗体,建立华支睾吸虫ICT检测方法;以华支睾吸虫18S r RNA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RT-PCR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检测粪便样本中的核酸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两种检测体系与商品化的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平行测定比较,考核检测体系的应用价值。结果对200份华支睾吸虫重点人群样本进行检测,ELISA法检出的华支睾吸虫Ig G抗体阳性例数为20例,阳性率为10.0%;ICT法为16例,阳性率为8.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100.0%,符合率为98.0%,ICT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05);RT-PCR法检出的粪便样本中华支睾吸虫核酸阳性例数为18例,阳性率为9.0%,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符合率为99.0%,RT-PCR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说明ICT、RT-PCR两种检测方法与ELISA的测定结果比较一致。结论建立的ICT及RT-PCR两种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两种检测方法均适用于华支睾吸虫现场的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
李佳陈春红张仁利阳帆吴春利李玥唐屹君黄达娜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免疫胶体金实时荧光定量PCR
深圳市首例本地登革热3型病例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2016年深圳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疑似登革热病例查明病因.分离鉴定病原体,从分子水平分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抗体、NS1抗原和病毒核酸,并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PrM/M-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从患者血清标本中检测到登革病毒IgM抗体、NS1抗原和登革3型病毒核酸,并成功分离到登革3型病毒,将其命名为DENV3-SZ1648.深圳市登革3型病毒分离株SZ1648与登革3型国际标准株H87株、国内外流行株80-2、GWL-25株在PrM/M-E基因上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0%、91.8%和90.3%,而与登革1、2、4型国际标准株HAWAII、NGC、H241同源性分别为68.7%、64.2%和63.2%.进化树显示SZ1648株与2007年印度尼西亚分离株MKS-0098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和85-159株(Indonedia 1985)、2167株(Tahiti 1989)、29472株(Fiji1992)等同属基因Ⅰ亚型.患者发病前1个月在深圳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证实该本地病例是由登革3型病毒引起,这也是深圳市首次报道存在本地登革3型病毒的疫情,该毒株最有可能来源于印度尼西亚.
阳帆王敬忠黄亚兰吴春利黄达娜李玥唐屹君张仁利
关键词:登革3型病毒
异尖线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尖线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包括PCR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其中,PCR特异性引物包括具有序列表SEQ.ID.No.1碱基序列的异尖线虫核糖体18s上游引物和具有序列表SEQ.ID.No.2碱基序...
黄达娜张仁利阳帆吴春利李玥武伟华耿艺介李晓恒高世同
文献传递
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疫情,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检测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和病毒核酸,并用C6/36细胞对急性期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荧光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同时扩增病毒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2014年深圳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54例,以本地病例为主(占76.21%),输入病例以东南亚国家及周边城市为主(占23.79%)。发病高峰为9—11月(占97.14%)。发病人群以20~50岁青壮年人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73%,男女比为1.43∶1。对332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分型检测,共检出270例,型别以1型登革病毒(DENV-1)为主(占87.41%),其次为DENV-2(占8.89%)。进化分析发现深圳地区流行的DENV-1分布在两个分支上,其一为基因Ⅰ亚型,与深圳市2010年首次本地暴发疫情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其二为基因Ⅴ亚型,为深圳市首次报道。DENV-2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相对较小,均为基因Ⅳ亚型。结论2014年深圳市报告登革热病例达到历年高峰,其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特点,主要是DENV-1流行,同时今年新出现DENV-2型病例明显增多,推测主要流行株由东南亚国家及周边城市输入,是否具有地方性登革热流行趋势还需进一步研究。
阳帆王敬忠吴春利黄达娜李玥满云翔李瑞敏唐屹君张仁利
关键词:登革病毒E基因进化分析
深圳市3例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登革热病例溯源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深圳市2017年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进行病原溯源研究。方法对3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IgM与IgG抗体、NS1抗原和核酸检测。用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荧光RT-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构建进化树。结果实验室检测3例本地病例登革病毒核酸及NS1抗原均为阳性。分离到的2株登革毒株与1株马来西亚输入病例分离株E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为登革病毒2型Ⅳ亚型,与马来西亚2014年流行株TM280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8%,病毒株来源于马来西亚的可能性较大。结论现场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分子遗传学分析均提示,深圳市2017年3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可能是由马来西亚旅游归国的输入性病例引发的继发病例。
阳帆张仁利何雅青黄亚兰李玥熊玲红张晓敏
关键词:登革热E基因流行病学
异尖线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尖线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包括PCR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其中,PCR特异性引物包括具有序列表SEQ.ID.No.1碱基序列的异尖线虫核糖体18s上游引物和具有序列表SEQ.ID.No.2碱基序...
黄达娜张仁利阳帆吴春利李玥武伟华耿艺介李晓恒高世同
隐孢子虫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隐孢子虫卵囊的PCR检测体系,以期在人群和食品及其饮用水腹泻原虫监测中推广应用。方法以隐孢子虫小亚基SSU r RNA和卵囊壁蛋白(COWP)为靶基因,设计巢式PCR和荧光PCR的引物和探针;以分离纯化后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分别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再用某水牛养殖场采集的58份牛粪样考核检测体系的应用价值。结果设计的巢式PCR引物和荧光PCR引物探针特异性都很高,巢式PCR对隐孢子虫DNA的检测最低OD阈值为2 pg隐孢子虫DNA;实时荧光PCR显示最低检测阈值为200 fg隐孢子虫DNA,灵敏性都比较高,实时荧光PCR的灵敏性比巢式PCR高1个数量级(10倍);58份检测样本中,有一份为阳性样本,PCR产物经序列分析显示为微小隐孢子虫。结论巢式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隐孢子虫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均高,操作简便,能为隐孢子虫感染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依据。奶牛感染人兽共患微小隐孢子虫基因亚型,具有人兽共患传播的可能性。
黄达娜张仁利唐屹君李晓恒阳帆吴春利李玥曹建平
关键词:隐孢子虫巢式PCR荧光PCR
深圳市2015年—2022年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复合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共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2022年疑似登革热患者血液标本,对核酸阳性者进行型别鉴定,分析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共感染率。同时对复合感染病例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E基因序列并测序,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2015年—2022年深圳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00例,其中810例核酸阳性标本分型结果显示DENV-1占78.15%(633/810),DENV-2占13.70%(111/810),DENV-3占7.04%(57/810),DENV-4占0.99%(8/810);仅发现1例DENV-1和DENV-2复合感染病例。共感染流行株D1/19YS00077/Shenzhen/2019株与1型标准株HAWAII 45株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1%、96.8%,D2/19YS00077/Shenzhen/2019株与2型标准株NGC株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4%、97.6%。进化树显示该流行株最有可能来源于东南亚柬埔寨地区,属于输入病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结论深圳市登革热流行已从单一血清型向多种血清型并存变迁,同时出现不同血清型共感染现象,此发现有助于深圳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的研究以及防制工作的开展。
阳帆黄亚兰黄亚兰李玥熊玲红张仁利
关键词:登革病毒血清型共感染E基因进化分析
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深圳市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特征,为今后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疫情,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PCR检测疑似登革热患...
阳帆王敬忠吴春利黄达娜李玥满云翔李瑞敏唐屹君张仁利
关键词:登革病毒E基因进化分析
文献传递
深圳市首例本地登革热3型病例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目的 对2016年深圳市报告的首例本地疑似登革热病例查明病因。分离鉴定病原体,从分子水平分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抗体、NS1抗...
阳帆王敬忠黄亚兰吴春利黄达娜李玥唐屹君张仁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